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1170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抗反射复合层、基底、阳极层、短路减少层、第一有机发光功能层、电荷产生层、第二有机发光功能层及阴极层。其中,抗反射复合层包括白玻璃板以及位于白玻璃板一侧的抗反射膜,基底设在所述抗反射膜上且与该抗反射膜之间设有出光空隙。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出光面下设置抗反射膜,并且在阳极层上设置短路减少层,整个器件的出光效率大大提高。且上述制作方法简便,对设备要求低,可以广泛推广应用。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
,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1)OLED属于扩散型面光源,不需要像发光二极管(LED)一样通过额外的导光系统来获得大面积的白光光源;(2)由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多样性,OLED照明可根据需要设计所需颜色的光,目前无论是小分子OLED,还是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PLED)都已获得了包含白光光谱在内的所有颜色的光;(3)OLED可在多种衬底如玻璃、陶瓷、金属或塑料等材料上制作,从而使得设计照明光源时更加自由;(4)采用制作OLED显示的方式制作OLED照明面板,可在照明的同时显示信息;(5)OLED在照明系统中还可被用作可控色,允许使用者根据个人需要调节灯光氛围。然而传统的OLED普遍存在出光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效率较高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抗反射复合层、基底、阳极层、短路减少层、第一有机发光功能层、电荷产生层、第二有机发光功能层及阴极层;其中,所述抗反射复合层包括白玻璃板以及位于所述白玻璃板一侧的抗反射膜,所述基底设在所述抗反射膜上且与该抗反射膜之间设有出光空隙;所述短路减少层的材料为SiGe(锗化硅)与In2O3(三氧化二铟)、ZnS(硫化锌)、<br>SnO2(二氧化锡)或SiO2(二氧化硅);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在所述短路减少层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红光发光层、第一绿光发光层、蓝光发光层及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红光发光层、第二绿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所述阴极层设在所述电子注入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反射膜的材料为SiGe(锗化硅),厚度为10~2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的材料为聚氨酯,所述基底靠近所述抗反射复合层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所述基底一体成型的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为方型,厚度为5~20μm,相邻凸起之间间距5~2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层为厚度100nm的ITO(氧化铟锡)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MoO3(三氧化钼)、WO3(三氧化钨)、V2O5(五氧化二钒)或ReO3(三氧化铼)按照25~35%的掺杂质量比掺杂在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4,4'-二(9-咔唑)联苯(CBP)、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或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中形成的混合材料; 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4,4'-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或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 所述第一红光发光层的材料为二(2-甲基-二苯基[f,h]喹喔啉)(乙酰丙酮)合铱(Ir(MDQ)2(acac))、二[2-苯基喹啉基)-N,C2](乙酰丙酮)合铱(III)(PQIr)、二[N-异丙基-2-(4-氟苯基)苯并咪唑](乙酰丙酮)合铱(III)((fbi)2Ir(acac))、二[2-(2-氟苯基)-1,3-苯并噻唑-N,C2](乙酰丙酮)合铱(III)((F-BT)2Ir(acac))、二(2-苯并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III)(Ir(btp)2(acac))或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按照0.5~2%的掺杂质量比掺杂在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9,9'-(1,3-苯基)二-9H-咔唑(mCP)、4,4'-二(9-咔唑)联苯(CBP)、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或9,10-双(1-萘基)蒽)(ADN)中形成的混合材料; 所述第一绿光发光层的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II)(Ir(mppy)3)按照2~10%的掺杂质量比掺杂在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9,9'-(1,3-苯基)二-9H-咔唑、4,4'-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或9,10-双(1-萘基)蒽中形成的混合材料; 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料包括蓝光主体材料、蓝光客体材料及电荷产生材料,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4,4'-二(9-咔唑)联苯、9,9'-(1,3-苯基)二-9H-咔唑、9-(4-叔丁苯基)-3,6-双(三苯基硅)-9H-咔唑(CzSi)、2,6-双(3-(9H-咔唑-9-基)苯基)吡啶(26DCzPPY)、3,5-双(3-(9H-咔唑-9-基)苯基)吡啶(35DCzPPY)或1,4--双(三苯基硅)苯(UGH2),所述蓝光客体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三(2-(4',6'-二氟-5’-氰基)苯基吡啶-N,C2')合铱(FCNIr)、双(4,6-二氟苯基吡啶)-(3-(三氟甲基)-5-(吡啶-2-基)-1,2,4-三唑)合铱(FIrtaz)或双(4,6-二氟苯基吡啶)(5-(吡啶-2-基)-四唑)合铱)(FIrN4),所述电荷产生材料为MoO3、V2O5、WO3或ReO3,所述蓝光主体材料、所述蓝光客体材料及所述电荷产生材料的质量比为1:5~20:5~10; 