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式防护头罩,其包含设置有一下端为开口状的软质头罩,该头罩的颈部处固设有一软质的环状气室。该环状气室周边与该头罩颈部的内壁面相互黏合。于该环状气室与该头罩颈部的黏合处设置有一进气管,能够对该环状气室充气。膨胀后的环状气室能够包裹住工作人员的颈部,而将该头罩套束在头部上,并能够使该环形气室与人体颈部之间呈气密性。所述环状气室设置有一第一泄压装置,能够将该环状气室内的空气送入该头罩内,且在泄压的过程中该进气管会持续将新鲜空气送入该环状气室内,使该环状气室能够保持膨胀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气压式防护头罩,其包含设置有一下端为开口状的软质头罩,该头罩的颈部处固设有一软质的环状气室。该环状气室周边与该头罩颈部的内壁面相互黏合。于该环状气室与该头罩颈部的黏合处设置有一进气管,能够对该环状气室充气。膨胀后的环状气室能够包裹住工作人员的颈部,而将该头罩套束在头部上,并能够使该环形气室与人体颈部之间呈气密性。所述环状气室设置有一第一泄压装置,能够将该环状气室内的空气送入该头罩内,且在泄压的过程中该进气管会持续将新鲜空气送入该环状气室内,使该环状气室能够保持膨胀状态。【专利说明】气压式防护头罩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气压式防护头罩,其为一种套在工作人员头部的防护装置,使工作人员不会吸入工作环境的有毒气体与粉尘,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性。
技术介绍
在工业上、医学上的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制作上,会产生一些微量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粉尘。因此从事的工作人员必须穿着气压式的防护衣,以防止粉尘进入防护衣内,达到阻绝粉尘的作用。尤其是要避免工作人员将粉尘吸入体内。 当工作人员穿妥防护衣后,必须立即将空气充入防护衣内,使防护衣内有足够的含氧空气,供工作人员呼吸。所述防护衣为全罩式,能够包覆工作人员的整个身体,以避免工作人员与工作场所的有害粉尘接触。工作人员穿着全罩式防护衣时,该防护衣内充满了气体而膨胀,使工作人员的行动力降低,会影响工作效率。 当工作场所(如药厂、实验室)的粉尘是属于吸入人体内才会产生重大伤害的物质时,工作人员就会穿着半罩式的防护头罩工作,以提高人员的行动力。工作人员另外会穿着不属于气压式的防护衣及手套、鞋子,以避免粉尘附着在人体上。现有的防护头罩在颈部以绳子捆束的方式固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常需转动头部,很容易让绳子的捆绑紧度降低,而产生缝隙。则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粉尘就可能由该缝隙进入该防护头罩内,再被工作人员吸入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气压式防护头罩,其能够保证工作环境的有毒空气及粉尘不会进入头罩内,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为达到以上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气压式防护头罩包含设置有一下端为开口状的软质头罩,该头罩的颈部处固设有一软质的环状气室。该环状气室周边与该头罩颈部的内壁面相互黏合,且该黏合处形成一封闭型态的环形。于该环状气室与该头罩颈部的黏合处设置有一进气管,该进气管一端的进气口伸入该环状气室内,而能够将过滤后空气送入该环状气室内,使膨胀后的环状气室能够包裹住工作人员的颈部,而将该头罩套束在头部上,并能够使该环形气室与人体颈部之间呈气密性。 所述环状气室设置有一第一泄压装置,能够将该环状气室内的空气送入该头罩内。该环状气室在泄压排气的过程中,该环状气室能够保持膨胀状态。 所述头罩的顶端设置有一第二泄压装置,能够将该头罩内的热空气排出,并可由该第一泄压装置令该环状气室内的新鲜空气被送入头罩内。 所述环状气室设置有一第一泄压口。该第一泄压装置包含一第一泄压阀及一第一导气座。该第一泄压阀包含一第一薄片与一第二薄片。该第一薄片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与该第一泄压口密封连接。该第二薄片覆盖在该第一薄片上,且其四端与第一薄片的四端固接。该第一导气座为一前、后具有开口的扁状盒体,且其前端开口设置有至少四个撑杆,以防止前端开口变形。该第一导气座能够插入该第一口袋内,使该第一泄压阀位于该第一导气座内。 