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钟吉专利>正文

轮胎防滑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160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轮胎防滑装置。所述轮胎防滑装置包括具有可成一个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多个摩擦垫,每个所述摩擦垫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与该索连接并从该索经过轮胎的接地表面延伸到轮胎的外侧,且沿轮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的间距布置;插装在轮胎外侧中心部分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用于将手柄从中心处产生的径向力矩转换成向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将该拉力施加到摩擦垫的另一端;用于防止该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反转的防止反转件;和拉紧装置,其通过使用该防止反转件防止反转并使摩擦垫与轮胎紧密接触,其中该直线移动转换机构依靠施加在手柄上的力矩将摩擦垫的另一端拉向轮胎的中心方向。(*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防滑链专利技术背景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在冰雪道路上行驶时轮胎的稳定防滑装置,尤其是能易于与轮胎分开又能紧密并且稳定地与轮胎接合的轮胎防滑装置。
技术介绍
轮胎防滑装置是冬季车辆的稳定装置,当车辆在冰雪道路上行驶时,它能与轮胎接合以防止轮胎打滑。一种著名的传统轮胎防滑装置是雪地用链,它包括多条安装在与地面接触的轮胎外表面上并与该外表面相连的链条,以及在该轮胎两侧连接链条末端的索。在轮胎防滑装置中,雪地用链能增大轮胎外表面的摩擦系数,所述轮胎外表面接触地面并且能支承整个车重。另外,因为雪地用链仅在冰雪道路上使用,所以必须易于拆卸。因此,金属链条和索构成的雪地用链一般用以满足上述情况。然而,传统的金属雪地用链不具有弹力并且从轮胎的接地表面伸出从而不具有确定的灵活性,因此雪地用链并未与轮胎的接地表面接合。这样,当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就产生振动和噪音,从而大大降低车辆的驾乘感。而且由于雪地用链的局部压力,可能会损坏轮胎和道路。为解决上述问题,近来普遍使用了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具有柔软的平摩擦垫,所述摩擦垫各具有一定宽度并由合成树脂或橡胶制成。如图1所示,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包括:多个摩擦垫2,所述摩擦垫沿水平方向与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紧密接合并且沿该接地表-->面布置;索1和3,其各具有短于轮胎外周长的一定长度,并具有连接件10。每个摩擦垫2的末端都以一定距离固定。下面说明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的接合方法。首先,摩擦垫2沿纵向布置在车辆轮胎前的地面上,然后车辆移动一定距离,以便轮胎100位于摩擦垫2上。设置在轮胎100的内部和外部的索1和3各自的两端彼此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的圆环。因此,摩擦垫2被索1和3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使得摩擦垫2紧密连接到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上。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时,摩擦垫2在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接触打滑地面前就接触了打滑地面,从而防止轮胎100打滑。如图2所示,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柔软的摩擦垫2与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紧密接合并具有根据其宽度确定出的一定面积,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和噪音于是极大地减少了。因此,同金属的雪地用链相比较,没有降低车辆的驾乘感。然而,因为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仅通过具有接合金属的索1和3的圆周应力依靠拉力固定,所以相对于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紧密接触力就很弱。因此在车辆行驶时,轮胎防滑装置沿轮胎100的圆周方向移动,从而降低了防滑效果。另外,不可能调整索1和3以及摩擦垫2的长度,所以轮胎防滑装置仅用于具有一定标准尺寸的轮胎100。专利技术概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并且可以方便快捷地装配到轮胎上或从其上卸下。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防滑装置可以用于各种尺寸的轮胎而无须考虑其标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包括:具有可分离连接件的索,所述连接件在轮胎内侧连接在索的两端,从而形成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多个摩擦垫,每个摩擦垫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与索连接,然后从索延伸过轮胎的接地表面达到轮胎的外侧,并且沿轮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间距布置;插装在轮胎外侧中心部分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用于将手柄从中心处产生的径向力矩转换成中心方向的拉力并且将该拉力施加于摩擦垫的另一端;用于防止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反向转动的防止反转件;和拉紧装置,其利用防止反转件通过防止反转使摩擦垫与轮胎紧密接触,其中直线移动转换机构根据施加到手柄上的力矩将摩擦垫的另一端向轮胎的中心方向拉动。附图简介参照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仅以实例的方式给出了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附图中:图1是说明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的前视图;图2是说明传统的轮胎防滑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透视图;图4是图3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说明图3装置与轮胎接合的透视图;图6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已接合的轮胎防滑装置的透视图;图7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图7装置的透视图;图9是图7装置的侧视图;图10是说明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防滑装置的摩擦垫与索的固定结构的放大分解透视图;图11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和图12至图14分别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前视图和使用状态图。实施例详述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轮胎防滑装置的透视图。