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痢疾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0832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4:30
一种治疗痢疾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由组分A提取液、组分B提取液和组分C提取液混合而成,所述组分A由仙鹤草、马齿苋、白术、肉豆蔻、山药、白芍、地榆和人参加水熬制而成;所述组分B由白头翁、鸦胆子、秦皮、当归、黄连、五味子和乌梅加水熬制而成;所述组分C由大葱、绿豆、芝麻、大蒜、石榴皮、扁豆花、姜、槐花、白萝卜加水熬制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选用多种对治疗痢疾有独特功效的草药和其它一些辅药配伍后经过独特的加工工艺制备而成,充分的发挥了各药材的药效,服用后,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因痢疾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一般当天见效,服用两至四天痢疾基本痊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由组分A提取液、组分B提取液和组分C提取液混合而成,所述组分A由仙鹤草、马齿苋、白术、肉豆蔻、山药、白芍、地榆和人参加水熬制而成;所述组分B由白头翁、鸦胆子、秦皮、当归、黄连、五味子和乌梅加水熬制而成;所述组分C由大葱、绿豆、芝麻、大蒜、石榴皮、扁豆花、姜、槐花、白萝卜加水熬制而成。本专利技术选用多种对治疗痢疾有独特功效的草药和其它一些辅药配伍后经过独特的加工工艺制备而成,充分的发挥了各药材的药效,服用后,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因痢疾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一般当天见效,服用两至四天痢疾基本痊愈。【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用到的药物,具体的说是。
技术介绍
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若感染疫毒,发病急剧,伴突然高热,神昏、惊厥者,为疫毒痢。痢疾初起,先见腹痛,继而下痢,日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多发于夏秋季节,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痢疾的口服液,本产品为纯中药制剂,能够快速有效的缓解因痢疾导致的身体不适症状,一般当天见效,服用两至四天基本痊愈。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痢疾的口服液,由组分A提取液、组分B提取液和组分C提取液混合而成,按照重量比,所述组分A由仙鹤草10-12份、马齿苋10-12份、白术8-9份、肉豆蘧4-6份、山药12-14份、白芍10-12份、地榆4_6份和人参3-5份加水熬制而成;所述组分B由白头翁8-9份、鸦胆子8-9份、秦皮7-8份、当归6-7份、黄连4-6份、五味子2-3份和乌梅4-5份加水熬制而成;所述组分C由2_3份大葱、6-7份绿豆、5-6份芝麻、4-5份大蒜、3-5份石榴皮、5_6份扁豆花、4_6份姜、6_7份槐花、12-13份白萝卜加水熬制而成。 上述治疗痢疾的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O按照上述的要求分别称取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所需的各药材,备用;2)将组分A、组分B和组分C分别放入三个煎药容器内,并向其中分别加入各自重量10倍的水进行熬煎,熬煎时,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直至容器内药材和水的重量变为药材重量2-3倍,然后过滤掉药渣,即分别得到组分A提取液、组分B提取液和组分C提取液;3)将步骤2)得到的组分A提取液、组分B提取液和组分C提取液混合后,继续采用文火熬煮,直至其体积缩减为原体积的40-50%即制得产品。 本专利技术所用各药材的药理药性如下:仙鹤草:即西洋龙芽草,全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药,有强心、升血压、凝血、止血、凉血、抗菌等作用;马齿苋: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肉豆蘧:味辛而涩,性温,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白芍: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地榆:味苦、酸,性寒,无毒,归肝、肺、肾、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之功效,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鸦胆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归大肠经、肝经。有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之功效;用于痢疾、疟疾;秦皮:味苦,性寒。归肝经、胆经、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的功能;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黄连: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症;五味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有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乌梅:味酸、潘,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绿豆:味甘,性寒,无毒。中医认为绿豆可解百毒,能帮助体内毒物的排泄,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绿豆可解酒毒、野菌毒、砒霜毒、有机磷农药毒、铅毒、丹石毒、鼠药毒等。绿豆还含有降血压及降血脂的成分。取食绿豆芽,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2引起的舌疮口炎及阴囊炎、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等。绿豆芽脱下的豆皮名为绿豆衣,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之功;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肺、脾经。有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生津通乳、益肝养发、强身体,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头晕耳鸣、高血压、高血脂、咳嗽、身体虚弱、头发早白、贫血萎黄、津液不足、大便燥结、乳少、尿血等症;大蒜:性温,味辛平;入脾、胃、肺经;功用主治: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止泻止痢、治肺、驱虫;此外还有温脾暖胃、治痈疽肿毒、白秃癣疮、痢疾、泄泻、肺痨、顿咳、蛔虫蛲虫、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行气消积、杀虫解毒的功效;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秋季石榴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火烘干。味酸、涩,性温,小毒。归大肠经。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的功效;主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挤癣;扁豆花:味甘、淡,性平,无毒,归脾经、胃经、大肠经;有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之功效;主治: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痢疾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组分A提取液、组分B提取液和组分C提取液混合而成,按照重量比,所述组分A由仙鹤草10‑12份、马齿苋10‑12份、白术8‑9份、肉豆蔻4‑6份、山药12‑14份、白芍10‑12份、地榆4‑6份和人参3‑5份加水熬制而成;所述组分B由白头翁8‑9份、鸦胆子8‑9份、秦皮7‑8份、当归6‑7份、黄连4‑6份、五味子2‑3份和乌梅4‑5份加水熬制而成;所述组分C由2‑3份大葱、6‑7份绿豆、5‑6份芝麻、4‑5份大蒜、3‑5份石榴皮、5‑6份扁豆花、4‑6份姜、6‑7份槐花、12‑13份白萝卜加水熬制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益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