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8321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4:47
驱动装置(1)的马达外壳(10)具有圆筒形壁部分(11)、底壁部分(12)和形成于底壁部分中的轴承保持部分(14)。电马达(20)具有定子(21)、轴(35)和转子(31)。马达控制单元(60)控制电马达的运转。第一框架(40)设置在马达控制单元与马达外壳的底壁部分之间,马达控制单元固定至第一框架(40)。第一接触部分(151)形成于底壁部分中并且朝向第一框架(40)突出。第一接触部分在第一接触部分的前侧表面(161)处与第一框架接触。马达外壳与第一框架之间的接触表面区域被有限地减小,以由此减少由振动引起的噪音。另外,由于可以获得足够的表面压力,驱动装置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强度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
本公开涉及驱动装置,具体地,涉及用于汽车的电动转向设备的马达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电马达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据此,马达控制单元与电马达同轴设置。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10-028925中公开的电马达中,马达控制单元被附接至盖构件,盖构件被装配至在马达壳体上形成的装配部分,以便与电马达同轴地设置马达控制单元。在上述现有技术(JP2010-028925)中,马达控制单元设置在盖构件中,盖构件呈旋塞接合结构被装配至马达壳体。盖构件的轴向位置通过凸缘部分来定位,凸缘部分由薄金属板制成并形成于马达壳体处。根据以上结构,电马达的轴向的机械强度不大。在为了增加机械强度而使盖构件或固定至盖构件的另一个构件在其整个表面区域与马达壳体相接触的情况下,考虑到处理精度等,难以在整个表面区域均匀地使盖构件与马达壳体相接触。结果,可能由于振动等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本公开。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在该驱动装置中,在该驱动装置的轴向方向上的机械强度增大,并且由于振动等而产生的噪音减少。根据本公开的特征,驱动装置包括外壳(10、210、310、410、510、610、710)、旋转电机(20、920)、控制单元(60)以及框架构件(40、640、740)。外壳(10、210、310、410、510、610、710)形成为圆筒形形状。外壳具有圆筒形壁部分(11)、底壁部分(12、212、312、412、512、612、712)以及形成于底壁部分中的轴承保持部分(14)。旋转电机(20、920)包括定子(21)、轴(35)和转子(31、931)。定子(21)固定至外壳的内表面。轴(35)由轴承(36)可旋转地支承,轴承(36)固定至轴承保持部分(14)。转子(31、931)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并且与轴(35)一起旋转。控制单元(60)设置在外壳的底壁部分的一侧,并且控制旋转电机的运转。框架构件(40、640、740)设置在控制单元与外壳的底壁部分之间,其中,控制单元固定至框架构件。在本公开的驱动装置中,设有第一接触部分或第二接触部分中的至少一者。第一接触部分(151、152、153、154、155、156)形成于底壁部分中并且朝向框架构件突出。第一接触部分的前侧表面(161、162、163、164、165、166)与框架构件相接触。第二接触部分(645)形成于框架构件中并且朝向底壁部分突出。第二接触部分的前侧表面(646)与底壁部分相接触。换言之,在驱动装置形成有第一接触部分的情况下,外壳在形成于第一接触部分处的前侧表面处与框架构件相接触。在驱动装置形成有第二接触部分的情况下,框架构件在形成于第二接触部分处的前侧表面处与外壳相接触。根据以上结构,使外壳与框架构件之间的接触区域减小。结果,与外壳和框架构件在其整个表面区域彼此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由振动等产生的噪音。另外,由于可在接触表面区域处确定地获得充足的表面压力,因而能够在轴向上增大机械强度。此外,由于固定控制单元的框架构件和外壳由彼此独立的零件构成,因而可选择用于每个零件的合适的材料。例如,当外壳由例如铁之类的软磁材料制成时,可减少从旋转电机的磁通量泄漏。另一方面,当框架构件由例如铝之类的具有高导热性的材料制成时,可有效地使在控制单元中产生的热散发。此外,当框架构件通过铝压铸方法制成时,可将框架构件和控制单元精确地组装至外壳。另外,考虑到减轻重量,期望用铝制造框架构件。此外,由于轴承保持部分与外壳的底壁部分一体形成,因而可稳固地支承轴承。附图说明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根据参考附图所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性分解的截面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马达外壳的示意性俯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马达外壳的示意性俯视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马达外壳的示意性俯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12是示出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多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公开。贯穿各实施方式中的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和/或结构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便消除重复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将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1。在图3中,截面后面的部分被随意省略。例如,马达驱动装置1被安装在车辆中,并且用于电动转向系统,该电动转向系统辅助车辆驾驶员的转向操作。如图1和图2中所示,马达驱动装置1包括作为壳体构件的马达外壳10、作为旋转电机的电马达20、作为框架构件的第一框架40、马达控制单元60等。马达外壳10形成为具有圆筒形壁部分11和底壁部分12的圆筒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外壳10由磁性材料例如铁等制成。底壁部分12是马达外壳10的封闭端侧,其也被称为控制单元侧。马达外壳10的与底壁部分12相对的一侧——即,图1或图2中的下端侧——是开放端。底壁部分12的外表面是面向马达控制单元60的底表面121。轴承保持部分14形成于底壁部分12的中心处。轴承保持部分14包括凹入部分141和垫圈保持部分143。