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4,7-二苯基-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抗反射复合层、基底、阳极层、短路减少层、第一有机发光功能层、电荷产生层、第二有机发光功能层及阴极层;其中,所述抗反射复合层包括白玻璃板以及位于所述白玻璃板一侧的抗反射膜,所述基底设在所述抗反射膜上且与该抗反射膜之间设有出光空隙;所述短路减少层的材料为SiGe与In2O3、ZnS、SnO2或SiO2按照质量比1:1的混合材料;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在所述短路减少层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红光发光层、第一绿光发光层、蓝光发光层及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红光发光层、第二绿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所述阴极层设在所述电子注入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抗反射复合
层、基底、阳极层、短路减少层、第一有机发光功能层、电荷产生层、第二有
机发光功能层及阴极层;其中,所述抗反射复合层包括白玻璃板以及位于所述
白玻璃板一侧的抗反射膜,所述基底设在所述抗反射膜上且与该抗反射膜之间
设有出光空隙;所述短路减少层的材料为SiGe与In2O3、ZnS、SnO2或SiO2按
照质量比1:1的混合材料;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在所述短路减少层上依
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红光发光层、第一绿光
发光层、蓝光发光层及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功能层包括在所述
电荷产生层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红光发
光层、第二绿光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所述阴极层设在所述
电子注入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反射膜的
材料为SiGe,厚度为10~2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材料
为聚氨酯,所述基底靠近所述抗反射复合层的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所述
基底一体成型的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方型,
厚度为5~20μm,相邻凸起之间间距5~2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层为厚
度100nm的ITO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穴注
入层的材料为MoO3、WO3、V2O5或ReO3按照25~35%的掺杂质量比掺杂在N,N'-
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4,4'-
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或1,1-
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中形成的混合材料;
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的材料为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
二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4,4'-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

\t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或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
环己烷;
所述第一红光发光层的材料为二(2-甲基-二苯基[f,h]喹喔啉)(乙酰丙酮)
合铱、二[2-苯基喹啉基)-N,C2](乙酰丙酮)合铱(III)、二[N-异丙基-2-(4-
氟苯基)苯并咪唑](乙酰丙酮)合铱(III)、二[2-(2-氟苯基)-1,3-苯并噻唑-N,C2](乙
酰丙酮)合铱(III)、二(2-苯并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III)或三(1-
苯基-异喹啉)合铱)按照0.5~2%的掺杂质量比掺杂在4,4',4''-三(咔唑-9-基)
三苯胺、9,9'-(1,3-苯基)二-9H-咔唑、4,4'-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苯
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
烷或9,10-双(1-萘基)蒽)中形成的混合材料;
所述第一绿光发光层的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乙酰丙酮酸二(2-
苯基吡啶)铱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II)按照2~10%的掺杂质量比掺杂在
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9,9'-(1,3-苯基)二-9H-咔唑、4,4'-二(9-咔唑)联
苯、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1,1-二[4-[N,N′-二(p-
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或9,10-双(1-萘基)蒽中形成的混合材料;
所述蓝光发光层的材料包括蓝光主体材料、蓝光客体材料及电荷产生材料,
所述蓝光主体材料为4,4'-二(9-咔唑)联苯、9,9'-(1,3-苯基)二-9H-咔唑、9-(4-
叔丁苯基)-3,6-双(三苯基硅)-9H-咔唑、2,6-双(3-(9H-咔唑-9-基)苯基)吡啶、3,5-
双(3-(9H-咔唑-9-基)苯基)吡啶或1,4--双(三苯基硅)苯,所述蓝光客体材料为双
(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
基)硼酸合铱、三(2-(4',6'-二氟-5’-氰基)苯基吡啶-N,C2')合铱、双(4,6-二氟
苯基吡啶)-(3-(三氟甲基)-5-(吡啶-2-基)-1,2,4-三唑)合铱或双(4,6-二氟苯基吡
啶)(5-(吡啶-2-基)-四唑)合铱),所述电荷产生材料为MoO3、V2O5、WO3或ReO3,
所述蓝光主体材料、所述蓝光客体材料及所述电荷产生材料的质量比为
1:5~20:5~10;
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的材料为4,7-二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钟铁涛王平陈吉星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