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守强专利>正文

改良型鼹鼠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3520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型鼹鼠捕捉器,其包括:一圆筒基座,该圆筒基座下端部分设置有供鼹鼠穿过的通道;一捕捉装置,其包括:一安装于圆筒基座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插筒、成对安装于圆插筒上端的导轨、安装于导轨上端的手柄以及套接于导轨上的弹簧,该导轨上端穿过圆筒基座顶部显露于圆筒基座外,弹簧两端分别与圆插筒上端和圆筒基座顶部内壁接触;一触发装置,其包括:一枢接于圆筒基座内的枢接座及成型于枢接座下端的触发杆,该触发杆显露于圆筒基座下端的通道中;所述枢接座中设置有一可转动的转轴,所述圆插筒上端设置有一与该转轴适配的扣座,当扣座与转轴抵扣卡位时,触发装置处于待触发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固、操作安全、捕鼠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改良型鼹鼠捕捉器,其包括:一圆筒基座,该圆筒基座下端部分设置有供鼹鼠穿过的通道;一捕捉装置,其包括:一安装于圆筒基座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插筒、成对安装于圆插筒上端的导轨、安装于导轨上端的手柄以及套接于导轨上的弹簧,该导轨上端穿过圆筒基座顶部显露于圆筒基座外,弹簧两端分别与圆插筒上端和圆筒基座顶部内壁接触;一触发装置,其包括:一枢接于圆筒基座内的枢接座及成型于枢接座下端的触发杆,该触发杆显露于圆筒基座下端的通道中;所述枢接座中设置有一可转动的转轴,所述圆插筒上端设置有一与该转轴适配的扣座,当扣座与转轴抵扣卡位时,触发装置处于待触发状态。本技术结构稳固、操作安全、捕鼠效率高。【专利说明】改良型鼹鼠捕捉器
: 本技术涉及动物捕抓装置
,特指一种结构稳固、操作安全、捕鼠效率高的改良型鼹鼠捕捉器。
技术介绍
: 鼹鼠属于食虫目鼹科动物,地下穴居生活,以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蠕虫等小动物为食,因其在耕作层中打隧道觅食,而对播种后的各种作物的种子和植株造成危害。对于鼹鼠的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措施。 民间有使用自制的由弩架、挡棍、挡棍头、橡皮筋、弩针、搭棍、弩针拉线和支架等组成的鼹鼠弩捕杀鼹鼠的传统。但是传统的鼹鼠弩结构及其简单,捕杀效率极低,且操作繁琐。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下述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操作安全、捕鼠效率高的改良型鼹鼠捕捉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改良型鼹鼠捕捉器包括:一圆筒基座,该圆筒基座下端部分设置有供鼹鼠穿过的通道;一捕捉装置,其包括:一安装于圆筒基座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插筒、成对安装于圆插筒上端的导轨、安装于导轨上端的手柄以及套接于导轨上的弹簧,该导轨上端穿过圆筒基座顶部显露于圆筒基座夕卜,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圆插筒上端和圆筒基座顶部内壁接触;一触发装置,其包括:一枢接于圆筒基座内的枢接座及成型于枢接座下端的触发杆,该触发杆显露于圆筒基座下端的通道中;所述枢接座中设置有一可转动的转轴,所述圆插筒上端设置有一与该转轴适配的扣座,当扣座与转轴抵扣卡位时,触发装置处于待触发状态。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枢接座上端设置有枢轴,所述圆筒基座内壁设置有枢槽,枢轴容置于该枢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枢轴端部开设有一开口,令枢轴端部分成两部分。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枢接座中设置有至少两个轴承,所述转轴固定安装于轴承中,并伸出于枢接座外。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插筒下端形成有复数个尖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枢接座上成型有用于防止所述圆插筒上端的扣座过度向上移动的行程限位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程限位部包括: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限位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筒基座包括:相互嵌合组装的左壳体、右壳体以及固定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端的板盖,该板盖上设置有供所述导轨穿过的通孔;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构成所述通道的开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端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板盖外围设置有与该卡槽适配的凸缘,板盖通过凸缘嵌合于卡槽中,以固定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稳固、操作安全、捕鼠效率高。