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气保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372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胎圈型漏气保用轮胎包括一对具有环形胎圈的胎圈部;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自这些胎圈部向外延伸的胎侧部;布置在这些胎侧部内的补强橡胶层;以及环形突起部,其从至少一个胎圈部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包括一环形胎圈。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上,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二次矩Iw以及在直径方向上的截面二次矩Iz满足以下关系:49mm↑[4]≤Iw≤524mm↑[4],7mm↑[4]≤Iz≤29mm↑[4]以及3.9≤Iw/Iz≤18.2。一个突出部分被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形成在该环形突起部的该胎圈的内侧,该突出部分从该环形突起部的内周侧面突出多于0.5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胎侧部设有补强橡胶层的双胎圈型漏气保用轮胎,以及一种布置在环形突起部内的胎圈。
技术介绍
在其胎侧部设有补强橡胶层的漏气保用轮胎中,甚至当轮胎内的气压由于穿刺或类似的原因而降低时,补强橡胶层也支撑该轮胎并且防止轮胎漏完气,从而使得能够实现漏气行驶。但是,在轮胎内的气压降低的状态(轮胎漏气行驶状态)下,胎圈部作用在轮辋凸缘上的压力降低并且其接合力减小。因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即胎圈部可能会向内离开胎圈座从而使得轮胎脱离轮辋。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提出了一种通常所说的双胎圈型漏气保用轮胎,其中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在胎圈部内于胎圈部的外侧形成环形突起部,并且环形胎圈被布置在该环形突起部内(参见日本特开昭52-121204号公报)。作为布置在环形突起部内的胎圈,已知这些胎圈具有大体方形或圆形的截面。在该类型的漏气保用轮胎中,包括胎圈的环形突起部可抵靠在轮辋凸缘上。从而限制胎圈向内移动并且防止胎圈在轮胎漏气行驶过程中脱座。但是,由于深入研究,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常规的双胎圈型漏气保用轮胎在抗胎圈脱座性方面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即,在轮胎漏气行驶状态下,在受到相当于车辆转弯时的载荷的横向力载荷作用时,在接触点的后侧,环形突起部内的胎圈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大程度地向外移动(参见图4中的对比例1)。因此,减小了施加到轮辋上的胎圈压力(bead compression pressure)(参见图5中的对比例1),导致抗胎圈脱座性降低。关于图4和5中曲线图的详细说明将稍后连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一起给出。此外,常规的双胎圈型漏气保用轮胎在轮胎和轮辋装配工作可行性方面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当装配轮胎与轮辋时,需要将轮胎的胎圈部同时定位在轮辋凹槽内,然后使轮胎中充满空气,使得胎圈部被-->内部压力向上压,以便胎圈部翻过凸峰(hump)。在双胎圈型漏气保用轮胎中,由于环形突起部也必须被向上压以翻过轮辋凸缘,所以上述内部压力(用于翻过凸峰的压力)必须被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因此,轮胎和轮辋的装配工作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鉴于上述情况,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高水平获得抗胎圈脱座性以及轮胎和轮辋装配工作可行性的双胎圈型漏气保用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该目的可以通过如下的本专利技术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漏气保用轮胎,该漏气保用轮胎包括:一对各包括第一环形胎圈的胎圈部;各从每个胎圈部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向外延伸的胎侧部;各布置在每个胎侧部内的补强橡胶层;以及环形突起部,其从至少一个所述胎圈部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包括一个第二环形胎圈,其中,当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上,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二次矩(second moment of area)被定义为Iw,在直径方向上的截面二次矩被定义为Iz时,满足以下关系:49mm4≤Iw≤524mm4,7mm4≤Iz≤29mm4以及3.9≤Iw/Iz≤18.2,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胎圈的内侧形成一个从所述环形突起部的内周侧面突出多于0.5mm的突出部分。在此处,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二次矩Iw代表第二胎圈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偏移。二次矩Iw被计算为相对于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延伸的一条中性轴的截面二次矩。另一方面,在直径方向上的截面二次矩Iz被计算为相对于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条中性轴的截面二次矩。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漏气保用轮胎中,被置于环形突起部内的第二胎圈具有满足上述截面二次矩关系的结构。