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话外呼量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电话的接通率,接通率=接通的电话数量/所有外呼电话的数量;计算理论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1/接通率;计算通话间隔系数,通话间隔系数=座席电话接入间隔时间/100;计算实际呼叫比例,实际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通话间隔系数;计算预判最低空闲人数,预判最低空闲人数=接通时长*(座席工作人数/平均通话时长)*(呼叫间隔时长/2)-2;计算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计算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正在外呼的电话量;按照计算所得的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确定外呼电话数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合理地控制空闲座席和外呼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电话的接通率,接通率=接通的电话数量/所有外呼电话的数量;计算理论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1/接通率;计算通话间隔系数,通话间隔系数=座席电话接入间隔时间/100;计算实际呼叫比例,实际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通话间隔系数;计算预判最低空闲人数,预判最低空闲人数=接通时长*(座席工作人数/平均通话时长)*(呼叫间隔时长/2)-2;计算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计算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正在外呼的电话量;按照计算所得的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确定外呼电话数量。本专利技术可以合理地控制空闲座席和外呼数量。【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领域的流量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传统呼叫中心又称客户服务中心,是用于向用户提供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多种接入手段的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处理用户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质疑、投诉、建议和咨询,如中国移动通信的10086,中国建设银行的95533。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呼叫中心又衍生多种形式,例如电销呼叫中心,电销呼叫中心顾名思义就是为电话销售服务的。传统的呼叫中心是用户打进来的,电销呼叫中心是主动向用户呼叫,用户接通之后,转给座席人员(简称座席)。具体地说,系统要根据当前座席的空闲数做群呼,呼通了客户再转给座席人员,进行电话销售。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当前座席多少人?多少人在通话?多少人在空闲?系统要外呼多少?才能达到合理,平衡。所谓的合理、平衡就是指:尽量不要有空闲,让所有人都有电话接入,又不能呼得太多,对用户造成骚扰,如果转入成功且形成排队,不仅骚扰了用户,还浪费了公司的话费。 当前的电销呼叫中心对所要呼叫的号码的接通率是未知的,对于接下来的几秒内有多少人可能挂机也是未知的,所以系统往外呼叫的电话量,也是未知的,所以只能通过粗略的参数配置来控制外呼量。当发现接通率比较低,座席有空闲时,就调高呼叫参数;当发现接通率比较高,电话有排队时,就调低参数。 通俗地说,现在有多少人空闲,系统是要按一定比例开始外呼,但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要看外呼号码的接通率,接通率高的,外呼数量就少,接通率低,外呼数量就多。所以要很快通过呼叫电话的数量,慢慢算出接通率;比如接通率50%,则有一个空闲,要放出2个外线。 当然,接通率只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但不是全部。座席电话接入间隔时间也是一个因素,如果间隔时间短,外呼量就多一些,间隔时间长,外呼量就少一些。 另外,据观察,从系统开始外呼到用户的手机响大约需要10秒,而用户听到手机响到接听的平均时间也大约是10秒,也就是说,从开始外呼到用户转进来总共需要20秒时间。如果每有一个空闲,再马上外呼,那必须至少等待20秒时间。所以说系统有一定的滞后性。 当然只是最刚开始的时候,比如第一个人开始工作,他进入空闲状态了,这时候,系统不可能马上有电话进来,需要大概等20秒时间。不过,如果呼叫的人数多了,等待的时间就会减少,从开始呼到用户接通的时间里,重新开始通话的用户和挂机的用户基本平衡。换句话说,20秒内,部分人将从空闲转为通话,因为之前的外呼转进来;一部分会因为通话结束转为挂机进入空闲。当然,所说的基本平衡,只是理论上的,如果大家的通话时长比较接近,也就是挂机比较均匀的话,会接近平衡。总之一句话,挂机均匀,前面的呼叫为后面的人服务,减少等待时间。 但是,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总是可能出现较多的空闲或者排队。系统空闲增加,系统会多放外线外呼,但是如果出现排队,就是所有人的都在通话中,系统会停止外呼。排队的人不可能等太久,几秒钟就可能挂掉,而通话中挂掉的人可能就要再等一段时间才会有电话进来,其实这种情况就跟系统刚检测到有一个空闲座席的情况是一样的。 