轴承36被插入到由凹入部分141的内部圆筒形壁142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轴插入通孔144形成于垫圈保持部分143的中心处。垫圈保持部分143形成为近乎呈环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轴承保持部分14与马达外壳10一体形成,轴承保持部分14稳固地支撑轴承36。第一接触部分151形成于底壁部分12中。第一接触部分151沿朝向第一框架40的方向突出。第一接触部分151的前侧表面161与第一框架40相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分151形成为沿着马达外壳10的外圆筒形壁101延伸的连续的环形形状。电马达20具有定子21、转子31和轴35。本实施方式中的电马达20是内转子型的三相无刷马达。定子21具有定子芯22和绕组23。定子芯22由磁性材料的多个薄金属板制成,其中多个薄金属板在电马达20的轴向方向上彼此层压。如图3所示,定子芯22由磁轭221和多个齿222构成,其中磁轭221被固定至马达外壳10的圆筒形壁部分11的内表面,每个齿222沿径向向内的方向从磁轭221突出。返回参照图1和图2,绕组23由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构成,每个绕组都被缠绕在每个齿222上并被容纳在形成于相邻齿222之间的相应槽中。U相、V相和W相绕组23中的每一个都被连接至各引线24。每个引线24穿过在马达外壳10的底壁部分12中形成的引线通孔17。在图3中,绕组23被省略。转子31具有转子芯32和多个磁体33。转子芯32由薄金属片制成,该薄金属片由软磁材料制成,其中,薄金属片在电马达20的轴向方向上被层压。如图3中所示,转子芯32包括由软磁材料制成的支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外壳(10、210、310、410、510、610、710),所述外壳(10、210、310、410、510、610、710)形成为圆筒形形状,所述外壳具有圆筒形壁部分(11)、底壁部分(12、212、312、412、512、612、712)和形成于所述底壁部分中的轴承保持部分(14);旋转电机(20、920),所述旋转电机(20、920)具有定子(21)、轴(35)和转子(31、931),所述定子固定至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轴由固定至所述轴承保持部分(14)的轴承(3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且与所述轴(35)一起旋转;控制单元(60),所述控制单元(60)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底壁部分的一侧并且控制所述旋转电机的运转;以及框架构件(40、640、740),所述框架构件(40、640、740)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壁部分之间,所述控制单元固定至所述框架构件,其中,第一接触部分(151、152、153、154、155、156)形成于所述底壁部分中且朝向所述框架构件突出,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分的前侧表面(161、162、163、164、165、166)与所述框架构件相接触,以及/或者,第二接触部分(645)形成于所述框架构件中且朝向所述底壁部分突出,并且所述第二接触部分的前侧表面(646)与所述底壁部分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17 JP 2013-1049251.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外壳(10、210、310、410、510、710),所述外壳(10、210、310、410、510、710)形成为圆筒形形状,所述外壳具有圆筒形壁部分(11)、平板形的底壁部分(12、212、312、412、512、712)和形成于所述底壁部分中的轴承保持部分(14);旋转电机(20、920),所述旋转电机(20、920)具有定子(21)、轴(35)和转子(31、931),所述定子固定至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轴由固定至所述轴承保持部分(14)的轴承(36)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且与所述轴(35)一起旋转;控制单元(60),所述控制单元(60)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底壁部分的一侧并且控制所述旋转电机的运转;以及框架构件(40、740),所述框架构件(40、740)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底壁部分之间,所述控制单元固定至所述框架构件,其中,所述底壁部分的底表面(121、212、312、412、512、712)面向所述控制单元(60),以及其中,所述底壁部分的一部分从所述底壁部分朝向所述框架构件突出,使得第一接触部分(151、152、153、154、155、156)形成于所述底壁部分的突出的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一接触部分的前侧表面(161、162、163、164、165、166)与所述框架构件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151、152、153、156)形成为连续的环形形状,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周向方向上连续地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154)由多个凸起构成,所述多个凸起设置成间断的环形形状,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在所述驱动装置的周向方向上间断地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151)形成于沿着所述圆筒形壁部分的外圆筒形壁(101)的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152)形成于沿着所述轴承保持部分的外周的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153、154、156)形成于所述底壁部分的位于所述轴承保持部分与所述圆筒形壁部分的外圆筒形壁(101)之间的环形区域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分(155)由多个凸起构成,所述多个凸起以径向的方式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待检测的物体(39),所述待检测的物体固定至所述轴(35)的位于朝向所述控制单元(60)那一侧的轴向端部;以及位置传感器(71),所述位置传感器(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泽弘贵谷口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