如图所示,轮胎防滑装置包括:具有两个连接端并且其外径小于轮胎直径的索1,八个以一定距离固定在索1上的摩擦垫2,四个用于将每两个摩擦垫2连接在一起的拉杆44,用四个拉索43将拉杆44拉向轮胎中心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安装在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上作为防止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反转的防止反转件工作的钩45a。索1由长度小于轮胎外周长的钢丝绳制成,并且包括与索1两端接合的连接件10,因此连接件10在轮胎100的内侧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摩擦垫2由弹性材料如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树脂或橡胶制成并且每个摩擦垫都有一定的长度。每个摩擦垫2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固定到索1上。摩擦垫2从索1延伸到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的外部,索1的两端相连从而形成圆环。每个摩擦垫2的另一端都从轮胎100的外部向轮胎100的中心延伸。摩擦垫2紧密接触轮胎100的接地表面100a并且当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直接接触地面,从而防止车辆轮胎打滑。摩擦垫2的长度和数量可根据轮胎100的尺寸确定。拉杆44是具有中央弯曲部分的钢杆。拉杆44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摩擦垫2连接,从而将摩擦垫2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将从轮胎100外侧施加于手柄46的旋转力转换成拉力,并且将拉杆44拉向轮胎100的中心方向。如图4所示,直线移动转换机构4包括外壳40,安装于外壳40中心部分的恒星齿轮41,四个在恒星齿轮41周围与恒星齿轮41啮合的行星齿轮42,从外壳40外侧插入并且缠绕于四个行星齿轮42的四线拉索43,安装在外壳40-->上以防止齿轮41和42脱落的外盖45,和从外盖45外侧与恒星齿轮41活动连接的手柄46。外壳40是圆形外壳,它包括位于其中心部分的用于容纳恒星齿轮41的槽和四个位于其周围部分的用于插入行星齿轮42的槽。此外,在径向上做出了用于导引拉索43移动的槽40b。外壳40可旋转地固定了插入相应槽中的恒星齿轮41和行星齿轮42,并且导引拉索43的轴向移动。恒星齿轮41固定地插入到转轴410上,转轴410由外壳40可旋转地支承于外壳40的中心部分,并且通过转动与转轴410接合的手柄46来转动。行星齿轮42是小齿轮,它们绕恒星齿轮41布置并与恒星齿轮啮合,而且用固定在外壳40上的固定销可旋转地支承。拉索43的一端固定在行星齿轮42的一侧。行星齿轮42包括缠绕部分42a,拉索43缠绕于其上。行星齿轮42通过恒星齿轮41的旋转来转动并且将拉索43缠绕到缠绕部分42a上,从而将拉索43拉向外壳40的中心方向。拉索43由柔性索构成,其包括下端,所述下端插入且穿过外壳40的槽40b并固定于行星齿轮42的缠绕部分42a中。拉索43的端部装有弯钩430,它用于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它包括:具有可分离连接件的索,所述连接件在轮胎内侧连接于该索的两端从而形成一个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多个摩擦垫,每个所述摩擦垫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连接到所述索上,并从所述索经过轮胎的接地表面延伸到轮胎的外侧,且沿轮 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的间距布置;插装在轮胎外侧中心部分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其用于将手柄从中心处产生的径向力矩转换成向中心方向的拉力并将所述拉力施加于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用于防止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反转的防止反转装置;和拉紧装置,其 用于通过使用所述防止反转装置来防止反转并使所述摩擦垫与轮胎紧密接触,其中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依靠施加在手柄上的力矩将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拉向轮胎的中心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KR 1999-8-20 1999/34643;KR 2000-2-29 2000/102361.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它包括:具有可分离连接件的索,所述连接件在轮胎内侧连接于该索的两端从而形成一个直径小于轮胎外径的圆环;多个摩擦垫,每个所述摩擦垫的一端都以一定距离连接到所述索上,并从所述索经过轮胎的接地表面延伸到轮胎的外侧,且沿轮胎的接地表面以一定的间距布置;插装在轮胎外侧中心部分的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其用于将手柄从中心处产生的径向力矩转换成向中心方向的拉力并将所述拉力施加于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用于防止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反转的防止反转装置;和拉紧装置,其用于通过使用所述防止反转装置来防止反转并使所述摩擦垫与轮胎紧密接触,其中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依靠施加在手柄上的力矩将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拉向轮胎的中心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包括:外壳;安装于所述外壳中央并依靠手柄的相互动作而转动的恒星齿轮;多个在所述外壳内部沿所述恒星齿轮的周边布置的行星齿轮,其依靠与恒星齿轮的啮合来转动并且每个所述行星齿轮都具有缠绕部分;和多个拉索,每个所述拉索都具有在所述外壳的外部与每个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的端部,并且都缠绕在每个所述行星齿轮的缠绕部分上,所述行星齿轮由恒星齿轮转动从而使所述摩擦垫向轮胎中心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对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分组的拉杆,并且所述拉杆将所述已分组摩擦垫的另一端与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的所述拉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转装置-->由多个钩构成,所述钩沿所述外壳的边缘形成并且与所述手柄的端部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反转件包括形成于所述手柄内端部的螺旋形结构,以便由所述钩接合的手柄弹性地支承恒星齿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包括外壳;在所述外壳内与手柄相互动作而转动的旋转板;和多个拉索,所述拉索可分离地连接在每个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并且通过手柄的旋转将所述拉索缠绕在所述旋转板的外圆周面上从而将所述摩擦垫向轮胎中心方向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摩擦垫的另一端分组并且连接到所述直线移动转换机构的拉索的拉杆。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钟吉
申请(专利权)人:金钟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