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0570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2:58
提供了一种振动产生装置,所述振动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部空间;振动器,设置在壳体中并在壳体内振动;多个阻尼器构件,安装在壳体和振动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彼此重叠并彼此一体地形成,或者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被设置成彼此邻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产生装置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5月27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3-005966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动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振动产生装置是一种通过电磁力的产生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振动的组件,振动产生装置通常安装在移动电话中以用于通过向用户传递振动来无声地通知用户来电呼叫。同时,根据移动电话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向移动电话添加功能的趋势,已经要求移动电话组件具有紧凑的尺寸和高的质量等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开发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振动产生装置的需求已经增大,该新型结构能够克服现有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缺点并且对于振动产生装置来说具有显著提高的质量。此外,随着智能电话的发布已经快速地增大,触摸屏方案已经被应用于智能电话中,从而除了无声地通知用户来电呼叫以外,当触摸触摸屏时,已经使用振动产生装置来产生振动。特别是在触摸触摸屏时产生的振动所要求的性能等级如下。首先,因为在具有触摸屏的装置中比仅在来电呼叫时振动的电话中更频繁地产生振动,所以应该增大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寿命。其次,为了在触摸屏被触摸而向用户提供振动时提高用户满意度,根据触摸屏被触摸的速度,应该增大振动响应速度。基于此,已经使用压电触觉致动器作为能够提供这种性能水平的产品。压电触觉致动器利用当向压电元件施加电压时产生位移的逆压电效应,即,通过产生的位移使被设置在可运动元件上的质量体运动而产生振动力的原理。具有上述结构的振动器具有如下的特征。能够提供预定水平或更大的振动力的频宽宽,从而可利用这样的频宽的作用来实现稳定的振动特性,并且可多样化地使用具有预定的频率范围内的除了单一频率以外的低频和高频的振动。此外,因为振动器可实现快速的操作响应特性,所以对于实现诸如移动电话等的移动装置中的触觉反馈振动,它可以是适用的。同时,压电元件通常被形成为具有长方体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压电元件的长度应该相对较长,所以为了确保位移和振动,振动产生装置的总长度会增大,并且压电元件易受外部冲击,诸如由于产品掉落而引起的外部冲击。此外,因为振动产生装置的总体形状是长方体形状,其总体积可能会增大,从而组件的小型化可能是不可行的。此外,振动器和振动装置壳体在被驱动时可能会彼此接触,或者在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噪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第1157868号韩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振动量并减小噪声的产生和损坏的振动产生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产生装置,所述振动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部空间;振动器,设置在壳体中并在壳体内振动;多个阻尼器构件,安装在壳体和振动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彼此重叠并彼此一体地形成,或者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被设置成彼此邻近。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可包括第一阻尼器构件和第二阻尼器构件,所述第二阻尼器构件由硬度等级低于第一阻尼器构件的硬度等级的材料形成。在振动器正常操作时,第二阻尼器构件可接触振动器,在振动器异常操作的情况下,第一阻尼器构件可吸收冲击。第二阻尼器构件可被设置成面对振动器,且第一阻尼器构件可被设置成面对振动器,并使得第二阻尼器构件设置在第一阻尼器构件和振动器之间。第一阻尼器构件的厚度可小于第二阻尼器构件的厚度,以在振动器异常操作时接触振动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动产生装置,所述振动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部空间;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两个端部固定地附着到壳体;压电元件,安装在弹性构件上,并且所述压电元件在电力施加到所述压电元件的情况下变形;质量体,连接到弹性构件,以放大通过压电元件的变形而产生的振动;多个阻尼器构件,安装在壳体、弹性构件、压电元件和质量体中的至少一个中,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彼此重叠并彼此一体地形成,或者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被设置成彼此邻近。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可包括第一阻尼器构件和第二阻尼器构件,所述第二阻尼器构件由硬度等级低于第一阻尼器构件的硬度等级的材料形成。在弹性构件正常操作的情况下,第二阻尼器构件可接触质量体和压电元件;在弹性构件异常操作的情况下,第一阻尼器构件可吸收施加到壳体和压电元件的冲击。第二阻尼器构件可被设置成面对质量体和压电元件,且第一阻尼器构件可被设置成面对质量体和压电元件,并使得第二阻尼器构件设置在第一阻尼器构件和振动器之间。第一阻尼器构件的厚度可小于第二阻尼器构件的厚度,以在弹性构件异常操作的情况下接触质量体和压电元件。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点和其他优点将会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示意性构造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和图4是用于描述图2中所示的振动产生装置的操作的视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示意性构造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全的,并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夸大元件的形状和尺寸,且相同的标号将始终用于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示意性构造视图。同时,图1是用于示意性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技术精神的示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在该振动产生装置中的组件。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的技术精神。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振动产生装置10可以以示例的方式包括壳体12、振动器14和阻尼器构件16。壳体12可具有内部空间,并具有诸如立方体形状、长方体形状、硬币形状等的各种形状。换句话说,壳体12的内部空间可具有任何形状。振动器14可设置在壳体12内并可在壳体12内振动。即,在向其供应电力的情况下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振动器14可在壳体12中振动。虽然已经通过图1中的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振动器14的两个端部固定地附着到壳体12的情况,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即,振动器14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一个端部)可固定地附着到壳体12,并且振动器14可振动。多个阻尼器构件16可安装在壳体12和振动器14中的至少一个中,并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同时,上述多个阻尼器构件16可彼此重叠并彼此一体地形成。同时,阻尼器构件16可分别安装在(例如)壳体12的上部内表面和下部内表面上,并在振动器14正常操作的情况下接触振动器14。换句话说,在振动器14正常振动的情况下,阻尼器构件16可接触振动器14。此外,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16可包括第一阻尼器构件16a和第二阻尼器构件16b,所述第一阻尼器构件16a由具有高硬度等级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阻尼器构件16b由硬度等级低于第一阻尼器构件16a的硬度等级的材料形成。更具体地,第一阻尼器构件16a和第二阻尼器构件16b可被设置成彼此重叠。即,第一阻尼器构件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振动产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部空间;振动器,设置在壳体中并在壳体内振动;多个阻尼器构件,安装在壳体和振动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彼此重叠并彼此一体地形成,或者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被设置成彼此邻近。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27 KR 10-2013-00596671.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部空间;振动器,设置在壳体中并在壳体内振动;多个阻尼器构件,安装在壳体和振动器中的至少一个中,并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彼此重叠并彼此一体地形成,或者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被设置成彼此邻近;所述多个阻尼器构件包括第一阻尼器构件和第二阻尼器构件,所述第二阻尼器构件由硬度等级低于第一阻尼器构件的硬度等级的材料形成;在振动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第二阻尼器构件接触振动器,在振动器异常操作的情况下,第一阻尼器构件吸收冲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第二阻尼器构件被设置成面对振动器,且第一阻尼器构件被设置成面对振动器,并使得第二阻尼器构件设置在第一阻尼器构件和振动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产生装置,其中,第一阻尼器构件的厚度小于第二阻尼器构件的厚度,以在振动器异常操作时接触振动器。4.一种振动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内部空间;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东先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