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宗麟专利>正文

用于绘制中国画的画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9762 阅读:4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绘制中国画的画碟,该画碟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色墨容器和作画尖角,色墨容器为碟、碗、勺头形均可。作画尖角是由色墨容器一侧边沿引出,并与容器内腔相通的尖角形延伸结构,作画角尖部分的尺寸根据欲绘制线条的粗细确定,色墨容器的大小及深浅根据画面的大小选择,优点是经二十年来的实践和探索而成,采用该方法只需一只画碟就能将墨色和水自然浑成、流淌渗化,线面结合、自由灵活去表现中国画,使其有更加粗犷酣畅的气势,有着更加朦胧古朴的韵味,有着更加自由奔放的旋律,势将大写意画作之意象、精神发挥到最佳境界。(*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绘制中国画的画碟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中国画大写意绘制方法主要有笔墨画、指墨画和泼墨画三种。虽然三种画法风格各异,但在表现效果上又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笔墨画即经典的用毛笔作画,因受毛笔大小的制约,画出的线条宽度很有限,线条的边痕又较清晰规矩,其焦墨飞白也脱离不了线框轨迹的束缚;如果在湿底上,毛笔含墨难少易多,行笔难快易慢,其“破墨”也难以达到自然天成;如果表现大片墨块时,其笔笔相交之墨痕又很不自由灵动;在表现色彩时,不论是“勾廓填色”还是“没骨法”,毛笔一旦落纸,笔痕较重,固定较快,不能自然流动,大大限制了中国画“意象”的发展空间。指墨画系用手、包括手掌来作画,由于受手掌面积的制约而使蓄墨量受限,因而难画大幅作品。泼墨画是用碗、盘子和碟子等容器作画,该法诞生较晚,虽然该法能够产生自然天成、流畅大气的表现效果,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缺憾,就是该法对线条,尤其是许多细小的线条很难表现,甚至可以说是根本表现不了线条。本申请人认为,在很大意义上来讲线条乃中国画之灵魂,没有线条就会失去中国画艺术手法的完整性,有时甚至会很难再将该类作品视为是中国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绘制中国画的画碟,使用该画碟-->作画,不仅能够表现以上三种画法之所能,更重要的是它更能突破中国画在画“线”方面的局限性,大大拓宽和发展了大写意画的表现力,将其画作的气势和韵味发挥到应有的极致。本技术的画碟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色墨容器和作画尖角,色墨容器的形状并不很重要,为碟、碗、勺头形均可。作画尖角是由色墨容器一侧的侧壁引出,并与容器内腔相通的尖角形延伸结构,作画角尖部分的尺寸根据欲绘制线条的粗细确定,色墨容器的大小及深浅根据画面的大小选择。本实及新型由陶瓷、或其它类似材料,如玻璃制成。为了增加吸墨量,上述作画角尖部分的底表面最好设计成无铀粗瓷面或玻璃磨砂面。由上述画碟画线法和泼墨法相结合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以下核心内容:“四类典型线型”。“四类典型线型”的前三类可概括为粗壮浓重变化线,包括渍痕线、渍痕花纹线和晕涨线。渍痕线的画法是将色与水调盛碟中,再将墨或重色蘸于作画角尖处,然后略倾拉拖画碟,在宣纸上勾绘出一条中心部分为转展自如、深墨或重色的线芯,两边为逐渐渗晕化开,自由漫漶的浅色水渍边痕。这种线多用在人物及动植物的轮廓线上,具有一种独特生动自然、酣畅淋漓的韵味。渍痕花纹线的画法是先将色与水调盛画碟中,再将浓墨或重色滴浮在色面上,然后通过作画角尖拖淌而出,在宣纸上则出现花纹斑斓灵动的渍墨线。此线即可以用于表现人物、动植物的外轮廓线,可以表现轮廓里面的内容,其效果是在渍痕线的基础上使之更加丰富生动。相对则前者素雅,后者艳丽。晕涨线的画法是将碟中盛入不含水的浓墨,通过作画角尖缓缓倾出想画的-->线,逐渐干后,则出现有锯齿形不规则边沿的自然线。此线多用于表现重黑处,如人物的头发、腰带及黑重植物,如竹叶类,很具有中国书画追求的“金石味”。第四类典型线是细弱轻淡变化的各种线。方法是将宣纸用色或淡清墨按形画湿半干后,将作画角尖蘸抹浓墨、按手力的轻重缓急、在湿底上划出有粗、有细、极细(连点)和飞边(贴在湿边画线,则飞毛向干纸方面飞出)等变化线。画这种线要强调的是湿底的干湿程度与墨的关系。