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所述后侧车身包括后翼子板内板,通过焊接连接到后翼子板内板的C柱上板,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2的顶盖内上边梁,其中所述加强装置包括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一体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外侧和后车身的外表层的内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强装置能够提高后侧车身整体NVH性能,改善车身的力的传递,增强了车身的刚度和抗扭转性能,减少车身的振动并减少噪声传递,并为整车刚度和模态的提高做出贡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所述后侧车身包括后翼子板内板,通过焊接连接到后翼子板内板的C柱上板,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2的顶盖内上边梁,其中所述加强装置包括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一体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外侧和后车身的外表层的内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加强装置能够提高后侧车身整体NVH性能,改善车身的力的传递,增强了车身的刚度和抗扭转性能,减少车身的振动并减少噪声传递,并为整车刚度和模态的提高做出贡献。【专利说明】—种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
本专利技术及一种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轿车的车身的后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加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轿车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后翼子板内板I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2上,而C柱上板2有通过焊接连接到顶盖内上边梁3。在一些车辆上,为了增加后车身的刚度,将C柱上板2的本体上具有突出部分。但是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后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焊接连接方式使得后车身的强度不够,不能实现良好的车身性能,例如后车身的刚性和结构局部模态不足,以及容易产生震动和传递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能够提高后侧车身整体NVH性能,改善车身的力的传递,增强了车身的刚度和抗扭转性能,减少车身的振动并减少噪声传递,并为整车刚度和模态的提高做出贡献。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所述后侧车身包括后翼子板内板,通过焊接连接到后翼子板内板的C柱上板,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的顶盖内上边梁,其中所述加强装置包括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一体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外侧和后车身的外表层的内部。 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构件具有中间凸出的板状结构,所述加强构件在其上部边缘的焊接部分上通过焊接连接到顶盖内上边梁的下端的外表面,在其中部边缘的焊接部分上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的外表面,以及在其下部边缘的焊接部分上通过焊接连接到翼子板内板的外表面上。 优选的是,在所述加强构件的多个焊接部位之间的外边缘与C柱上板的外表面和后翼子板内板的外表面之间具有的间隙。 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构件基本上沿着C柱上板的整个高度方向延伸。 优选的是,所述加强构件由金属材料的厚度为0.6-1.5mm的板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金属材料包括模具钢,所述厚度为0.97mm。 优选的是,所述间隙等于或者大于2mm。 优选的是,加强构件的整个外边缘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外表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轿车,包括根据上述的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和2显示了现有轿车的后侧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轿车的后车身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轿车的带有加强装置的后侧车身的示意图; 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了的一个实施例的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外部示意图; 图7显示了沿着图6所示的A-A线截取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显示了的一个实施例的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外部示意图; 图9显示了沿着图8所示的B-B线截取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轿车的车身的后部的后侧车身包括后翼子板内板1,通过焊接连接到后翼子板内板I的C柱上板2,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2的顶盖内上边梁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包括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1、C柱上板2和顶盖内上边梁3的一体的加强构件4,该加强构件4设置在翼子板内板1、C柱上板2和顶盖内上边梁3的外侧。 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加强构件4具有中间凸出的板状结构,加强构件4在上部边缘的焊接部分43上通过焊接连接到顶盖内上边梁3的下端的外表面上,在中部边缘的多个焊接部分42上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2的外表面,以及在下部边缘的多个焊接部分41上通过焊接连接到翼子板内板的外表面上。在加强构件4的周边边缘的多个焊接部位之间外边缘与C柱上板2和后翼子板内板I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优选该间隙等于或者大于2mm,从而确保在振动期间不会产生噪音。 在图6-9中,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加强构件4在后部车身中的位置,图7的沿着车身的水平方向的剖视图示出了加强构件4通过焊接部位42连接在C柱上板2的外侧,加强构件4在后侧车身的外表层5的内部。同样,图9的沿着车身的垂直方向的剖视图示出了加强构件4通过焊接部位42连接在C柱上板2的外侧并且基本上沿着C柱上板2的整个高度方向延伸,加强构件4在后侧车身的外表层5的内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加强构件4由包括模具钢、合金钢等的金属材料、厚度为 0.6-1.5mm,优选为0.97mm的板制成。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加强构件4的整个外边缘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1、C柱上板2和顶盖内上边梁3的外表面。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于是增加了车辆的后车身的后环的整体刚度,车身的后环由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与后车身横梁和后车身地板构成。 尽管已经相对于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所述后侧车身包括后翼子板内板,通过焊接连接到后翼子板内板的C柱上板,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2的顶盖内上边梁,其中所述加强装置包括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一体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外侧和后车身的外表层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具有中间凸出的板状结构,所述加强构件在其上部边缘的焊接部分上通过焊接连接到顶盖内上边梁的下端的外表面,在其中部边缘的焊接部分上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的外表面,以及在其下部边缘的焊接部分上通过焊接连接到翼子板内板的外表面上。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构件的多个焊接部位之间的外边缘与C柱上板的外表面和后翼子板内板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基本上沿着C柱上板的整个高度方向延伸。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构件由金属材料的厚度为0.6-1.5mm的板制成。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包括模具钢,所述厚度为0.97mm。7.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等于或者大于2mm。8.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构件的整个外边缘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轿车的后侧车身的加强装置,所述后侧车身包括后翼子板内板,通过焊接连接到后翼子板内板的C柱上板,通过焊接连接到C柱上板2的顶盖内上边梁,其中所述加强装置包括通过焊接分别连接到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一体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翼子板内板、C柱上板和顶盖内上边梁的外侧和后车身的外表层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韵,王世伟,宋秀敏,高思健,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