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199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0:56
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平行排列的若干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位于半导体衬底内的P型体区,P型体区内具有源极、沟道区和体区连接区,体区连接区位于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靠近源极的外侧;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静电放电输入端相连接,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接地端相连接,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电压端相连接,每一个体区连接区与第二控制电压端相连接。多个LDMOS晶体管连接在一起作为静电放电保护结构,不仅提高了静电放电能力,且各个寄生三极管能同时开启,提高了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导通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芯片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半导体芯片所涉及到的静电损伤也越来越广泛。现在有很多种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设计和应用,通常包括:栅接地的N型场效应晶体管(GateGroundedNMOS,GGNMOS)保护电路、可控硅(SiliconControlledRectifier,SCR)保护电路、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LaterallyDiffusedMOS,LDMOS)保护电路等。请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的利用LDMOS晶体管所形成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P型衬底10,位于所述P型衬底10内的N型阱区11,位于所述N型阱区11内的P型体区12;位于所述P型衬底10表面且横跨所述N型阱区11和P型体区12之间的边界的栅极结构13;位于所述栅极结构13两侧的N型源区14和N型漏区17,且所述N型源区14位于所述P型体区12内且与栅极13相接触,所述N型漏区17位于所述N型阱区11内且与栅极结构13相隔离,所述N型源区14、N型漏区17和栅极13构成LDMOS晶体管;位于所述静电放电保护结构最外侧且位于所述P型体区12内的P型体区连接区15;其中所述栅极结构13、N型源极14和P型体区连接区15接地,所述N型漏区17与静电放电输入端ESD相连接。所述LDMOS晶体管的N型阱区11、P型体区12和N型源极14会构成寄生NPN三极管。由于外部电路的静电电压会使得所述LDMOS晶体管的漏区电压不断上升,当所述漏区电压高于N型漏区17(即N型阱区11)与P型体区12两者之间的PN结的击穿电压时,从N型阱区11到P型体区12将产生一个较大的击穿电流,且由于N型源区14和P型体区连接区15之间具有寄生电阻,因此所述N型源区14和P型体区连接区15之间会产生电势差,使得P型体区12和N型源极14所形成的PN结正向导通,所述寄生NPN三极管导通,静电电流从N型源区14流走。但所述LDMOS晶体管所形成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静电放电能力较低,使得静电保护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结构,能够提高静电保护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平行排列的若干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位于源极与漏极之间的沟道区和位于所述沟道区表面的栅极;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的P型体区,所述P型体区内具有源极、沟道区和与所述P型体区电连接的体区连接区,所述体区连接区位于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靠近源极的外侧;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静电放电输入端相连接,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接地端相连接,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电压端相连接,每一个体区连接区与第二控制电压端相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且小于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端接地。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且小于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和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且小于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或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时,产生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或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的电路为: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串联形成RC电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静电放电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相连接的一端作为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出端与第一控制电压端或第二控制电压端相连接。可选的,还包括: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端相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第二控制电压端接地。可选的,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内的N型阱区;位于N型阱区内的P型体区,位于所述P型体区内的相邻的源极和体区连接区,位于所述源极一侧且与体区连接区相对的栅极,且所述栅极横跨所述N型阱区和P型体区的边界,所述位于栅极下方的P型体区作为沟道区;位于所述栅极另一侧且位于N型阱区内的漏极,所述漏极与栅极不接触。可选的,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包括:位于半导体衬底内的P型体区,位于P型体区内的N型阱区;位于所述P型体区内的相邻的源极和体区连接区,位于所述源极一侧且与体区连接区相对的栅极,且所述栅极横跨所述N型阱区和P型体区的边界,所述位于栅极下方的P型体区作为沟道区;位于所述N型阱区内的漏极,所述漏极与栅极不接触。可选的,所述漏极与栅极之间的N型阱区内具有浅沟槽隔离结构。可选的,所述源极与体区连接区之间具有浅沟槽隔离结构。可选的,每两个相邻的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共用漏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将多个LDMOS晶体管连接在一起作为静电放电保护结构,不仅提高了静电放电能力,且由于每个LDMOS晶体管的源极的一侧都具有体区连接区,使得每一个LDMOS晶体管的源极与体区连接区之间的距离相等,寄生电阻相等,同时所有的源极和体区连接区的电势都相等,从而使得所述源极与靠近源极的P型体区之间的电势差都相等,使得所述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LDMOS晶体管对应的寄生三极管能同时开启,提高了所述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导通均匀性。进一步,当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且小于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时,不会使得LDMOS晶体管的沟道区导通,同时所述大于0伏的栅极电压会使得所述N型阱区和P型体区之间的耗尽区的部分电场会变大,强的局部电场会使得N型阱区和P型体区之间的击穿电压变小,LDMOS晶体管更容易导通,提高了静电放电的响应速度,同时还能增加了导通的LDMOS晶体管的数量,提高所述静电放电保护电路的静电放电能力。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时,即体区连接区大于0V,而源极与接地端GND相连接,使得尚未进行静电放电时,所述源极与P型体区之间也具有电势差,当静电电压施加到所述LDMOS晶体管的漏极,N型阱区和P型体区之间的PN结被反向击穿时,寄生电阻两端也会产生电势差,两个电势差相加则更容易将所述源极与P型体区之间的PN结正向导通,使得寄生NPN三极管能尽快开启,静电电流通过寄生NPN三极管能快速流走,提高了静电放电的响应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单个LDMOS晶体管形成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形成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或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的LDMOS晶体管作为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漏极电流和漏极电压的I/V特性图。具体实施方式由于单个LDMOS晶体管所形成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的静电放电能力较低,静电保护能力较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将多个LDMOS晶体管连接在一起作为静电放电保护结构,不仅提高了静电放电能力,且由于每个LDMOS晶体管的源极与靠近源极的P型体区之间的电势差都相同,使得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平行排列的若干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位于源极与漏极之间的沟道区和位于所述沟道区表面的栅极;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的P型体区,所述P型体区内具有源极、沟道区和与所述P型体区电连接的体区连接区,所述体区连接区位于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靠近源极的外侧;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静电放电输入端相连接,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接地端相连接,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电压端相连接,每一个体区连接区与第二控制电压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平行排列的若干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位于源极与漏极之间的沟道区和位于所述沟道区表面的栅极;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内的P型体区,所述P型体区内具有源极、沟道区和与所述P型体区电连接的体区连接区,所述体区连接区位于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靠近源极的外侧;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静电放电输入端相连接,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接地端相连接,每一个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电压端相连接,每一个体区连接区与第二控制电压端相连接;当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或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时,产生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或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的电路为: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串联形成RC电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静电放电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接地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相连接的一端作为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出端与第一控制电压端或第二控制电压端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且小于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且小于所述N型横向扩散场效应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压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电压端的电压大于0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放电保护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正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