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低单位面积重量的不含金属层的多层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5174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不含金属层的多层膜,其单位面积重量≤33g/m2,在90℃的收缩率≤10%(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测量),和具有至少6层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的作为外层之一的层(a),不能通过内聚剥离分离的,即不可剥离的附着力促进剂层(b),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c),至少一层内置的邻接层(c)的气体阻隔层(d),所述气体阻隔层(d)至少在聚合物组分的组成方面不同于层(c)和(e);邻接气体阻隔层(d)的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e),和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作为外层之一的层(i),涉及这样的多层膜用于生产浮体的用途,以及涉及由这种这样的多层膜制成的浮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低单位面积重量的不含金属层的多层膜本专利技术涉及不含金属层的多层膜,其单位面积重量≤33g/m2,在90℃的收缩率≤10%(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测量),和具有至少6层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的作为外层之一的层(a),如下文所定义的不可剥离的附着力促进剂层(b),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c),至少一层内置的邻接层(c)的气体阻隔层(d),所述气体阻隔层(d)至少在聚合物组分的组成方面不同于层(c)和(e);邻接气体阻隔层(d)的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e),和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作为外层之一的层(i),涉及这样的多层膜用于生产浮体的用途,以及涉及由这种这样的多层膜制成的浮体。由现有技术,例如US6435935B1,WO2010/075034,DE102007013710A1和US2009/0022919A1已知适于生产浮体例如气球的多层膜。但是,为确保对水蒸气、空气和特别是氦气的足够的透气阻隔,这些多层膜大多具有金属层。但是,由含金属层的多层膜制成的浮体会存在问题,因为由于其导电性,这些浮体例如在雷击或这些浮体与架空电线接触时会成为危险源。此外,许多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多层膜具有相对高的重量,这有损于由这种多层膜生产的浮体的浮力。在包围浮体的介质是空气时尤其如此。此外,由现有技术已知的这些多层膜的缺点在于,它们经常具有不合适的机械性能,例如不足的耐穿刺性或者膨胀性。因此需要适于生产相对于已知浮体具有降低的风险的浮体的多层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多层膜,即尽管其具有高的气体阻隔效果,但其适于生产浮体,由此这些能够飞行或者能够漂浮的物体不是如上所述的危险源。所述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不含金属层的多层膜得以实现,所述多层膜的单位面积重量≤33g/m2并且该膜具有至少6层,优选至少9层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a)作为外层之一的层(a),其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b)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不可剥离的任选多层片的附着力促进剂层(b),(c)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任选多层片的层(c),(d)至少一层内置的邻接层(c)的任选多层片的气体阻隔层(d),所述气体阻隔层(d)至少在聚合物组分的组成方面不同于层(c)和(e);(e)邻接气体阻隔层(d)的任选多层片的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e),和(i)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作为外层之一的层(i),所述多层膜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在90℃具有≤10%的收缩率,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来测量。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不含金属层的”或“不含金属层”表示所述多层膜不含金属层,即,没有金属箔或由由金属或金属化合物,例如铝或氧化铝制成的气相沉积层。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层膜的层可以包含少量的含金属的添加剂,如金属化合物,例如作为颜料,其中所述含金属的添加剂优选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各层内,并且不形成连贯的层。本专利技术的不含金属层的多层膜的附着力促进剂层是不可剥离的,即,不可通过各附着力促进剂层的内聚剥离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术语“机器方向”表示生产多层膜和任选卷绕多层膜的生产方向。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的不含金属层的具有单位面积重量≤33g/m2的多层膜具有至少9层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a)作为外层之一的层(a),其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b)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不可剥离的任选多层片的附着力促进剂层(b),(c)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c),(d)至少一层内置的邻接层(c)的气体阻隔层(d),其至少在聚合物组分的组成方面不同于层(c)和(e);(e)邻接气体阻隔层(d)的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e),(f)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不可剥离的任选多层片的附着力促进剂层(f),(g)至少一层内置层(g),其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h)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不可剥离的任选多层片的附着力促进剂层(h),(i)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作为外层之一的层(i),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在90℃具有≤10%的收缩率,所述收缩率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测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多层膜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在90℃具有≤7%,优选≤5%的收缩率,所述收缩率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测定。本专利技术多层膜的特点此外是≤33g/m2,优选≤31g/m2,特别优选≤28g/m²的小的单位面积重量。本专利技术的多层膜优选具有高的耐穿刺性,特别优选至少100N,非常特别优选至少120N,根据DIN53373测定。本专利技术的多层膜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优选具有至少60%,特别优选至少80%和非常特别优选至少100%的膨胀性。