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99255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7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密炼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包括用于转子清料的内侧板,内侧板包括上活动侧板和下活动侧板,内侧板开设有用于包围转子内侧的圆孔,圆孔包括上半圆和下半圆,圆孔的上半圆成型于上活动侧板,圆孔的下半圆成型于下活动侧板;上活动侧板的上方连接有上驱动机构,下活动侧板的下方连接有下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设置于密炼机转子内侧,并通过控制上活动侧板和下活动侧板的分开,可有效地对转子内侧的粘料、卡料进行清理,整个内侧板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方便,对转子内侧进行有效清料,确保转子正常进行工作,进而可提高转子的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密炼机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包括用于转子清料的内侧板,内侧板包括上活动侧板和下活动侧板,内侧板开设有用于包围转子内侧的圆孔,圆孔包括上半圆和下半圆,圆孔的上半圆成型于上活动侧板,圆孔的下半圆成型于下活动侧板;上活动侧板的上方连接有上驱动机构,下活动侧板的下方连接有下驱动机构。本技术可设置于密炼机转子内侧,并通过控制上活动侧板和下活动侧板的分开,可有效地对转子内侧的粘料、卡料进行清理,整个内侧板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方便,对转子内侧进行有效清料,确保转子正常进行工作,进而可提高转子的工作效率。【专利说明】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密炼机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 >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化工、橡塑制品的生产一般是通过多种化工原料(例如:EVA、PE、PVC, TPV发泡剂、交联剂、色母粒、碳纤维、碳纳米管、橡塑共混等其他化工原料)混合后形成的胶状、粉状的合成材料。而密炼机即是一种能将多种化工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最后加工成混合胶状物的机械设备。传统的密炼机的混炼缸体内的转子在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工作时,转子的内侧是极其容易粘料和卡料的,而且由于转子设置在混炼缸体内,转子内侧粘住或者卡住的胶料难以清除,操作人员进行清理时会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密封结构的混炼缸体甚至无法对转子的内侧进行清料,长时间工作后,转子的卡料、粘料越来越多,转子的转动效果和搅拌效果均会变差,即造成对原料的密炼效果变差,同时会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当需要对转子内侧进行清料时,通过打开内侧板,从而具有足够的空间对转子内侧的卡料、粘料进行清理,方便实用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包括用于转子清料的内侧板,内侧板包括上活动侧板和下活动侧板,内侧板开设有用于包围转子内侧的圆孔,圆孔包括上半圆和下半圆,圆孔的上半圆成型于上活动侧板,圆孔的下半圆成型于下活动侧板;上活动侧板的上方连接有上驱动机构,下活动侧板的下方连接有下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上驱动机构为上气压缸,上气压缸的活塞杆与上活动侧板连接;下驱动机构为下气压缸,下气压缸的活塞杆与下活动侧板连接。 其中,所述上驱动机构为上液压缸,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上活动侧板连接;下驱动机构为下液压缸,下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下活动侧板连接。 其中,还包括为所述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提供动力的液压站,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站连接。 其中,所述液压站包括液压泵及用于驱动液压泵的液压马达,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液压管路连接。 其中,还包括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液压泵与上液压缸之间连接的液压管路设置有第一比例阀,液压泵与下液压缸之间连接的液压管路设置有第二比例阀,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阀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上活动侧板和下活动侧板的外侧端均开设有滑槽。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其中,内侧板安装于转子内侧,即靠近于转子与驱动轴连接的位置,转子穿过内侧板开设的圆孔,当转子工作一段时间后,胶料会粘着于转子的内侧,此时,可控制上驱动机构和下驱动机构工作,可同时将上活动侧板和下活动侧板上下拉开,从而将转子的内侧露出,工作人员则具有足够的空间对转子内侧的粘料、卡料进行清理。本技术可设置于密炼机转子内侧,并通过控制上活动侧板和下活动侧板的分开,可有效地对转子内侧的粘料、卡料进行清理,整个内侧板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方便,对转子内侧进行有效清料,确保转子正常进行工作,进而可提高转子的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驱动机构与内侧板连接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驱动机构驱动内侧板分开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上驱动机构与上活动侧板连接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下驱动机构与下活动侧板连接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 —内侧板 11 一上活动侧板 12—下活动侧板 13一圆孔20—上驱动机构 30—下驱动机构 131—上半圆 132—下半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包括用于转子清料的内侧板10,内侧板10包括上活动侧板11和下活动侧板12,内侧板10开设有用于包围转子内侧的圆孔13,圆孔13包括上半圆131和下半圆132,圆孔13的上半圆131成型于上活动侧板11,圆孔13的下半圆132成型于下活动侧板12 ;上活动侧板11的上方连接有上驱动机构20,下活动侧板12的下方连接有下驱动机构30。具体的,内侧板10安装于转子内侧,即靠近于转子与驱动轴连接的位置,转子穿过内侧板10开设的圆孔13,当转子工作一段时间后,胶料会粘着于转子的内侧,此时,可控制上驱动机构20和下驱动机构30工作,可同时将上活动侧板11和下活动侧板12上下拉开,从而将转子的内侧露出,工作人员则具有足够的空间对转子内侧的粘料、卡料进行清理。本技术可设置于密炼机转子内侧,并通过控制上活动侧板11和下活动侧板12的分开,可有效地对转子内侧的粘料、卡料进行清理,整个内侧板10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方便,对转子内侧进行有效清料,确保转子正常进行工作,进而可提高转子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驱动机构20为上气压缸,上气压缸的活塞杆与上活动侧板11连接;下驱动机构30为下气压缸,下气压缸的活塞杆与下活动侧板12连接;气压缸作为驱动机构,驱动速度更快,可用于驱动较小的内侧板10,适合应用于小型的密炼机,驱动过程安全可靠,保障对转子内侧的粘料、胶料进行有效的清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活动侧板11和下活动侧板12的外侧端均开设有滑槽。具体的,该滑槽可与密炼机上相对应滑槽设置的导轨滑动连接,当上活动侧板11和下活动侧板12被驱动进行上下行运动时,上活动侧板11和下活动侧板12均沿着导轨上下行移动,移动不会出现偏移,移动精度高,使用效果良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驱动机构20为上液压缸,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上活动侧板11连接;下驱动机构30为下液压缸,下液压缸的活塞杆与下活动侧板12连接;具体的,液压缸作为驱动机构,驱动力度更大,驱动平稳性好,可用于驱动较大的内侧板10,适合应用于大型的密炼机,驱动过程安全可靠,保障对转子内侧的粘料、胶料进行有效的清理。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为所述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提供动力的液压站,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站连接;所述液压站包括液压泵及用于驱动液压泵的液压马达,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液压管路连接;具体的,液压站可设置于靠近上液压缸和下液压缸的位置,液压站包括盛装有液压油的油池,液压马达驱动液压泵,液压泵将油池中的液压油通过相应的液压管路输送至上液压缸内和下液压缸内,液压站协调各动作执行件进行工作。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可编程控制器,所述液压泵与上液压缸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密炼机转子内侧的内夹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转子清料的内侧板(10),内侧板(10)包括上活动侧板(11)和下活动侧板(12),内侧板(10)开设有用于包围转子内侧的圆孔(13),圆孔(13)包括上半圆(131)和下半圆(132),圆孔(13)的上半圆(131)成型于上活动侧板(11),圆孔(13)的下半圆(132)成型于下活动侧板(12);上活动侧板(11)的上方连接有上驱动机构(20),下活动侧板(12)的下方连接有上驱动机构(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孔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利拿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