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胎胎面的抗不规则磨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106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轮胎胎面,其包括由浮凸单元(1)构成的胎面花纹,该浮凸单元(1)限定出至少两个具有一定宽度(Lr)且大体沿周向定向的沟槽(2),至少一个所述沟槽(2)包括多个沿该胎面的纵向(周向)基本上有规律地布置的抗磨损桩柱(3),在沟槽中,具有最大高度(H)的每个桩柱(3)在其基部处与相邻的桩柱隔开,每个桩柱包括由两个面向胎面花纹单元(1)的侧壁的侧部(30)形成的外表面和位于所述侧部(30)之间的外表面(300),每个桩柱(3)的外表面(300)包括至少两个基本上与行驶面(4)平行的(31,32,33),这些接触面(31,32,33)相对于行驶面(4)沿径向向内偏置,此外还沿桩柱的高度方向彼此相对地径向偏置,同一桩柱的两个相继接触面之间的高度的偏移量至少等于桩柱的最大高度的25%。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胎面的轮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轮胎胎面的抗不规则磨损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善用于装配在重型车辆上的轮胎胎面;其特别涉及这些胎面的胎面花纹(tread pattern)。本专利技术特别但不排他地用于为重型车辆的非驱动轴设计的子午线或径向胎体轮胎(radial-carcass tyre)。
技术介绍
通常,这种轮胎包括由冠带层从外侧径向覆盖的胎体加强层,该冠带层本身由胎面覆盖。该胎面设有胎面花纹,该胎面花纹基本上由通过具有相同取向的沟槽限定的大体周向定向的肋或通过由周向沟槽和横向沟槽限定的块或者块和肋的结合形成。在采用具有周向方向的沟槽的胎面花纹的情况下,已经注意到,在特定沟槽周围的肋的边缘处可能出现局部磨损(所谓的“不规则磨损”)。在轮胎使用初期,这种磨损出现得相当快并且逐渐发展;这里所述的初期指小于30,000km的里程,它相对于轮胎所经历的平均里程为相对较小的数字,其中取决于行使和使用状况,轮胎的平均里程可能达到100,000至300,000km或甚至更大。为了防止这种不规则磨损的出现,已经提出为胎面花纹的一些沟槽设置“抗磨损”装置,其放置在这些沟槽的底部,并沿着胎面的厚度方向延伸,直到与初始状态下的行驶面的高度平齐或稍低于行驶面。在这两种情况下,在相邻的肋和设置在这些肋之间的上述装置之间出现差别-->磨损机理,这样便保持了较小的高度差。该差别磨损机理是导致在肋和插入于所述肋之间的装置之间产生差别滑动的不同滚动半径的直接结果。美国专利4480671-A描述了一种在沟槽中具有呈肋的形式的抗不规则磨损装置的胎面花纹,该肋具有由彼此偏置的多个表面形成的径向外表面。但是,这些装置在以下意义上是不完善的,即在行程初期,由路面施加于轮胎上的切向力被改变,已经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行驶了30,000km之后,这种装置的优点将消失,并且不规则磨损可能出现,而且在此情况出现之后该磨损将持续。有时还会观察到的另一个缺陷在于最初相对于轮胎的行驶面向内偏置或实际上与行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装置的外表面可能变成向外径向偏置,这样便不再能够对不规则磨损产生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在提出一种改进的并不再具有任何上述缺陷的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其带有用于与路面接触的行驶面,该胎面包括由浮凸单元(elements in relief)构成的胎面花纹,这些浮凸单元限定出至少两个宽度为Lr且大体沿周向定向的沟槽,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沟槽包括多个沿胎面的纵向(周向)基本上有规律地(regularly)间隔的抗磨损桩柱(stud)。在该沟槽中,具有最大高度H的每个桩柱与相邻的桩柱隔开,并包括由两个侧部形成的外表面,该两个侧部面向胎面花纹单元的壁,以使得所述桩柱与所述胎面花纹单元隔开。每个桩柱还包括连接所述侧部的外表面,该外表面由至少两个将在行驶过程中与地面接触的接触面形成,这些接触面相对于行驶面径向向内偏置,并且沿-->桩柱的高度方向(即沟槽的深度方向)彼此相对地径向偏置,同一桩柱的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高度的偏移量至少等于该桩柱的最大高度的25%。该胎面的特征在于,沿着每个桩柱的径向最外侧的接触面的周向测得的长度处于在该桩柱的基部处测得的总周向长度的60%和85%之间。优选地,该胎面被设置成使得同一沟槽中的桩柱以一定的距离彼此隔开,该距离至少等于标称运行条件下的轮胎的平均印迹(footprint)长度的2%。对于每种轮胎尺寸而言,由ETRTO标准特别限定该标称运行条件。优选地,径向最靠近所述桩柱的外侧的每个桩柱的接触面与轮胎行驶面之间的高度的偏移量至多等于其中设置有桩柱的沟槽的深度的25%。这种布置可以使胎面花纹更加耐开裂。优选地,每个桩柱的侧部以其中设置有桩柱的沟槽的宽度的至少30%的距离沿横向隔开。优选地,每个桩柱的最靠近沟槽的底部的接触面之间的偏移量至多等于桩柱的最大高度的50%,从而可以促进轮胎和周围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在胎面存在优选行驶方向的情况下,可取的是提供至少一个带有多个桩柱的沟槽,每个桩柱包括至少三个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相对于行驶面呈阶梯状,考虑到该优选行驶方向,最靠近接触开始时的接触面最靠近新的未磨损状态下的行驶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将上述各种变型结合在一起,以寻求在重型车辆轮胎的不规则磨损性能方面的改进。