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吊装置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0594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起吊装置,用于集装箱起重机上,包括吊具及第一车架,所述吊具下部设有用于与集装箱配合的多个连接部,所述吊具与所述第一车架平行设置,所述吊具和第一车架通过多条交叉设置的牵引绳连接。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装箱起重机,包括多条竖直设立的支腿以及设置于多条支腿上的多根主梁,所述主梁上设有用于起吊集装箱的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起吊装置。此结构的集装箱起重机,由于起吊机构放置在支腿上方的固定主梁上,第一车架无起升机构,重量可有效减轻,从而大大减轻了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自重,降低了能耗,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吊具上的连接部对准集装箱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起吊装置,用于集装箱起重机上,包括吊具及第一车架,所述吊具下部设有用于与集装箱配合的多个连接部,所述吊具与所述第一车架平行设置,所述吊具和第一车架通过多条交叉设置的牵引绳连接。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装箱起重机,包括多条竖直设立的支腿以及设置于多条支腿上的多根主梁,所述主梁上设有用于起吊集装箱的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起吊装置。此结构的集装箱起重机,由于起吊机构放置在支腿上方的固定主梁上,第一车架无起升机构,重量可有效减轻,从而大大减轻了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自重,降低了能耗,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吊具上的连接部对准集装箱的难度。【专利说明】—种起吊装置及集装箱起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起重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吊装置及集装箱起重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简称RTG),如图1所示,通常由大车行走机构1、支腿2、主梁3、小车架总成4组成,主梁3上设有两条小车轨道,小车架在主梁3轨道上沿小车方向运行。小车架包括起升机构、小车运行机构、吊具系统、小车架钢结构和司机室5组成。主起升机构的运转通过起升钢丝绳和吊具系统完成货物起升和下降动作。通过轮胎式大车运行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实现大车小车方向的水平运动。 由于起升、小车运行两大机构均位于小车架上,小车架自重很大,而导致主梁3和支腿2自重很大,大小车运行功率增大,能耗增加。司机室5位于小车架上,当小车运行和货物起升时,由于主梁3和支腿2刚性不足,司机室5振动较大,司机容易疲劳,舒适性较差。起升高度较高,吊具与小车架通过钢丝绳柔性连接,小车运行起制动时,吊具摆动大,对箱难度也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现有集装箱起重机结构自重及能耗大;司机室振动大,舒适性差以及吊具摆动大,对箱难的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及集装箱起重机,用于解决现有集装箱起重机结构自重及能耗大;司机室振动大,舒适性差以及吊具摆动大,对箱难的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二是如何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起吊装置的集装箱起重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起吊装置,用于集装箱起重机上,包括吊具及第一车架,所述吊具下部设有用于与集装箱配合的多个连接部,所述吊具与所述第一车架平行设置,所述吊具和第一车架通过多条交叉设置的牵引绳连接。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起吊装置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车架上和所述吊具上均设有四个连接点,所述牵引绳的数量为四条,四条交叉设置的牵引绳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车架及吊具上的连接点之间。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起吊装置在一方面的改进,两条交叉的牵引绳设置于所述吊具及第一车架的一端,另外两条交叉的牵引绳设置于所述吊具及第一车架的另一端。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起吊装置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牵引绳为钢丝绳或链条。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二,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装箱起重机,包括多条竖直设立的支腿以及设置于多条支腿上的多根主梁,所述其中一根或两根主梁上设有用于起吊集装箱的起吊装置,所述起吊装置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起吊装置。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起重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集装箱起重机还包括多个大车行走机构,所述大车行走机构上还分别设有用于提供动力的发电机组,多条所述支腿分别设置于所述大车行走机构上。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起重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主梁包括上主梁和下主梁,所述下主梁通过钢丝绳与所述上主梁连接,所述下主梁的两端可在所述支腿上来回滑动,所述支腿及大车行走机构的数量均为四个。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起重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上主梁上设有定滑轮组,所述下主梁上设有动滑轮组,所述钢丝绳设置于所述定滑轮组与所述动滑轮组之间。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起重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支腿上还设有与所述下主梁的两端配合的导轨,所述起吊装置设置于所述下主梁上,且所述起吊装置可在所述下主梁上左右移动。 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起重机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集装箱起重机还包括提升机,所述提升机设置于所述上主梁上,并通过所述钢丝绳与所述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连接。 上述结构的集装箱起重机,包括多条竖直设立的支腿,以及设置于多条支腿上的多根主梁,其中一主梁上设有用于起吊集装箱的起吊装置,起吊装置包括吊具与第一车架,吊具下部设有用于与集装箱配合的多个连接部,吊具与第一车架平行,且吊具与第一车架通过多条交叉设置的牵引绳连接。此结构的集装箱起重机,起吊装置可与其中一主梁共同上下移动,由于第一车架没有起升机构,因此重量可有效减轻,从而大大减轻了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自重,降低了能耗,同时,交叉设置的牵引绳可有效防止吊具的摆动,有效降低了吊具上的连接部对准集装箱的难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装箱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定滑轮组与动滑轮组之间的绕线方式; 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起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I大车行走机构2支腿3主梁 4小车架总成5司机室 图2至图4中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为: I大车行走机构2发电机组3支腿 4导轨5下主梁6上主梁 7提升机8第一车架9吊具 10集装箱11定滑轮组12动滑轮组 13钢丝绳14卷筒15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如图2所示的集装箱起重机,包括设置于水平面上的多个大车行走机构1,大车行走机构I的数量具体为四个,每边设置两个大车行走机构1,其中一个大车行走机构I的上部设有发电机组2,发电机组2具体为柴油发电机组,用于为大车行走机构I提供动力,大车行走机构I的下部设有滚轮,大车行起机构I在发电机组2的作用下,可在铺设于地面上的轨道上滚动,每个大车行走机构I上设有竖直设立的支腿3,四条支腿3顶部设有多根主梁。具体地,主梁包括上主梁6和下主梁5,上主梁6的两端固定设置于支腿3顶部,下主梁5通过钢丝绳13与上主梁6连接,并且,下主梁5的两端可在其中两条支腿3上上下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主梁6上设有定滑轮组11,下主梁5上设有动滑轮组12,具体地,定滑轮组11包括多个固定设置于上主梁6上定滑轮,动滑轮组12包括与定滑轮相对设置的多个固定设置于下主梁5上的动滑轮,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数量一致,当然,其数量也可以不同,相对设置的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通过钢丝绳13连接,定滑轮组11与动滑轮组12之间的连接绕线方式如图3所示。 主梁上还设有用于提供起吊动力的提升机7,具体地,提升机7固定设置于上主梁6上,提升机7上设有用于卷绳的卷筒14,转动提升机7时,钢丝绳13可绕设于卷筒14上,或从卷筒14上放出,钢丝绳13通过卷筒14与定滑轮组11和动滑轮组12连接,具体地,钢丝绳13可先绕设于定滑轮组11的定滑轮上,再绕设于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吊装置,用于集装箱起重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吊具(9)及第一车架(8),所述吊具(9)下部设有用于与集装箱(10)配合的多个连接部,所述吊具(9)与所述第一车架(8)平行设置,所述吊具(9)和第一车架(8)通过多条交叉设置的牵引绳(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振华张寒马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三一港口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