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强度且抑制运输效率的降低的电梯的防护板。防护板(15)是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的电梯用防护板,其具有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该主材料(21)具有板状的面,借助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中间支架)而以使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升降通道壁上,增强材料(22)能够以安装后不会从主材料(21)脱落的方式安装在主材料(2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的防护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防护板(fasciaplate),其适合作为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的电梯防护板使用。
技术介绍
防护板是为了防止电梯乘客从电梯轿厢跌落到升降通道内而设置的构件,根据建筑基准法的要求,必须在面向电梯轿厢的出入口的升降通道设置防护板,并且该防护板与电梯轿厢的门槛之间的距离必须在125mm以下。如上所述,由于设置防护板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乘客跌落到升降通道内,所以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有些防护板采用增强材料进行了增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即使在发生了地震时也能够与电梯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防护板。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护板中,通过在防护板的背面设置增强材料而实现了规定的强度。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20303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防护板中,虽然通过在背面用增强材料进行增强而能够确保强度,但在进行运输所需的包装时,存在厚度因设置增强材料而变厚的问题。此外,由于包装后的防护板的体积变大,所以存在运输效率下降、运输成本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考虑到上述问题的情况下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强度且抑制运输效率的降低的电梯的防护板。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防护板,该电梯的防护板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防护板具有主材料和增强材料,所述主材料具有板状的面,借助所述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而以使所述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壁上,所述增强材料能够以安装后不会从所述主材料脱落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增强材料确保规定的强度,并且,由于在包装时能够将防护板的主材料与增强材料分开包装,所以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设置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的电梯升降通道的侧视图。图2是防护板(主材料)的主视图或者俯视图。图3是增强材料的主视图、俯视图或者侧视图。图4是增强材料安装到防护板(主材料)上时的安装步骤的说明图。图5是安装有增强材料的防护板的主视图、仰视图或者侧视图。图6是防护板(主材料)上的切口孔图案的说明图。图7是安装有增强材料的防护板中的抵接部分的详情图。图8是中间支架与防护板的固定状态的示例图。图9是中间支架与防护板的固定状态的其他示例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梯轿厢2平衡重3卷扬机4主吊索5电梯控制装置6轿厢门7门驱动装置8轿厢门槛9升降通道壁10电梯门厅11层门12门楣13层门门槛14安全挡板15防护板16门楣上方的支架17中间支架21(21B~21D)主材料21a、21b安装孔22增强材料22a、22b插入部22c、22d台阶部具体实施方式(1)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设置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的电梯升降通道的侧视图。以下参照图1对设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的电梯的结构例进行说明。(1-1)电梯的结构例电梯轿厢1供电梯乘客乘坐,平衡重2为了提高电梯的用电效率而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相反侧。如图1所示,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2通过主吊索4连结,并且借助作为电动机的卷扬机3悬吊成吊桶形状。随着卷扬机3对主吊索4的曳引,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2沿着未图示的导轨进行升降。卷扬机3的动作由电梯控制盘5控制,因此,电梯轿厢1和平衡重2在电梯控制盘5的控制下在升降通道内被上下驱动。电梯轿厢1上具有轿厢门6,轿厢门6能够在门驱动装置7的控制下进行开闭。轿厢门6能够在来自门驱动装置7的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形成在上方的门驱动装置7内的导轨(未图示)以及形成在下方的轿厢门槛8上的引导槽(未图示)平稳地进行开闭动作。另一方面,在建筑物侧的电梯门厅即电梯门厅10设置有乘客上下电梯轿厢1时开闭的层门11。层门11能够沿着形成在上方的门楣(header)12内的导轨(未图示)以及形成在下方的层门门槛13上的引导槽(未图示)平稳地进行开闭动作。层门11的开闭动作被控制成与门驱动装置7对轿厢门6的开闭动作联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层门门槛13的下方沿着垂直方向设置有用于防止乘客跌落的保护板即安全挡板14(toeguard)。防护板15是为了确保电梯乘客的安全而设置的板状构件。如上所述,电梯轿厢1在电梯控制盘5的控制下在升降通道内进行上下移动。在发生了地震或者火灾等事故时,电梯轿厢1可能会停止在楼层之间,并且还有可能发生轿厢门6在楼层之间打开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如果电梯轿厢1与相对向的升降通道壁9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过大,则有可能发生乘客从电梯轿厢1跌落到升降通道内的情况。为了防止上述发生跌落的危险,在比升降通道壁9更靠近轿厢门槛8的部位设置有防护板15。例如,在轿厢门槛8的前端与相对向的升降通道壁9(指升降通道内的壁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水平间隙超过了125mm的情况下、以及安全挡板14的下端与门楣12的上端之间的垂直距离的间隙超过了38mm的情况下,需要在安全挡板14与门楣12之间设置防护板15。防护板15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安全挡板14与门楣12之间的间隙的距离来决定。此外,防护板15和门楣12通过门楣上方的支架16进行固定,防护板15彼此之间通过固定在升降通道壁9上的中间支架17进行固定。另外,安全挡板14和防护板15之间的连接与防护板15彼此之间的连接一样,可以通过中间支架17进行固定。(1-2)防护板的基本结构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防护板15是为了防止乘客从电梯轿厢1跌落到升降通道内而设置的构件,所以需要一定的强度(例如,在任意位置的单位面积为5cm2的部位垂直地施加300N的等分布负载时的挠曲在15mm以下)。防护板15具有板状的面,且以使该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1的移动方向平行(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方式固定在设于升降通道壁9的固定用的构件(相当于中间支架17)上。一般来说,作为确保防护板强度的一种方法,可以考虑增加用于制作防护板的金属板的厚度(板厚)。该方法虽然能够提高强度,但厚度的增加会导致防护板的重量大幅度增加,所以不但会使得现场组装作业时的作业负担增加,还会使得运输到现场所需的劳力和时间以及运输成本的负担上升。作为其他的方法,例如还有通过对防护板的金属板进行加强肋成形等加工来提高强度。但是,在采用该方法时,除了存在因需要预先进行复杂的成形加工而会导致成本上升的问题外,如果进行加强肋成形后仍然不能获得规定的强度,则仍然需要通过增加板厚来提高强度,所以存在与上述方法相同的问题。由于上述原因,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采用了通过在背面设置增强材料来增加强度的方法。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护板15由板状的主材料21和コ字形的增强材料22构成。主材料21通过对与现有技术中的不采用增强材料进行增强的防护板相同的板状构件实施本实施方式特有的形状加工而形成,优选采用具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强度的金属等。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的形状参照图2和图3在后述部分进行说明。防护板15的各个部件(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的特征在于,在运输时,可以将主材料21和增强材料22分开包装和运输,在将防护板15安装在升降通道时,能够将增强材料22安装在主材料21上。图2是防护板(主材料)的主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防护板,该电梯的防护板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防护板具有主材料和增强材料,所述主材料具有板状的面,借助所述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而以使所述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壁上,所述增强材料能够以安装后不会从所述主材料脱落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20 JP 2013-1060631.一种电梯的防护板,该电梯的防护板设置在电梯的升降通道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防护板具有主材料和增强材料,所述主材料具有板状的面,借助所述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而以使所述板状的面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壁上,所述增强材料能够以安装后不会从所述主材料脱落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安装在所述主材料上的所述增强材料的插入部隔着所述主材料而与所述升降通道壁的固定用的构件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真剑,石塚真介,永尾章,小野寺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