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墙面支撑板,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压杆,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一横向压杆,该第一横向压杆与所述墙面支撑板平行,所述竖向压杆位于该第一横向压杆和墙面支撑板之间,该第一横向压杆与所述竖向压杆接触,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采用以上方案,能充分使用现有材料快速架设墙体模板支撑结构,不需要重新定制生产,能够拆卸和组装的墙面支撑板,既能够进行大面积的支撑,也方便储存和运输,墙面支撑板之间的固定稳定、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墙面支撑板,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压杆,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一横向压杆,该第一横向压杆与所述墙面支撑板平行,所述竖向压杆位于该第一横向压杆和墙面支撑板之间,该第一横向压杆与所述竖向压杆接触,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采用以上方案,能充分使用现有材料快速架设墙体模板支撑结构,不需要重新定制生产,能够拆卸和组装的墙面支撑板,既能够进行大面积的支撑,也方便储存和运输,墙面支撑板之间的固定稳定、牢固。【专利说明】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墙体模板的支撑方式很多,但传统的支撑方式,支撑结构的组装拆卸很麻烦,浪费工时;后来出现了一种模块化的墙体模板支撑系统,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支撑结构的快速组装、拆卸问题,然而其提供的结构需要专门定制生产,这无疑会增加建筑施工的成本;因此,应该利用已有的建筑施工材料来架设一种能够快速组装、拆卸的墙体模板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现有圆管和方管架设的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其关键在于: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墙面支撑板,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压杆,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一横向压杆,该第一横向压杆与所述墙面支撑板平行,所述竖向压杆位于该第一横向压杆和墙面支撑板之间,该第一横向压杆与所述竖向压杆接触,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连接。该设计方案的显著效果是,竖向压杆与第一横向压杆呈网状结构,将墙面支撑板覆盖,竖向压杆和第一横向压杆可选用脚手架圆管、废旧钢材等多种已有材料,不需要专门定制生产支撑,大大节约了成本。 上述紧固件包括拉紧螺杆,该拉紧螺杆穿过两个所述墙面支撑板,该拉紧螺杆的两端分别穿出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在所述拉紧螺杆的穿出端套接有紧固螺帽,在该紧固螺帽与第一横向压杆之间设置有定位卡子,该定位卡子挂接在所述第一横向压杆上。采用该设计,紧固件结构简单合理,能快速组装和拆卸,紧固效果好。 上述墙面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拆分板,该拆分板的一个竖直端面开设有竖向插槽,另一个竖直端面设置有竖向插销,所述拆分板的竖向插销插接在下一个所述拆分板的竖向插槽内,所述拉紧螺杆穿过所述拆分板。有以上方案得到的墙面支撑板,组装拆卸方便,方便储存和运输。 在相邻两个上述拆分板的插接部位开设有穿孔,该穿孔对半开设在相邻两个所述拆分板上,所述拉紧螺杆穿接在该穿孔内。该方案中的穿孔一半开设在上一个拆分板,另一半开设在下一个拆分板上,这样现将拉紧螺杆放置在一半穿孔里,下一个拆分板上的另一半穿孔与之对接,形成整个穿孔,方便穿接。 在对应的上述第一横向压杆之间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二横向压杆,该第二横向压杆与所述第一横向压杆垂直,所述第二横向压杆分别与所述墙面支撑板的两个竖直端面接触,对应的第二横向压杆之间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这样设计之后,第二横向压杆使多个拆分板插接在一起后,不会分开。 上述竖向压杆与拆分板固定连接。采用该设计后,不需要专门架设竖向压杆,简化了流程,节约了时间。 上述竖向压杆为槽钢。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槽钢的强度高,支撑稳定性好。 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能充分使用现有材料快速架设墙体模板支撑结构,不需要重新定制生产,能够拆卸和组装的墙面支撑板,既能够进行大面积的支撑,也方便储存和运输,墙面支撑板之间的固定稳定、牢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和图2中紧固件4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拆分板1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墙面支撑板1,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I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压杆2,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I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一横向压杆3,该第一横向压杆3与所述墙面支撑板I平行,所述竖向压杆2位于该第一横向压杆3和墙面支撑板I之间,该第一横向压杆3与所述竖向压杆2接触,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I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4连接; 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出,所述紧固件4包括拉紧螺杆41,该拉紧螺杆41穿过两个所述墙面支撑板1,该拉紧螺杆41的两端分别穿出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I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在所述拉紧螺杆41的穿出端套接有紧固螺帽42,在该紧固螺帽42与第一横向压杆3之间设置有定位卡子43,该定位卡子43挂接在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上; 再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墙面支撑板I包括至少一个拆分板11,该拆分板11的一个竖直端面开设有竖向插槽11a,另一个竖直端面设置有竖向插销11b,所述拆分板11的竖向插销I Ib插接在下一个所述拆分板11的竖向插槽Ila内,在相邻两个所述拆分板11的插接部位开设有穿孔11c,该穿孔Ilc对半开设在相邻两个所述拆分板11上,所述拉紧螺杆41穿接在该穿孔Ilc内,所述竖向压杆2与拆分板11固定连接; 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之间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二横向压杆5,该第二横向压杆5与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垂直,所述第二横向压杆5分别与所述墙面支撑板I的两个竖直端面接触,对应的第二横向压杆5之间通过所述紧固件4连接; 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和第二横向压杆5均为圆管,所述竖向压杆2为槽钢。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墙面支撑板(1),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I)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压杆(2),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I)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一横向压杆(3),该第一横向压杆(3)与所述墙面支撑板(I)平行,所述竖向压杆(2)位于该第一横向压杆(3)和墙面支撑板(I)之间,该第一横向压杆(3)与所述竖向压杆(2)接触,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I)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⑶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包括拉紧螺杆(41),该拉紧螺杆(41)穿过两个所述墙面支撑板(I),该拉紧螺杆(41)的两端分别穿出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I)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在所述拉紧螺杆(41)的穿出端套接有紧固螺帽(42),在该紧固螺帽(42)与第一横向压杆(3)之间设置有定位卡子(43),该定位卡子(43)挂接在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墙面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体大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墙面支撑板(1),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1)的外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压杆(2),在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第一横向压杆(3),该第一横向压杆(3)与所述墙面支撑板(1)平行,所述竖向压杆(2)位于该第一横向压杆(3)和墙面支撑板(1)之间,该第一横向压杆(3)与所述竖向压杆(2)接触,两块所述墙面支撑板(1)外侧对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压杆(3)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刚,程晓波,葛俊升,陈本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晟茂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