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9905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所述外框架组件设有外框骨架,所述外框架组件以所述外框骨架为框架,所述外框骨架固定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底架组件包括底架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面板上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两根平行的导向杆,所述两根导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待举升车辆的车轮之间的距离;外框架组件设有外框骨架,外框架组件以所述外框骨架为框架,外框骨架固定设置在水平表面上;中框架组件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中框举升叉,内框架组件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内框举升叉;所述驱动系统与所述内框架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框架组件的升降,以升降承载于所述中框举升叉及所述内框举升叉上的车辆。(*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所述外框架组件设有外框骨架,所述外框架组件以所述外框骨架为框架,所述外框骨架固定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底架组件包括底架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面板上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两根平行的导向杆,所述两根导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待举升车辆的车轮之间的距离;外框架组件设有外框骨架,外框架组件以所述外框骨架为框架,外框骨架固定设置在水平表面上;中框架组件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中框举升叉,内框架组件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内框举升叉;所述驱动系统与所述内框架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框架组件的升降,以升降承载于所述中框举升叉及所述内框举升叉上的车辆。【专利说明】一种立体车库
本技术涉及立体停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当前,汽车越来越普遍,停车难的问题也随之越来越突出,停车位的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的需求,而城市建设用地的有限性,不能满足停车空间无限扩展,因此,机械式立体车库应运而生。 现有的一种升降车库,它包括升降台板、支撑组件、立柱调节板和纵梁固定板;所述升降台板包括台板立柱、载车板、拉杆、滑轮总成、链轮总成、下导向轮总成;升降台板以四根台板立柱为框架,分别与两个拉杆对应连接;每根台板立柱分别与载车板用螺栓对应连接,连接后组成一个共三层的整体;安装在地坑基础上,通过上下升降升降台板存取车辆。 但现有升降车库在安装升降车库时需开挖地坑基础,对安装地面要求高,如果是户外安装时还要考虑地坑的排水问题以及是否与地下管网干涉问题。因此,安装成本较高,且不易维护。如果是要安装在楼面之上,这种形式的车库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升降车库对安装地面要求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立体车库。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外框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底端的底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内部的中框架组件、设置于所述中框架组件内部的内框架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顶端的驱动系统;所述外框架组件设有外框骨架,所述外框架组件以所述外框骨架为框架,所述外框骨架固定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底架组件包括底架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面板上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两根平行的导向杆,所述两根导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待举升车辆的车轮之间的距离;所述中框架组件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中框举升叉,所述内框架组件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内框举升叉;所述驱动系统与所述内框架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框架组件的升降,以升降承载于所述中框举升叉及所述内框举升叉上的车辆。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组件上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架面板一侧的到位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面板上的四角设置有容纳所述中框举升叉和内框举升叉的缺□。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框骨架的底端的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外框骨架外侧的配重导向装置、设置在所述外框骨架两侧的外框防坠装置、设置在所述外框骨架顶端的起吊装置及设置在所述外框骨架间的连接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外框防坠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框骨架两侧的外框防坠钩和与所述外框防坠钩连接的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架组件还包括中框骨架、设置在所述中框骨架的两侧中框架组件导轮装置及设置在所述中框骨架顶端的中框防坠装置;所述中框举升叉设置在所述中框骨架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防坠装置包括设置在中框骨架两侧的中框防坠钩和与所述中框防坠钩连接的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组件还包括内框骨架,设置在所述内框骨架顶端的减震装置、设置在所述内框骨架的两侧内框架组件导轮装置及设置在所述内框举升叉上的感应支架;所述内框举升叉设置在所述内框骨架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减速电机、与所述减速电机连接的联轴器、与所述内框架组件连接的链条、与所述链条连接的配重装置及用于所述链条滑动的链条导向组件及链轮组件;所述联轴器设置在所述链轮组件之间,所述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带动所述链条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带动所述内框架组件随之上升或者下降;所述内框架组件的上升或者下降进一步带动所述中框架组件的上升或者下降。 根据本技术的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的整个升降过程通过单个减速电机驱动内框架组件,而中框架组件的升降采用机械结构来实现的,即升降过程采用单个减速电机同时驱动四个内框举升叉的机械结构,并且该立体车库安装简单,无需开挖和预埋基础,可安装在地面或楼层净空间大于等于5800mm的楼面之上,解决了现有的升降车库对安装地面要求高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其外框架组件、中框架组件和内框架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其底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其外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其中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其内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其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主视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底架组件;2、外框架组件;3、中框架组件;4、内框架组件;5、驱动系统;11、底架面板;12、导向装置;13、到位检测装置;14、缺口 ;15、导向杆;21、连接组件;22、外框减震装置;23、配重导向装置;24、外框骨架;25、外框防坠钩;26、外框电磁铁;27、起吊装置;31、中框举升叉;32、中框骨架;33、中框架组件导轮装置;34、中框防坠钩;35、电磁铁;41、内框举升叉;42、感应支架;43、内框骨架;44、内框架组件导轮装置;45、减震装置;51、配重装置;52、链条;53链条导向组件;54、链轮组件;55、联轴器;56、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8,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外框架组件 2、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2底端的底架组件1、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2内部的中框架组件 3、设置于所述中框架组件3内部的内框架组件4及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2顶端的驱动系统5 ;所述外框架组件2设有外框骨架24,所述外框架组件2以所述外框骨架24为框架,所述外框骨架24固定设置在水平表面上;所述中框架组件3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中框举升叉31,所述内框架组件4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内框举升叉41 ;所述驱动系统5与所述内框架组件4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框架组件4的升降,以升降承载于所述中框举升叉31及所述内框举升叉41上的车辆。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架组件2、中框架组件3和内框架组件4之间用间隙配合,保证相对运动灵活。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组件I通过螺栓固定在水平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底架组件I包括底架面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底端的底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内部的中框架组件、设置于所述中框架组件内部的内框架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组件顶端的驱动系统;所述外框架组件设有外框骨架,所述外框架组件以所述外框骨架为框架,所述外框骨架固定设置在水平面上;所述底架组件包括底架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面板上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两根平行的导向杆,所述两根导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待举升车辆的车轮之间的距离;所述中框架组件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中框举升叉,所述内框架组件设有用于承载车辆的内框举升叉;所述驱动系统与所述内框架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框架组件的升降,以升降承载于所述中框举升叉及所述内框举升叉上的车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添唐景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