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子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619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14
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包括:两个绕线飞叉、两个线夹,转子固定在绕线机的分度主轴上,所述绕线飞叉、线夹围绕转子的轴线设置且所述转子位于间隔设置的绕线飞叉、线夹的中心点,所述绕线飞叉的轴线与转子的轴线垂直,一个飞叉对应一个线夹,且所述线夹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轴线方向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个绕线飞叉对称绕制,绕制质量对称分布,动平衡性好,且线夹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轴线方向调节,从而能很容易对线夹与处于零位的绕线飞叉的飞叉头之间的第一倾角进行调节,便于线挂钩。(*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包括:两个绕线飞叉、两个线夹,转子固定在绕线机的分度主轴上,所述绕线飞叉、线夹围绕转子的轴线设置且所述转子位于间隔设置的绕线飞叉、线夹的中心点,所述绕线飞叉的轴线与转子的轴线垂直,一个飞叉对应一个线夹,且所述线夹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轴线方向调节。本技术采用两个绕线飞叉对称绕制,绕制质量对称分布,动平衡性好,且线夹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轴线方向调节,从而能很容易对线夹与处于零位的绕线飞叉的飞叉头之间的第一倾角进行调节,便于线挂钩。【专利说明】自动转子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绕线机,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往转子铁芯的沟槽中绕制线,大多还是采用假钩手工负责的半自动方式。这种方式在绕制时,手工将线钩置在假钩上回折后在绕脖颈处“α ”形绕制一圈,之后继续绕制,每绕制一个沟槽就必须绕脖颈处“α ”形绕制一圈。绕制完毕后,在转向器升高片的外侧将钩置在钩上的线剪断,再将两根线的端部铆压进升高片的槽体中,之后采用电焊焊接使两根线的端部与转向器相导通。这种手工辅助的半自动方式绕制出来的转子线圈存在着很多不足,绕制一个沟槽就必须绕脖颈处“ α ”形绕制一圈和剪掉钩置在假钩上的线,造成线原料的浪费,使得生产成本提高很多。还有就是绕制工序繁杂,劳动强度高,难以保证绕制质量的稳定一致,生产效率低下,也会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能以确保转子性能合格、稳定,且生产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包括:两个绕线飞叉、两个线夹,转子固定在绕线机的分度主轴上,所述绕线飞叉、线夹围绕转子的轴线设置且所述转子位于间隔设置的绕线飞叉、线夹的中心点,所述绕线飞叉的轴线与转子的轴线垂直,一个飞叉对应一个线夹,且所述线夹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轴线方向调节。 可选的,还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固定在分度主轴内杆上,外套筒固定在分度主轴外杆上且能沿分度主轴轴线方向前后移动,所述内套筒套在转子换向器外侧且具有入线槽,利用所述入线槽将线绕在转子换向器的挂钩上。 可选的,所述线夹可上下运动。 可选的,所述入线槽开口位置的第二倾角与第一倾角相对应。 可选的,所述外套筒回缩时暴露出内套筒的入线槽,所述外套筒前进时所述外套筒套住内套筒。 可选的,所述入线槽的开口尺寸小于入线槽的底部尺寸。 可选的,所述入线槽为梨形槽。 可选的,所述入线槽的底部位置对应于转子换向器的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绕线飞叉中间位置的夹紧件,用于夹紧待加工的转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两个绕线飞叉对称绕制,绕制质量对称分布,动平衡性好,且线夹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轴线方向调节,从而能很容易对线夹与处于零位的绕线飞叉的飞叉头之间的第一倾角进行调节,便于线挂钩,且通过移动线夹,便于拉断线。 