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4493 阅读:3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所述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中,板簧通过第一U形螺栓和第二U形螺栓固定在车桥上,所述板簧与上述U形螺栓接触的两侧设有板簧侧垫板,所述板簧侧垫板上设有所述第一U形螺栓和所述第二U形螺栓的限位结构,且所述板簧侧垫板靠近所述板簧的一侧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的厚度大于所述板簧与所述第一U形螺栓、所述第二U形螺栓之间的间隙宽度;所述限位结构可防止U形螺栓前后移动,从而能够保证板簧的有效距离不变,利于提高板簧的刚度;而橡胶垫片消除了U形螺栓和板簧之间的间隙,解决了车桥沿轴线方向来回移动的问题,利于提高行车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
,公开了一种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所述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中,板簧通过第一U形螺栓和第二U形螺栓固定在车桥上,所述板簧与上述U形螺栓接触的两侧设有板簧侧垫板,所述板簧侧垫板上设有所述第一U形螺栓和所述第二U形螺栓的限位结构,且所述板簧侧垫板靠近所述板簧的一侧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的厚度大于所述板簧与所述第一U形螺栓、所述第二U形螺栓之间的间隙宽度;所述限位结构可防止U形螺栓前后移动,从而能够保证板簧的有效距离不变,利于提高板簧的刚度;而橡胶垫片消除了U形螺栓和板簧之间的间隙,解决了车桥沿轴线方向来回移动的问题,利于提高行车的平稳性。【专利说明】一种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非独立悬架的弹性元件为板簧I,,车桥4,的板簧安装托架3,上开设有四组圆形通孔,板簧I,与车桥4'通过两根U形螺栓2'固定连接,板簧I'伸直时的长度减去两根U形螺栓2'夹紧部分的长度即为板簧I'的有效长度,板簧I'的有效长度直接影响板簧的刚度。 在悬架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安装顺利,需要将U形螺栓2'的开档距(即U形螺栓2'的中心距)大于板簧I'的宽度,板簧安装托架3'上的通孔孔径大于U形螺栓2'的直径,这样就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由于通孔孔径较大,两根U形螺栓2'可以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两根U形螺栓2'夹紧距离发生变化,即板簧I'的有效长度会发生变化,导致板簧I'的刚度发生变化,影响整车的承载能力和平顺性,使得板簧I,的使用寿命降低。 其次,由于U形螺栓2'的开档距大于板簧I'的宽度,板簧Γ与车桥4'连接后,车桥4'会沿着车桥的轴线方向移动,导致车辆行车稳定性变差,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避免行车过程中板簧有效长度的变化和车桥移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以防止行车过程中板簧有效长度的变化和车桥移动,从而提高板簧的刚度及使用寿命,保证较好的行车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 U形螺栓和第二 U形螺栓,所述板簧通过所述第一 U形螺栓和所述第二 U形螺栓固定在车桥上,所述板簧的侧面与所述第一 U形螺栓、所述第二 U形螺栓之间设有板簧侧垫板,所述板簧侧垫板上设有所述第一 U形螺栓和所述第二 U形螺栓的限位结构,且所述板簧侧垫板靠近所述板簧的一侧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的厚度大于所述板簧与所述第一 U形螺栓、所述第二 U形螺栓之间的间隙览度。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为分别设置于所述板簧侧垫板两端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 U形螺栓贴合,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二 U形螺栓贴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半圆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橡胶垫片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所述橡胶垫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板簧侧垫板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板簧侧垫板为金属板,且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一体式结构。 本技术在传统的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的基础上,在板簧与U形螺栓接触的侧面添加了板簧侧垫板,所述板簧侧垫板上设有U形螺栓的限位结构,且所述板簧侧垫板靠近板簧的一侧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的厚度大于所述板簧与所述U形螺栓之间的间隙宽度;所述限位结构避免了由于安装孔较大导致的U形螺栓前后移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板簧的有效长度不变,利于提高板簧的刚度;另外,由于橡胶垫片的厚度大于U形螺栓与板簧之间的间隙,装配时,施加压力能够使U形螺栓、板簧侧垫板及板簧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消除间隙,解决了车桥沿轴线方向来回移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行车的平稳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传统的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板簧侧垫板及橡胶垫片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I'-板簧,2' -U形螺栓,3'-板簧安装托架,4'-车桥; 1-板簧,2-第一 U形螺栓,3-第二 U形螺栓,4-车桥,5_板簧侧垫板,6_橡胶垫片; 51-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板簧I通过第一 U形螺栓2和第二 U形螺栓3固定在车桥4上,所述板簧I的侧面与上述U形螺栓接触的之间设有板簧侧垫板5,所述板簧侧垫板5上设有所述第一 U形螺栓2和所述第二 U形螺栓3的限位结构,且所述板簧侧垫板5靠近所述板簧I的一侧设有橡胶垫片6,所述橡胶垫片6的厚度大于所述板簧I与所述第一 U形螺栓2、所述第二 U形螺栓3之间的间隙宽度。 所述板簧I的两个侧面与上述各U形螺栓之间可分别设置上述板簧侧垫板5和所述橡胶垫片6的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对所述第一 U形螺栓2和所述第二 U形螺栓3进行限位,可避免由于安装孔较大导致上述U形螺栓沿着所述板簧I的表面前后移动的问题,从而能够保证所述板簧I的有效长度不变,利于保证所述板簧I具有较好的刚度;另外,在所述板簧侧垫板5靠近所述板簧I的一侧设有橡胶垫片6,且所述橡胶垫片6的厚度大于所述板簧I与U形螺栓之间的间隙宽度,因此在装配时,通过施加压力,可以使得两根U形螺栓、所述板簧侧垫板5及所述板簧I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从而消除两根U形螺栓与所述板簧I之间的间隙,解决所述车桥4沿其轴线方向来回移动的问题,利于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限位结构可为分别设置于所述板簧侧垫板5两端的第一凹槽51和第二凹槽51,且所述第一凹槽51的内壁与所述第一 U形螺栓2贴合,所述第二凹槽52的内壁与所述第二 U形螺栓3贴合,两根U形螺栓分别被限制在所述第一凹槽51和所述第二凹槽52内,可避免由于其窜动造成板簧有效长度的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51和所述第二凹槽52可为方形槽、梯形槽等形状,本实施例中优选半圆形凹槽,加工方便,且能够与所述第一 U形螺栓2、所述第二 U形螺栓3较好的配合,限位效果更好。 另外,优选所述第一凹槽5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凹槽52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方案,以便同时对所述第一 U形螺栓2和所述第二 U形螺栓3都具有较好的限位效果。 可以理解地,所述限位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所述限位结构可分别为设置所述板簧侧垫板5两端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且所述第一圆筒与所述第一 U形螺栓配合限位,所述第二圆筒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独立悬架车桥与板簧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U形螺栓(2)和第二U形螺栓(3),所述板簧(1)通过所述第一U形螺栓(2)和所述第二U形螺栓(3)固定在车桥(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U形螺栓(2)、所述第二U形螺栓(3)之间设有板簧侧垫板(5),所述板簧侧垫板(5)上设有所述第一U形螺栓(2)和所述第二U形螺栓(3)的限位结构,且所述板簧侧垫板(5)靠近所述板簧(1)的一侧设有橡胶垫片(6),所述橡胶垫片(6)的厚度大于所述板簧(1)与所述第一U形螺栓(2)、所述第二U形螺栓(3)之间的间隙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磊刘守银王成立陈云任思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