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说明展现出来,其-->中这些附图通过非限制性例子的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主题的多个实施例。图1示出了一轮胎胎面的胎面花纹的局部视图,其中至少一个沟槽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图2示出了沿着图1所示的胎面花纹的II-II线剖开的剖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二种变型;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三种变型。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尺寸为315/70R22.5的轮胎的胎面花纹的局部正视图。图中示出了沿周向方向的两个肋1,在该例子中,该肋的宽度为30mm,并限定出深度H为14.5mm、宽度为14mm的沟槽2。肋1与它们的径向外表面共同形成将用于在行驶过程中与道路接触的行驶面4。在沟槽2中设置有多个桩柱(stud)3,它们构成用于防止在位于桩柱的任一侧的肋1的边缘处出现不规则磨损的装置。这些桩柱3的尺寸基本相同,并且均匀地沿周向分布。该桩柱可以被不加选择地设置在任何两个肋之间,或者设置在胎面花纹单元的任何两列之间,特别是设置在最靠近胎面边缘的至少一个沟槽中。在所述例子中,每个桩柱包括由两个面向肋1的侧壁的侧面11和一径向外侧表面300构成的外表面。在行驶过程中,径向外侧表面300将至少局部地与道路接触。外表面300由平行于胎面的行驶面4的多个接触面31,32,33和垂直于行驶面4的连接面34,35,36,37形成,所述平行面和垂直面交替地布置。接触面与连接面相交,从而形成沿着垂直于沟槽的主方向的方向定向的边缘。图2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II-II线剖开的局部剖面图,其中示出了被-->模制于沟槽2的底部21上的两个桩柱3,每个桩柱具有一基部,其对应于位于沟槽的底部的桩柱部分,其周向长度为L,并在本例子中等于24mm。具有相同几何形状的多个桩柱沿着周向均匀地布置,其节距P等于28mm(作为选定的尺寸,其表示桩柱的总数为108个)。沿沟槽的宽度方向测得的桩柱的宽度大于沟槽的宽度的30%;这里桩柱的宽度为6mm。每个桩柱3的径向外侧表面300包括连续的接触面31,32,33和与之交替布置的连接面34,35,36,37,其中所述接触面31,32,33基本上与行驶面4平行,所述连接面34,35,36,37则与所述行驶面4垂直。接触面32最靠近行驶面并且相对于该行驶面以距离d向内径向偏置。位于表面32的两侧的其它接触面31和33相对于在初始状态下最靠近行驶面的接触面32向内径向偏置。这两个表面31和33的偏移量k相同。此外,接触面31和32还以偏移量k’偏离沟槽2的底部21。同一桩柱的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高度的偏移量至少等于所述桩柱的最大高度的25%:在所述例子中,该偏移量k等于桩柱的高度K的50%。随着胎面的磨损,外部部分31,32,33将与道路接触。中间接触面32(沿纵向位于接触面31和33之间)相对于行驶面4偏移2.4mm,同时另外两个接触面31和33相对于同一行驶面至少偏移7.5mm,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胎面,其设有用于与路面接触的行驶面(4),该胎面包括由浮凸单元(1)构成的胎面花纹,该浮凸单元(1)限定出至少两个具有一定宽度(Lr)且大体沿周向定向的沟槽(2),至少一个所述沟槽(2)包括多个沿该胎面的纵向(周向)基本上有规律地间隔的抗磨损桩柱(3),在沟槽中,具有最大高度(H)的每个桩柱(3)在其基部处与相邻的桩柱隔开,每个桩柱包括由两个面向胎面花纹单元(1)的侧壁的侧部(30)形成的外表面和位于所述侧部(30)之间的外表面(300),每个桩柱(3)的外表面(300)由至少两个将与地面接触的接触面(31,32,33)形成,这些接触面(31,32,33)相对于行驶面(4)沿径向向内偏置,此外还沿桩柱的高度方向彼此相对地径向偏置,同一桩柱的两个相继接触面之间的高度的偏移量至少等于桩柱的最大高度的25%,该胎面的特征在于,每个桩柱(3)包括具有相应周向长度(L31,L32,L33)的接触面(31,32,33),最靠近行驶面(4)的接触面的长度处于在所述桩柱的基部处测得的桩柱的总周向长度的60%和8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FR 2005-9-15 05095181.一种轮胎胎面,其设有用于与路面接触的行驶面(4),该胎面包括由浮凸单元(1)构成的胎面花纹,该浮凸单元(1)限定出至少两个具有一定宽度(Lr)且大体沿周向定向的沟槽(2),至少一个所述沟槽(2)包括多个沿该胎面的纵向(周向)基本上有规律地间隔的抗磨损桩柱(3),在沟槽中,具有最大高度(H)的每个桩柱(3)在其基部处与相邻的桩柱隔开,每个桩柱包括由两个面向胎面花纹单元(1)的侧壁的侧部(30)形成的外表面和位于所述侧部(30)之间的外表面(300),每个桩柱(3)的外表面(300)由至少两个将与地面接触的接触面(31,32,33)形成,这些接触面(31,32,33)相对于行驶面(4)沿径向向内偏置,此外还沿桩柱的高度方向彼此相对地径向偏置,同一桩柱的两个相继接触面之间的高度的偏移量至少等于桩柱的最大高度的25%,该胎面的特征在于,每个桩柱(3)包括具有相应周向长度(L31,L32,L33)的接触面(31,32,33),最靠近行驶面(4)的接触面的长度处于在所述桩柱的基部处测得的桩柱的总周向长度的60%和85%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其特征在于,同一沟槽中的桩柱(3)以距离(P)彼此隔开,该距离(P)至少等于在标称运行条件下的轮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让弗朗索瓦帕尔芒捷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技术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