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冷却系统,即使一方的冷却介质泄漏到另一方的冷却介质中,也防止另一方的冷却介质侧的冷却回路的零件的损伤,并且确保该冷却回路的最低限的冷却功能。综合冷却系统具备第一冷却回路(EC)和第二冷却回路(AC),第一冷却回路(EC)具有由流入侧容器(7)和流出侧容器(8)之间的芯部(6a)冷却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热交换器(6),第二冷却回路(AC)在流出侧容器(8)的内部具有由第一冷却介质冷却第二冷却介质的第二热交换器(5),第二热交换器(5)中的第二冷却介质的压力比第一冷却介质的压力高,在流出侧容器(8)中,在能在其下方侧确保在第一冷却回路(EC)中所需要的最低限的第一冷却介质的量的高度位置,设置了通过在规定压以上断裂可将该流出侧容器(8)的内外连通的脆弱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综合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分别使用不同的冷却介质的多个冷却装置,可由其中的一方的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冷却另一方的冷却装置的冷却介质的综合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综合冷却系统,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此以往的综合冷却系统,具备由冷却水冷却汽车的电动马达等发动机以外的发热体的第一空冷热交换器(副散热器)和冷却车辆空调用的冷却介质的第二空冷热交换器(冷凝器)。在副散热器的流出侧容器内配置了水冷热交换器,在由在副散热器中循环的冷却水对空调机的冷却介质进行了水冷后,使之向冷凝器流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275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因为在副散热器内部配置了水冷热交换器,高压的冷却介质在水冷热交换器的内部流动,所以如果制冷剂气体从水冷热交换器向副散热器内泄漏,则副散热器的热交换效率低下,或副散热器侧的冷却回路的内部压力升高,损伤副散热器、此冷却回路的零件。如果进行此对策,则必须提高水冷热交换器的液密性以及副散热器侧的冷却回路的零件的耐压力性,如果欲将这些贯彻到底,则成为非常高价且重量、尺寸大的综合冷却系统。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问题做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综合冷却系统,其是由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冷却回路上的2个热交换器分别冷却不同的冷却介质,并且使得一方的冷却介质由另一方的冷却介质冷却的冷却系统,即使一方的冷却介质向另一方的冷却介质中泄漏,也能防止另一方的冷却介质侧的冷却回路的零件的损伤。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此目的,基于第一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冷却回路、第二冷却回路和连通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具有以设置在流入侧容器和流出侧容器之间的芯部冷却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在前述流入侧容器或流出侧容器的内部具有由前述第一冷却介质冷却第二冷却介质的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前述第二冷却介质的压力比前述第一冷却介质的压力高,所述连通部被设置在前述流入侧容器或流出侧容器的能在其下方侧确保对前述第一冷却回路所需要的最低限的前述第一冷却介质的高度位置,在其内部压力成为规定压以上时,能将该流入侧容器或流出侧容器的内外连通。另外,基于第二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一方面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前述连通部是排泄阀。另外,基于第三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一方面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前述连通部是脆弱部。另外,基于第四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一~三方面的任一项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将第二热交换器与前述连通部相比配置在下方。另外,基于第五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一~四方面的任一项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将前述连通部设置在前述流入侧容器或流出侧容器的前述第一热交换器宽度方向的侧面上。另外,基于第六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一~五方面的任一项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流入侧容器或流出侧容器上,设置了对前述第一冷却介质的从前述连通部向外部的放出方向进行变更的导向部件。另外,基于第七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一方面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对前述第二冷却介质的向第一冷却介质的泄漏进行检测的第一异常泄漏检测传感器,并且设置了在该异常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泄漏时发出警报的警报器。另外,基于第八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七方面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前述警报器是音响设备、喇叭、显示器的至少一个。另外,基于第九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七或八方面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对来自前述第二冷却回路的第二冷却介质的泄漏进行检测的第二异常泄漏检测传感器,并且在该第二异常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前述第二冷却介质的泄漏时,由前述警报器发出警报。