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手握住所述捕捉装置的手柄,并用力向上提起,当捕捉装置中圆插筒上端设置的扣座与触发装置中枢接座上的转轴抵扣卡位时,即可松开手,此时触发装置处于待触发状态,且圆插筒下端的尖齿位于所述通道上端边缘处,令整个结构处于捕鼠状态,整个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另外,由于枢接座上设置有行程限位部,可有效防止圆插筒过度向上提起,可有效提高操作安全性能。当鼹鼠穿过所述圆筒基座中的通道,并碰到显露于通道中的触发杆时,触发装置触发,圆插筒上端的扣座脱离触发装置中枢接座上的转轴,圆插筒21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快速向下冲压,进行捕抓鼹鼠。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中触发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5所示,为一种改良型鼹鼠捕捉器,其包括:一圆筒基座I安装于圆筒基座I中的捕捉装置2及触发装置3。 所述圆筒基座I下端部分设置有供鼹鼠穿过的通道11,具体而言,所述圆筒基座I包括:相互嵌合组装的左壳体12、右壳体13以及固定于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上端的板盖14,该板盖14上设置有供所述导轨22穿过的通孔;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上分别设置有构成所述通道11的开口。 所述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上端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板盖14外围设置有与该卡槽适配的凸缘,板盖14通过凸缘嵌合于卡槽中,以固定于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上端。 所述捕捉装置2包括:一安装于圆筒基座I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插筒21、成对安装于圆插筒21上端的导轨22、安装于导轨22上端的手柄23以及套接于导轨22上的弹簧24,该导轨22上端穿过圆筒基座I顶部显露于圆筒基座I外,其中,弹簧24两端分别与圆插筒21上端和圆筒基座I顶部内壁接触。所述圆插筒21下端形成有复数个尖齿212。 所述触发装置3包括:一枢接于圆筒基座I内的枢接座31及成型于枢接座31下端的触发杆32,该触发杆32显露于圆筒基座I下端的通道11中。所述枢接座31中设置有一可转动的转轴311,所述圆插筒21上端设置有一与该转轴311适配的扣座211,当扣座211与转轴311抵扣卡位时,触发装置3处于待触发状态,且圆插筒21下端的尖齿位于所述通道11上端边缘处。 所述的枢接座31上端设置有枢轴312,所述圆筒基座I内壁设置有枢槽111,枢轴312容置于该枢槽111中,令枢接座31连带触发杆32可在圆筒基座I中摆动;所述枢轴312端部开设有一开口,令枢轴312端部分成两部分。 所述枢接座31中设置有至少两个轴承313,所述转轴311固定安装于轴承313中,并伸出于枢接座31外,这样的结构可增强触发装置3的触发灵敏性。 所述枢接座31上成型有用于防止所述圆插筒21上端的扣座311过度向上移动的行程限位部314。所述行程限位部314包括: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限位块。 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手握住所述捕捉装置2的手柄23,并用力向上提起,当捕捉装置2中圆插筒21上端设置的扣座211与触发装置3中枢接座31上的转轴311抵扣卡位时,即可松开手,此时触发装置3处于待触发状态,且圆插筒21下端的尖齿位于所述通道11上端边缘处,令整个结构处于捕鼠状态,整个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另外,由于枢接座31上设置有行程限位部,可有效防止圆插筒21过度向上提起,可有效提高操作安全性能。当鼹鼠穿过所述圆筒基座I中的通道11,并碰到显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良型鼹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筒基座(1),该圆筒基座(1)下端部分设置有供鼹鼠穿过的通道(11);一捕捉装置(2),其包括:一安装于圆筒基座(1)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插筒(21)、成对安装于圆插筒(21)上端的导轨(22)、安装于导轨(22)上端的手柄(23)以及套接于导轨(22)上的弹簧(24),该导轨(22)上端穿过圆筒基座(1)顶部显露于圆筒基座(1)外,其中,弹簧(24)两端分别与圆插筒(21)上端和圆筒基座(1)顶部内壁接触;一触发装置(3),其包括:一枢接于圆筒基座(1)内的枢接座(31)及成型于枢接座(31)下端的触发杆(32),该触发杆(32)显露于圆筒基座(1)下端的通道(11)中;所述枢接座(31)中设置有一可转动的转轴(311),所述圆插筒(21)上端设置有一与该转轴(311)适配的扣座(211),当扣座(211)与转轴(311)抵扣卡位时,触发装置(3)处于待触发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守强
申请(专利权)人:杨守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