因此,可以抑制第二胎圈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的偏移,并且可以减小第二胎圈在直径方向上的抗弯刚度。因而,在漏气行驶时的车辆转弯状态中,可以抑制第二胎圈的横向位移;从而可以确保整个周缘上施加到轮辋上的胎圈压力。除-->了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在第二胎圈的内侧形成的突出部分的效果之外--所述突出部分与轮辋凸缘接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抗胎圈脱座性。此外,与轮辋装配时,可以抬起环形突起部来使环形突起部翻过轮辋凸缘,而无需过高地提高压力,提高压力是翻过凸峰所需要的。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当是一种双胎圈型的漏气保用轮胎时,以高水平获得了抗胎圈脱座性以及轮胎和轮辋装配工作的可行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漏气保用轮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半截面视图;图2是主要部分的截面视图,其示出了漏气保用轮胎的胎圈部附近;图3是各个试验轮胎的第二胎圈的截面的样式图;图4示出了一个显示第二胎圈相对于周向位置的横向位移量的曲线图;以及图5示出了一个显示相对于周向位置的胎圈压力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漏气保用轮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半截面视图。图2是主要部分的截面视图,示出了漏气保用轮胎的胎圈部附近。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一对环形胎圈部1、自相应的胎圈部1在轮胎的径向向外方向上延伸的胎侧部2以及在轮胎的径向向外方向上连接到相应的胎侧部2的胎面部3。胎圈部1包括胎圈1a(第一胎圈)以及由置于其中的硬橡胶制成的胎圈填充物12,其中该胎圈由一束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被成形为环形的胎圈钢丝构成。当轮胎内的气压适当时,安装在胎圈座8b上的胎圈部1被压在轮辋凸缘8a上,从而轮胎与轮辋8接合。胎体层4由相对于轮胎中纬线(equator)C成大致90°的角布置的帘线层组成。胎体层4被布置在一对胎圈部1之间。胎体层4的端部被卷绕,从而将胎圈1a和胎圈填充物12夹在中间。内衬层5在内周侧被布置在胎体层4上,用于保持气压。带束层6和带束补强层7-->在轮胎的外周侧被布置在胎体层4上。带束层6通过环箍效应(hoopeffect)来加强轮胎。具有月牙形横截面的补强橡胶层9在胎侧部2内被布置在胎体层4的内侧。当轮胎内的气压低时,补强橡胶层9支撑轮胎以减小偏移变形量,从而使得能够实现漏气行驶。补强橡胶层9由橡胶硬度例如为65至90°(橡胶硬度根据JIS K6253A硬度计硬度试验(JIS K6253Type-A durometer hardness test)测得;下文同)的橡胶层制成。用于常规漏气保用轮胎的任意补强橡胶层都可以无特别限制地用于补强橡胶层9。补强橡胶层9可由多个具有不同物理性质的橡胶层组成。环形突起部10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被形成在胎圈部1的外侧。环形突起部10包括内周侧面11,该内周侧面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从轮辋凸缘8a向外突出,并沿着轮辋凸缘8a的弯曲外周面面对轮辋凸缘8a。环形突起部10优选地被形成在这些胎圈部1的两侧。然而,环形突起部10可被形成在至少一个胎圈部1上。例如,当被安装到经常发生胎圈脱座的车辆上时,环形突起部10可以只形成在轮胎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方案,钢制胎圈包布16被沿着环形突起部10的内周侧面11布置作为补强材料。此布置减少了内周侧面11由于与轮辋凸缘8a接触而受的磨损,并且也有利于提高抗胎圈脱座性。可以使用由人造纤维、尼龙、聚酯、芳族聚酰胺或类似物这样的有机纤维制成的胎圈包布代替钢制胎圈包布16。环形突起部10包括由胎圈钢丝制成的胎圈1b(第二胎圈),该胎圈钢丝具有环形的形状并且在轮胎的圆周方向上被布置在该环形突起部内。根据该实施方案的胎圈1b被布置为使得,胎圈1b的中心与轮辋凸缘8a的最外侧相比,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位于外侧,并且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也位于外侧。与胎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气保用轮胎,包括:    一对各包括第一环形胎圈的胎圈部;    各从每个所述胎圈部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向外延伸的胎侧部;    各布置在每个所述胎侧部内的补强橡胶层;以及    环形突起部,其从至少一个所述胎圈部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包括第二环形胎圈,    其中,当在沿着轮胎子午线的截面上,在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二次矩被定义为Iw,在直径方向上的截面二次矩被定义为Iz时,满足以下关系:49mm↑[4]≤Iw≤524mm↑[4],7mm↑[4]≤Iz≤29mm↑[4]以及3.9≤Iw/Iz≤18.2,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胎圈的内侧形成一个从所述环形突起部的内周侧面突出多于0.5mm的突出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5-7 2007-1225921.一种漏气保用轮胎,包括:一对各包括第一环形胎圈的胎圈部;各从每个所述胎圈部在轮胎的直径方向上向外延伸的胎侧部;各布置在每个所述胎侧部内的补强橡胶层;以及环形突起部,其从至少一个所述胎圈部在轮胎的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包括第二环形胎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瀬雅则瀬川政弘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