另外,基于第十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九方面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在由前述第一异常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泄漏的情况下和由前述第二异常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泄漏的情况下,使由前述警报器产生的警报不同。另外,基于第十一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是在第一~十方面的任一项记载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冷却回路是使作为前述第一冷却介质的冷却水流动的强电系统零件用冷却回路,前述第二冷却回路是使作为前述第二冷却介质的空调用冷却介质流动的空调用冷却回路。专利技术的效果在第一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即使第二冷却介质泄漏到第一冷却介质中,通过将连通部开放,将其上方的第一冷却介质向外部释放,使压力减小,能防止第一冷却介质侧的第一冷却回路的零件的损伤,并且通过从连通部到下侧的部分位置为止确保第一冷却介质的量,能确保第一冷却回路中的最低限的冷却功能。另外,由于第二热交换器被配置在第一热交换器的流入侧容器乃至流出侧容器内,所以能提高第二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在第二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因为将连通部由排泄阀构成,所以能确实地抑制第二冷却介质向第一冷却介质中泄漏而导致它上升到规定压以上的不良状况。在第三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因为将连通部由脆弱部构成,所以能确实且廉价地抑制第二冷却介质向第一冷却介质中泄漏而导致它上升到规定压以上的不良状况。在第四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通过将第二热交换器与连通部相比设置在下方,即使第二冷却介质泄漏到第一冷却介质中,也能在能由第二冷却回路发挥冷却功能的量的第二冷却介质残存于第二冷却回路中的期间,由第二热交换器充分冷却第二冷却介质。在第五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因为将连通部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宽度方向的侧面上,所以在该连通部开放了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冷却介质的向外部的放出方向朝向第一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能防止第一冷却介质溅到处于其前后的其它的设备上的不良状况。在第六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通过设置对第一冷却介质的从连通部向外部的放出方向进行变更的导向部件,不用变更设置了连通部的容器,就能将从该连通部向外部放出的第一冷却介质的放出方向从第一热交换器的宽度方向向厚度方向改变。在第七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在第二冷却介质泄漏到第一冷却介质中时,由于由第一异常泄漏检测传感器对第二冷却介质的向第一冷却介质的泄漏进行检测,由警报器发出警报,所以用户能认识此异常状态。在第八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通过作为警报使用音、光,能使用户容易认识异常事态。另外,如果此综合冷却系统为车载的综合冷却系统,则就警报器而言,即使不新设置,也能保持不变地使用车载的设备。在第九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不仅是第二冷却介质的向第一冷却介质的泄漏的警报,还能将来自第二冷却回路的其它的部位的第二冷却介质的泄漏由警报器向用户提供警报。在第十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通过使第二冷却介质的向第一冷却介质的泄漏的警报和来自第二冷却回路的其它的部位的第二冷却介质的泄漏的警报不同,能使用户认知产生了哪里的泄漏。在第十一方面记载的本专利技术的综合冷却系统中,能最佳地适用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以及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冷却回路、第二冷却回路和连通部,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具有以设置在流入侧容器和流出侧容器之间的芯部冷却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在前述流入侧容器或流出侧容器的内部具有由前述第一冷却介质冷却第二冷却介质的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前述第二冷却介质的压力比前述第一冷却介质的压力高,所述连通部被设置在前述流入侧容器或流出侧容器的能在其下方侧确保对前述第一冷却回路所需要的最低限的前述第一冷却介质的高度位置,在其内部压力成为规定压以上时,能将该流入侧容器或流出侧容器的内外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30 JP 2012-081048;2012.03.30 JP 2012-081031.一种综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冷却回路、第二冷却回路、脆弱部和导向部件,所述第一冷却回路具有以设置在流入侧容器和流出侧容器之间的芯部冷却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二冷却回路在前述流出侧容器的内部具有由前述第一冷却介质冷却第二冷却介质的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前述第二冷却介质的压力比前述第一冷却介质的压力高,所述脆弱部被设置在前述流出侧容器的侧壁的上部,所述导向部件在该脆弱部的外周向下方开口,在该导向部件上安装了放出管,前述脆弱部在前述流出侧容器的内部压力成为规定压以上时,通过将前述流出侧容器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使前述流出侧容器中的第一冷却介质的一部分从该流出侧容器的侧面上方向前述流出侧容器的外部流动,前述流出侧容器的下端与前述脆弱部的下端的距离,是当前述脆弱部开口而使前述流出侧容器中的第一冷却介质的一部分向外部流动时,能确保前述第一冷却回路中的第一冷却介质为最低限的必要量的距离,前述第二冷却回路具有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和空冷冷凝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将第二热交换器与前述脆弱部相比配置在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荣一,松平范光,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