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7281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该电路含有六个三极管,外部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十电阻进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阀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还通过第七电阻进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阀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第九电阻进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第二控制信号还通过第一电阻进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该电路含有六个三极管,外部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十电阻进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阀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还通过第七电阻进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阀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第九电阻进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第二控制信号还通过第一电阻进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本技术电路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专利说明】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控制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二)、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民用表计(例如电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等)已经由原来的人工机械开关阀,转换成电子兀器件组成的控制电路开关阀(简称电子控阀),电子控阀便于阀门控制,不受阀门所在空间狭小的影响,且可以实行远距离遥控开关阀,减少了抄表工作者的工作量,在现有的集中抄表系统中,就有控阀这一项功能,其中,阀门控制这一项性能要求控阀电路稳定性高,且具有防冲击、防过压的功能,为此,国内外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控阀方式,包括使用高精度处理芯片的方案,但是民用电子表计一般价格低廉,较高价格的电路控阀方案很难使得使用该方案的表计在民用市场上推广应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电路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含有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其中,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外部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十电阻进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阀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还通过第七电阻进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接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接电源,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阀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第九电阻进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外部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还通过第一电阻进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接电源。输入到阀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的信号用于控制阀门电机的正、反转,从而达到开阀、关阀的目的;该两个信号为自锁信号,当第二信号为高,第一信号为低的时候,开阀门,阀门电机正转;当第二信号为低,第一信号为高的时候,开阀关,阀门电机反转;当第一信号、第二信号同时为高或低的时候,电路锁定,阀门电机无动作,也不会损坏阀门电机。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连接有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管的正极连接,第一稳压管的负极与第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第二稳压管的正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并接有电容。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的型号为9012;第一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的型号为9013。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分为防过压防冲击部分、阀门开控制部分、阀门关控制部分。防过压防冲击部分包括由第一稳压管和第二稳压管组成的双向稳压电路,和由电容组成的防止上电大电流冲击电路,当输入到阀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的信号之间的压差较大时,第一稳压管导通或者第二稳压管导通,限制该两个信号之间的压差,从而保证输出到阀门电机两端的电压差在限定值范围内,保护阀门电机不受损;电容的作用是:在上电瞬间,防止电机线圈内形成很大的感抗电流,烧毁阀门电机。阀门开控制部分,包括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二三极管组成的正端控制电路,和由第九电阻、第五三极管组成的反端控制电路,正端控制电路输出正端控制信号,反端控制电路输出反端控制信号,此时,正端控制信号电压大于反端控制信号电压,从而控制阀门电机正转开阀。阀门关控制部分包括由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四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五电阻、第三三极管组成的反端控制电路,和由第十电阻、第六三极管组成的正端控制电路,反端控制电路输出反端控制信号,正端控制电路输出正端控制信号,此时,反端控制信号电压大于正端控制信号电压,从而控制阀门电机反转关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较少的分立元器件实现阀门的电子控阀,便于远距离遥控控阀,其电路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及可靠性都很高,而且具有防冲击电压、防过电压烧坏阀门的功能,因此,本技术有利于提高使用它的设备的市场竞争优势。(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中,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含有第一三极管Ql、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其中,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为PNP型三极管,第一三极管Ql、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和第六三极管Q6为NPN型三极管;外部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A通过第十电阻RlO进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电源VDD,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还与阀门Pl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A还通过第七电阻R7进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接电源VDD,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VDD,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还与阀门Pl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B通过第九电阻R9进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外部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B还通过第一电阻Rl进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电源VDD。输入到阀门Pl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和第二信号输入端的信号OA、OB用于控制阀门电机的正、反转,从而达到开阀、关阀的目的;该两个信号OA、OB为自锁信号,当第二信号OB为高,第一信号OA为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阀门控制的自锁型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含有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其中,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和第六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外部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十电阻进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阀门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还通过第七电阻进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接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接电源,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电源,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阀门的第一信号输入端连接;外部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第九电阻进入第五三极管的基极;外部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还通过第一电阻进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接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芳刘艳敏袁方步东伟李荣幸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伯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