在机器方向上的膨胀性可以高于垂直于机器方向上的,优选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的膨胀性大致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多层膜的平均密度优选最大为1.1g/cm3,特别优选最大1.05g/cm3。本专利技术的多层膜的层(a)和任选存在的层(g)各自彼此相同或不同,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为制造本专利技术多层膜的层(a)和任选也存在的层(g)可以优选分别使用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具有2-10个碳原子的α,β-不饱和烯烃的热塑性烯烃均聚物和/或环烯烃共聚物(COC)。合适的烯烃均聚物优选选自乙烯均聚物(聚乙烯,PE),优选LDPE和HDPE,丙烯均聚物(聚丙烯,PP),丁烯均聚物(聚丁烯,PB)和异丁烯均聚物(聚异丁烯,PIB)或者至少两种所提及的聚合物的混合物。“LDPE”表示具有密度在0.86-0.93g/cm3范围的低密度聚乙烯,并且其其特征为分子的高支化度。“HDPE”表示高密度聚乙烯,其仅具有小的分子链支化度,这里密度可以在0.94-0.97g/cm3的范围。合适的烯烃共聚物优选是乙烯和/或丙烯与至少一种具有至少4个,优选具有4-10个,特别优选具有4-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物,非常特别优选乙烯和/或丙烯与选自丁烯、己烯和辛烯的至少一种α-烯烃的共聚物。烯烃共聚物中α-烯烃的含量优选最大为25重量%,特别优选最大15重量%,在每种情况中基于烯烃共聚物的总重量计。特别合适的乙烯与至少一种具有至少4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物是LLDPE和/或mPE。“LLDPE”表示线性低密度乙烯共聚物,其特征为存在着其上具有侧链的线性主链,并且其密度在0.86-0.94g/cm3的范围。“mPE”表示借助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乙烯共聚物,并且优选具有0.88-0.93g/cm3范围的密度。特别合适的丙烯共聚物是丙烯与至少一种具有2或者4-6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物,特别优选选自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共聚物,丙烯-异丁烯共聚物和至少两种上述共聚物的混合物。优选的用于生产层(a)和任选存在的层(g)的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是各自彼此相同或不同的,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和/或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特别优选用于生产层(a)的是乙烯均聚物和/或共聚物,非常特别优选LDPE和/或LLDP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不含金属层的多层膜,其具有≤33g/m2的单位面积重量和至少6层,优选至少9层的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a) 作为外层之一的层(a),其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b) 不可剥离的任选多层片的附着力促进剂层(b),(c) 任选多层片的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c),(d) 至少一层内置的邻接层(c)的任选多层片的气体阻隔层(d),其至少在聚合物组分的组成方面不同于层(c)和(e);(e) 邻接气体阻隔层(d)的任选多层片的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e),和(i) 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作为外层之一的层(i),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在90℃具有≤10%的收缩率,所述收缩率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测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09 DE 102011120604.7;2012.03.30 DE 10201201.适合于生产浮体的不含金属层的多层膜,其具有≤33g/m2的单位面积重量和至少9层的层结构,所述层结构包括(a)作为外层之一的层a,其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b)不可剥离的任选多层片的附着力促进剂层b,(c)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c,(d)至少一层内置的邻接层c的气体阻隔层d,其至少在聚合物组分的组成方面不同于层c和e;(e)邻接气体阻隔层d的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层e,(f)不可剥离的任选多层片的附着力促进剂层f,(g)至少一层内置层g,其由至少一种热塑性烯烃均聚物或共聚物构成,(h)不可剥离的任选多层片的附着力促进剂层h,(i)由至少一种均聚酰胺和/或共聚酰胺构成的作为外层之一的层i,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在90℃具有≤10%的收缩率,所述收缩率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测定,并且所述多层膜不含金属箔和不含由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制成的气相沉积层,其中层a-i以给定的次序存在。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具有≤31g/m2的单位面积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的总厚度最大为30µm。4.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的平均密度最大为1.1g/cm3。5.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在90℃具有≤7%的收缩率,所述收缩率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测定。6.根据权利要求5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在机器方向上和垂直于机器方向上在90℃具有≤5%的收缩率,所述收缩率根据DIN53377作为尺寸变化测定。7.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该气体阻隔层d由至少一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至少一种聚乙烯醇,至少一种聚偏氯乙烯,至少一种均聚酰胺或者共聚酰胺,或者至少两种所述聚合物的混合物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的耐穿刺性为至少100N,根据DIN53373测定。9.根据权利要求8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的耐穿刺性为至少120N,根据DIN53373测定。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的透氦量为最大3000cm3/(m224hbar),根据DIN53380-2在23℃和0%湿度下测量。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的透氦量为最大1500cm3/(m224hbar),根据DIN53380-2在23℃和0%湿度下测量。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多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的透氦量为最大1000cm3/(m224hbar),根据DIN53380-2在23℃和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E菲舍尔A博尔姆T布卢姆
申请(专利权)人:玛丽亚·泽尔高科技薄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