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85217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吸收塔的下部被浆液隔板分隔形成一级循环池和二级循环池,吸收塔的上部被烟气隔板分隔形成两个独立的烟道,烟气入口设于二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烟气出口设于一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在二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通过二级循环泵与二级循环池相连;一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一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一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通过一级循环泵与一级循环池相连。通过控制两级循环系统内不同的脱硫剂pH值,实现两级烟气SO2高效吸收和两级脱硫副产物氧化、结晶分步进行,提高湿法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吸收塔的下部被浆液隔板分隔形成一级循环池和二级循环池,吸收塔的上部被烟气隔板分隔形成两个独立的烟道,烟气入口设于二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烟气出口设于一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在二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通过二级循环泵与二级循环池相连;一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一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一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通过一级循环泵与一级循环池相连。通过控制两级循环系统内不同的脱硫剂pH值,实现两级烟气SO2高效吸收和两级脱硫副产物氧化、结晶分步进行,提高湿法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专利说明】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属于烟气脱硫

技术介绍
烟气脱硫通常分为湿法脱硫、半干法脱硫和干法脱硫。湿法脱硫技术由于工艺成熟、脱硫效率较高、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其次是氨法等湿法脱硫技术。目前,这些常规的湿法脱硫技术通常采用的是单塔单循环方式,其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 从2012年I月I日开始实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规定:自2012年I月I日起,新建火力发电锅炉SO2排放浓度不得超过100mg/Nm3,重点地区贝U不得超过50mg/Nm3。这一标准的执行,为湿法脱硫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煤中含硫量较高,如烟气中SO2浓度超过5000mg/Nm3时,常规的湿法脱硫技术难以满足SO2浓度排放标准。因此,提高脱硫效率成为湿法脱硫技术的必然选择。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脱硫副产物氧化程度不足,副产物纯度有待提高。例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副产物中通常存在一定量的亚硫酸钙和碳酸钙,氨法脱硫副产物硫酸铵中也存在一定量的亚硫酸铵,影响了脱硫副产物的经济利用价值。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通常包含脱硫剂喷淋脱硫和副产物氧化、结晶两个重要的步骤。SO2是酸性气体,因此在脱硫剂喷淋脱硫过程中,脱硫剂pH值越高越有利于烟气SO2的吸收;而脱硫副产物的氧化、结晶在PH值相对较低的环境中更容易进行。但是,常规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的脱硫剂只有一个循环回路,脱硫剂pH值无法同时满足烟气SO2近乎100%的闻效吸收和脱硫副广物闻纯度氧化和结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解决现有湿法烟气脱硫无法同时满足烟气的高效吸收和脱硫产物高纯度氧化和结晶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吸收塔的下部被浆液隔板分隔形成一级循环池和二级循环池,吸收塔的上部被烟气隔板分隔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烟道,烟气入口设于二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烟气出口设于一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在二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通过二级循环泵与二级循环池相连,烟气在二级循环系统中与脱硫剂逆流接触;在一级循环池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一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一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通过一级循环泵与一级循环池相连,烟气在一级循环系统中与脱硫剂顺流接触;所述一级循环池设进浆口,该进浆口处设浆液供应泵,所述二级循环池设排浆口,该排浆口处设排放泵。 作为优选方式,在烟气出口内设有除雾器。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还包括氧化风机,所述氧化风机通过氧化风管分别置于一级循环池和二级循环池内。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在一级循环池和二级循环池内均设有搅拌器。 作为优选方式,在一级循环池和二级循环池内均设有PH值监测仪。 通过控制两级循环系统内不同的脱硫剂pH值,实现两级烟气SO2高效吸收和两级脱硫副产物氧化、结晶分步进行,提高湿法脱硫技术脱硫效率至99.75%以上,确保锅炉烟气中SO2排放浓度限值〈100 mg/Nm3的要求,乃至更低达到50 mg/Nm3以下,并能提高脱硫副产物纯度,提升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经济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循环池、循环脱硫剂喷淋层以及循环泵组成两个循环系统,两级循环系统布置在一个吸收塔内,仅通过烟气隔板和浆液隔板将两级循环系统分开,具有占地小、系统简单的优势; 2、一级循环系统内脱硫剂的pH值,通过添加新鲜脱硫剂控制在5.5-8.5之间,有利于烟气中SO2的高效脱除;二级循环系统内脱硫剂的pH值,通过一级循环系统脱硫剂的溢流控制在4.5-5.5之间,有利于脱硫副产物的氧化、结晶; 3、通过将烟气SO2两级闻效吸收和脱硫副广物两级氧化、结晶分步实施,大幅提闻脱硫效率,并提闻脱硫副广物纯度; 4、烟气在脱硫塔内先由下向上流动,与脱硫剂逆流接触,再由上向下流动,与脱硫剂顺流接触;烟气流程长,可根据设计条件适当降低脱硫塔高度,烟气停留时间长,气液接触效率闻,可提闻系统脱硫效率; 5、除雾器布置在出口烟道内,不占用多余空间,巧妙解决除雾器布置位置的问题; 6、本湿法脱硫装置适用于多种湿法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氨法脱硫等。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收塔,2-烟气入口, 3-烟气出口,4-二级循环池,5-—级循环池,6-浆液隔板,7-烟气隔板,8-搅拌器,9-氧化风机,10-浆液供应泵,11-一级循环泵, 12-—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 13-二级循环泵, 14-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15-氧化风管, 17-排放泵,18-除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 如图1所示,本技术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1、烟气入口 2和烟气出口 3,所述吸收塔I的下部被浆液隔板6分隔形成一级循环池5和二级循环池4,在一级循环池5和二级循环池4内均设有搅拌器8,搅拌器用于搅拌循环池内的脱硫齐U。吸收塔I的上部被烟气隔板7分隔形成两个独立的烟道,烟气入口 2设于二级循环池4上方的吸收塔I上,烟气出口 3设于一级循环池5上方的吸收塔I上。具体实施时,将烟气隔板7设置于浆液隔板6的正上方,烟气隔板7和浆液隔板6之间设有间隙或孔等措施,便于一级循环池内的脱硫剂从该间隙或孔中溢出,进入到二级循环池内。在烟气出口 3内设有除雾器18,除雾器设置于烟气出口内,解决了除雾器设置占用空间的问题。在二级循环池4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14,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14通过二级循环泵13与二级循环池4相连,在一级循环池5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顺逆流单塔双循环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1)、烟气入口(2)和烟气出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1)的下部被浆液隔板(6)分隔形成一级循环池(5)和二级循环池(4),吸收塔(1)的上部被烟气隔板(7)分隔形成两个独立的烟道,烟气入口(2)设于二级循环池(4)上方的吸收塔(1)上,烟气出口(3)设于一级循环池(5)上方的吸收塔(1)上;在二级循环池(4)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14),二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14)通过二级循环泵(13)与二级循环池(4)相连,在一级循环池(5)上方的吸收塔上设有一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12),一级循环脱硫剂喷淋层(12)通过一级循环泵(11)与一级循环池(5)相连;所述一级循环池(5)设进浆口,该进浆口处设浆液供应泵(10),所述二级循环池(4)设排浆口,该排浆口处设排放泵(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忠李元金黄何维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