所述第二泄压装置的结构与第一泄压装置相同,能够在头罩内发生瞬间升压的情形下,将该头罩内的热空气排出。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工作环境的有毒空气及粉尘不会进入头罩内,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第一泄压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4为第一泄压装置的第一泄压阀与环状气室的分解图; 图5为第一泄压阀的分解图; 图6为第一泄压装置的气密状态; 图7为第一泄压装置的泄压状态; 图8为第二泄压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9为第二泄压装置的第二泄压阀与头罩的分解图; 图10为第二泄压装置的气密状态; 图11为第二泄压装置的泄压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10_头罩;11_颈部;12_ 口袋;13_第二泄压口 ;131_薄膜;20_环状气室;21_ 口袋;22_第一泄压口 ;30_进气管;40_工作人员;50_第一泄压装置;51_泄压阀;511-第一薄片;512_第二薄片;513-穿孔;52_第一导气座;521_撑杆;522_顶板;523-底板;524_穿孔;60_第二泄压装置;61_泄压阀;611_第三薄片;612_第四薄片;613-穿孔;62-第二导气座;621-撑杆;622~顶板;623_底板;624_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所揭露的气压式防护头罩,其包含设置有一下端为开口状的软质头罩10,该头罩10的颈部处固设有一软质的环状气室20。该环状气室20周边与该头罩10颈部的内壁面相互黏合,且该黏合处形成一封闭型态的环形。于该环状气室20与该头罩10颈部11的黏合处设置有一进气管30,该进气管30 —端的进气口伸入该环状气室20内。该进气管30的外端连接一空气过滤装置(图上未示出),则可将过滤后的干净空气送入该环状气室20内。该环状气室20充入空气膨胀时,可束固在工作人员40的颈部。当工作人员40转动头部或作低头、抬头的动作时,该环状气室20内部的空气会做自然的流动,使该环状气室20与工作人员40的颈部之间保持气密,避免外界有毒粉尘进入该头罩10内。若工作场所设置有能够输出新鲜空气的空气输出装置(图上未示出),该进气管30的外端即与该空气输出装置连接。 请参阅图3?图7。所述环状气室20设置有一第一口袋21,该第一口袋21内设置有一第一泄压装置50。该环状气室20内的空气能够经由该第一泄压装置50送入该头罩10内。当环状气室20内的空气超过预设的压力时,过多的空气就会由该第一泄压装置50排出,而进入该头罩10内。进入头罩10内的新鲜空气可供工作人员40呼吸。 该环状气室20设置有一第一泄压口 22,该第一泄压口 22位于该第一口袋21内。前述第一泄压装置50包含一第一泄压阀51及一第一导气座52。该第一泄压阀51包含一第一薄片511与一第二薄片512。该第一薄片511具有一穿孔513,该穿孔513与该第一泄压口 22密封连接。该第二薄片512覆盖在该第一薄片511上,且其四端与第一薄片511的四端固接。该第一导气座52为一前、后具有开口的扁状盒体,且其前端开口设置有至少两个撑杆521,以防止前端开口变形。该第一导气座52能够插入该第一口袋21内,使该第一泄压阀51位于该第一导气座52内。 该环状气室20内的空气要送入该头罩11内时,该环状气室20内的气压足以推动该第二薄片512,使该第一薄片511与第二薄片512之间会产生膨胀现象,则空气能够由该第一薄片511与第二薄片512之间之间隙顺利排出,进入该头罩11内。该第一导气座52的内部空间足以容许该第一薄片511与第二薄片512做排气膨胀的作用。设置该第一泄压阀50的目的,在使该环状气室20必须充入相当的空气后,才能排出空气至该头罩1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压式防护头罩,其特征在于,包含设置有一下端为开口状的软质头罩,该头罩的颈部处固设有一软质的环状气室;该环状气室周边与该头罩颈部的内壁面相互黏合,且该黏合处形成一封闭型态的环形;于该环状气室与该头罩颈部的黏合处设置有一进气管,该进气管一端的进气口伸入该环状气室内,而能够将过滤后空气送入该环状气室内;该环状气室设置有一第一泄压装置,能够将该环状气室内的空气送入该头罩内;该头罩的顶端设置有一第二泄压装置,能够将该头罩内的空气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茂,
申请(专利权)人:合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