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该方法作画时将墨或重色蘸于作画角尖处,或存于色墨容器中,除了能够完成泼墨法作画之外,在画线条时可以用该画碟的作画角尖绘制细线条,用作画角尖与角尖的底沿相配合刮、擦,可以绘制各种粗细的不同线条,尤其是通过上述的曲面凸台上可以很方便地选择不同的刮绘宽度,在刮绘中通过旋转作画角尖还可以得到圆滑的线宽变化,达到一种类似于笔锋的效果。只需一只画碟就能将墨色和水自然浑成、流淌渗化,线面结合、自由灵活去表现中国画。使画面有更加粗犷酣畅的气势,更加朦胧古朴的韵味,更加自由奔放的旋律,势将大写意画作之意象、精神发挥到最佳境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画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应用效果图图4为实施例4的应用效果图具体实施例例1本技术的画碟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色墨容器2和作画尖角1,色墨容-->器2的形状为勺头形。作画尖角1是由色墨容器2一侧的边沿引出,并与容器内腔相通的尖角形延伸结构,作画角尖1的尺寸根据欲绘制线条的粗细确定,色墨容器2的大小及深浅根据画面的大小选择。本实及新型由陶瓷制成。例2为了增加吸墨量,上述作画角尖部分的底表面3设计成无铀粗瓷面。例3为了进一步说明使用本技术的绘画技法,以下结合附图3来对画碟作画的“十种基本手法”加以说明。1、倒刮铺底法本法多用于物象面积的绘制,图中人物的脸部绘制是先用毛笔把色按所需的量蘸放到瓷碟中,按脸形连倒带刮于纸上备用,见图3。2、A破墨法之一当脸色将干未干时,以碟尖蘸焦墨快行,按顺序依次画眉眼,最后用剩下残墨画鼻子线,使画面呈现出有粗、有较细、有最细(连点式)三种不同的线,见图3。本法主要用于画细弱线。B破墨法之二,将焦浓墨蘸于碟中,按人物胡须线形立碟尖快行,先画颌下与唇须,最后将残墨画鬓角,则呈现出实、虚、飞边三种不同效果。在湿底边沿画线,飞边向干纸方向飞出,见图3。本法主要用于画细弱线。3、斡墨法将碟中墨斡旋扫擦,立起碟尖变细窄线,见图3。本法多用于人物须发处及团形面积。4、刮擦法-->接上面画胡须,当墨已干时,略抬碟子用侧边连刮带擦,成斑斑点点的飞白变化。在画人物胡须时,将碟中墨斡旋扫擦,行至鼻下时,则立起碟尖变细窄线。见图3。5、泼淌法其法与泼墨相近,即将充足饱满的墨与色调盛在碟中,按人物肚腹的形状泼淌而出,呈现大面积墨块。如果发现墨色要晕出边线,则可用废宣纸按吸其边即可,见图3。本法用于画大面,如树叶群、山石及服装的面。6、晕涨法将碟中焦墨依形平拖而出,开始不可画到正好,应当略细些,待到墨在纸上自然晕涨后而成其形。此法多用在物形不可太随意的粗重线,如竹叶叶片、头发及腰带等物。在画人物的垂发时,将碟中焦墨依形平拖而出,开始不可画到正好,应当略细些,待到墨在纸上自形晕涨后而成其形。见图3。7、色墨混合法此法也是碟墨最具特色之处。先将色水调于碟中,重墨蘸于碟尖,随之画于纸上,或滴于碟中随之画于纸上。因时间的不断推移,纸上之线条中间有较深的色墨混合线,线的两边渗化出参差不齐、斑谰灵动、丰富多变的水渍色边,很有韵味。我们看图3中人物身上的色墨线即是。8、手轻碟快法在画背景中植物时,将树叶颜色调于碟中,用拖淌法大面积铺好。待半干后,用焦浓墨蘸于碟尖,按树叶形状,有韵有律的轻擦快勾,随宣纸的干湿变化而形成自然天成的趣味。本法主要用于画细弱线,如树叶群中的-->小叶。见图3。例4为了进一步说明使用本技术的其它绘画技法,以下结合附图4来对画碟作画的“十种基本手法”加以补充。9、拖淌法这是碟墨最突出的技法。当画人物的胳膊时,将瓷碟中饱满的墨色按心中所想象的图形,在纸上平拉略倾拖淌而出。开使可能线条不粗,随着水墨在宣纸上不断地渗化而渐粗,整个线条出现自然形成的或粗或细的变化,见图4。这种技法与用毛笔画出的线有着明显的区别。10、碟点法在画桃花色点时,将瓷碟蘸色立尖,随心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绘制中国画的画碟,其特征是:该画碟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色墨容器(2)和作画尖角(1),色墨容器(2)的形状为勺头形;作画尖角(1)是由色墨容器(2)一侧的边沿引出,并与容器内腔相通的尖角形延伸结构,作画角尖(1)的尺寸根据欲绘制线条的粗细确定,色墨容器(2)的大小及深浅根据画面的大小选择。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绘制中国画的画碟,其特征是:该画碟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色墨容器(2)和作画尖角(1),色墨容器(2)的形状为勺头形;作画尖角(1)是由色墨容器(2)一侧的边沿引出,并与容器内腔相通的尖角形延伸结构,作画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麟陈尚
申请(专利权)人:陈宗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