所以,目前市面上的电销呼叫中心,都需要有一个管理员,观察呼叫数据,随时做出调整,浪费了人力,而且降低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浪费人力、效率较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其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电话的接通率,接通率=接通的电话数量/所有外呼电话的数量;通过接通率,计算理论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1/接通率;计算通话间隔系数,通话间隔系数=座席电话接入间隔时间/ 100;根据理论呼叫比例和通话间隔系数,计算实际呼叫比例,实际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通话间隔系数;计算预判最低空闲人数,预判最低空闲人数=接通时长* (座席工作人数/平均通话时长)*(呼叫间隔时长/2)-2;计算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根据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计算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正在外呼的电话量;按照计算所得的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确定外呼电话数量。 由上分析,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座席电话接入间隔时间,并结合号码的接通率、座席总人数、座席的平均通话时长,算出外呼电话量进行呼叫,合理地控制空闲座席和外呼数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目前电话呼叫中心的外呼数量控制方法由人为控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话呼叫中心的,其步骤大致如下:首先,根据呼出的号码是否接通,很快算出本批号码的接通率。优选地,选取的电话号码不按顺序,随机选取,减少计算接通率的误差;而且呼得越多,接通率误差越小。其中,接通率=接通的电话数量/所有外呼电话的数量。 通过接通率,计算理论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I /接通率。 计算通话间隔系数,通话间隔系数=座席电话接入间隔时间/ 100。 根据理论呼叫比例和通话间隔系数,计算实际呼叫比例,实际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通话间隔系数。例如,当前的接通率是50%,表示呼2个通I个。此时的理论呼叫比例为:1/50%=2 ;座席电话接入间隔时间为20秒,则通话间隔系数为:20/100=0.2,实际呼叫比例为:2-0.2=1.8。 计算预判最低空闲人数,预判最低空闲人数=接通时长* (座席工作人数/平均通话时长)* (呼叫间隔时长/2) -2。 计算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具体而言,当空闲人数大于预判最低空闲人数时,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空闲人数*实际呼叫比例;当空闲人数小于等于预判最低空闲人数时,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预判最低空闲人数*实际呼叫比例。 根据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计算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正在外呼的电话量。 具体而言,空闲人数的计算方法理论上是按照真实的空闲人数,当然这是在通话时长都比较平均的情况下。如果某个时刻空闲人数少于一定数量,则需预判外呼。比如总座席人员为30人,按平均通话时长为60秒,平均接通时间为20秒,I秒外呼I次,则20* (30/60) * (1/2) -2=3人为系统的最低外呼人数。换句话说,当空闲人数大于3人时,按实际空闲人数外呼,如小于3人,则至少按3人空闲外呼,提前为之后可能挂机做准备。此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判效果,该预判效果可以平均通话时长,预判出接下来的20秒可能会有多少人挂机,然后提出外呼。当然,什么时候提前外呼,应根据总的座席人数,但空闲人数低于一定数量,就必须适当多预判几个空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话外呼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电话的接通率,接通率=接通的电话数量 / 所有外呼电话的数量;通过接通率,计算理论呼叫比例,理论呼叫比例= 1 / 接通率;计算通话间隔系数,通话间隔系数=座席电话接入间隔时间 / 100;根据理论呼叫比例和通话间隔系数,计算实际呼叫比例,实际呼叫比例 =理论呼叫比例–通话间隔系数;计算预判最低空闲人数,预判最低空闲人数=接通时长* (座席工作人数/平均通话时长)*(呼叫间隔时长/2)‑2;计算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根据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计算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理论需要外呼电话量–正在外呼的电话量;按照计算所得的实际需要外呼电话量,确定外呼电话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鑫翼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