进一步的,本技术利用套筒的入线槽辅助将线挂在转子的挂钩上,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不需要在挂钩上绕制多匝线,能提高工效,节省用线的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在绕线时的自动转子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自动转子绕线机的正视图; 图3是去除夹紧件和套筒的自动转子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子绕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在绕线时的自动转子绕线机,图2是图1的自动转子绕线机的正视图,图3是去除夹紧件和内套筒的自动转子绕线机,所述自动转子绕线机具体包括:两个绕线飞叉1、两个线夹2,转子3固定在绕线机的分度主轴上,内套筒7 (请参考图4)固定在分度主轴内杆上,外套筒4套在内套筒7的外侧,所述内套筒、分度主轴内杆的位置固定不变,所述外套筒4可以沿分度主轴轴向方向前后移动,所述内套筒7套在转子3外侧且具有入线槽8 (请参考图4),利用所述入线槽8将线绕在转子换向器的挂钩上,所述绕线飞叉1、线夹2围绕转子3的轴线设置,所述绕线飞叉I的轴线与转子3的轴线垂直,一个绕线飞叉I对应一个线夹2,且所述线夹2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I轴线方向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筒7固定在分度主轴I内杆上,外套筒4和分度主轴的位置可随分度主轴的外杆前进或回缩。当外套筒4回缩后,暴露出内套筒7,使得线进入内套筒7的入线槽;利用转子的正转和反转将线绕在转子换向器的挂钩上,外套筒4前进,所述外套筒4套住内套筒7,将入线槽中的线推出入线槽。 在本实施例中,绕线飞叉的轴线方向和转子的轴线方向都为水平方向,因此所述两个线夹2的连线方向近似为竖直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绕线飞叉和转子的轴线方向发生变化时,所述两个线夹的连线方向与转子的轴线方向垂直,与绕线飞叉的轴线方向近似垂直。 由于所述线夹2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I轴线方向调节,因此可以调节线夹与处于零位的绕线飞叉的飞叉头之间的第一倾角,使得在挂线时,线夹与处于零位的飞叉头之间的线能顺利地进入内套筒7的入线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夹与处于零位的绕线飞叉的飞叉头之间为第一倾角,套筒入线槽开口位置的第二倾角与第一倾角相对应。所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倾角即为线夹、处于零位的绕线飞叉的飞叉头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第二倾角即为套筒入线槽开口位置、转子轴心之间的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且所述第二倾角的大小与转子的尺寸、型号、转子换向器的尺寸相匹配,当需要更换转子进行加工时,在改变内套筒入线槽的位置的同时,只需要调节线夹2的位置即可改变第一倾角。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夹还能向上或向下运动通过调节线夹的位置,还能实现拉断线。 所述内套筒7套在转子外侧且具有入线槽8,利用所述入线槽8将线绕在转子换向器的挂钩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线槽的开口尺寸小于入线槽的底部尺寸,为梨形槽。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入线槽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通过调节线夹2的位置,使得套筒入线槽开口位置的第二倾角与第一倾角相对应,当外套筒后退,绕线飞叉反摆,线夹与处于飞叉头之间的线恰好进入套筒的入线槽中。且通过控制入线槽的深度,当内套筒套住转子时,所述入线槽的底部位置对应于转子的挂钩位置,且由于线进入线槽后,转子会随着分度主轴正扭转和反扭转,较大的底部尺寸且圆弧形的入线槽容易让线挂在转子的挂钩上,同时较小的开口不同容易让线飞出入线槽。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绕线飞叉中间位置的夹紧件6,通过夹紧气缸夹紧待固定加工的转子。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自动转子绕线机的转子绕线方法,请参考图5,包括: 步骤SlOl,初始化自动转子绕线机; 步骤S102,利用内套筒,外套筒和飞叉将线绕在转子换向器的第一钩上; 步骤S103,将转子正转到与第一挂钩对应的第一槽绕线位置进行绕线; 步骤S104,对第一槽绕线位置绕完线后,通过转子反转使得线夹拉断线; 步骤S105,转子转到第二挂钩对应的位置,利用内套筒和外套筒将线绕在转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转子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绕线飞叉、两个线夹,转子固定在绕线机的分度主轴上,所述绕线飞叉、线夹围绕转子的轴线设置且所述转子位于间隔设置的绕线飞叉、线夹的中心点,所述绕线飞叉的轴线与转子的轴线垂直,一个飞叉对应一个线夹,且所述线夹的位置可沿绕线飞叉轴线方向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武军郑灿根秦进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虞市薪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