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爬梯可收藏的半挂车,包括底架和两个后爬梯,底架后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两个后爬梯的空腔,两个后爬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空腔内,底架的后端对应两个空腔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爬梯使用时,打开活动门,将放置在空腔内的后爬梯拉出,一端着地即可;不使用时,只需将后爬梯推回空腔内,然后关上活动门即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爬梯可收放自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收起时不会像现有的后爬梯一样向前倾斜地固定在底架的后部,而是收藏在底架内,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半挂车
,具体涉及一种后爬梯可收藏的半挂车,包括底架和两个后爬梯,底架后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两个后爬梯的空腔,两个后爬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空腔内,底架的后端对应两个空腔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门。本技术的后爬梯使用时,打开活动门,将放置在空腔内的后爬梯拉出,一端着地即可;不使用时,只需将后爬梯推回空腔内,然后关上活动门即可。本技术的后爬梯可收放自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收起时不会像现有的后爬梯一样向前倾斜地固定在底架的后部,而是收藏在底架内,安全可靠。【专利说明】一种后爬梯可收藏的半挂车
本技术涉及半挂车
,具体涉及一种后爬梯可收藏的半挂车。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半挂车的后爬梯大多采用弹簧结构,通过人力并且借助弹簧的弹力使爬梯收起并放下,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点,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弹簧产生塑性变形造成弹力不够时,此时将爬梯收放会非常困难;当后爬梯收起时,后爬梯稍向前倾斜地固定在底架的后部,一旦弹簧装置损坏,后爬梯会向前或向后倒下,向前倒下会损坏装在底架上的货物,向后倒下时后爬梯会拖地,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爬梯可收藏的半挂车,该半挂车的后爬梯可收放自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后爬梯可收藏的半挂车,包括底架和两个后爬梯,底架后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两个后爬梯的空腔,两个后爬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空腔内,底架的后端对应两个空腔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门。 其中,所述后爬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空腔的后端均固定有凸柱,凸柱与凹槽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后爬梯前端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滚轮滑动连接于所述空腔内。 其中,所述活动门的一端与底架的后端铰接,活动门的另一端与底架通过锁扣组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后爬梯的后端固定有提手。 其中,所述底架呈Z字型,底架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板、中板和底板,顶板高于底板,中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垂直,还包括两个前爬梯,底板前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两个前爬梯的容置槽,两个前爬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容置槽内,前爬梯的前端固定有滑杆,中板的后端固定有滑动座,滑动座对应滑杆两端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滑杆与滑槽滑动连接,前爬梯的下方固定有驱动前爬梯的前端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前爬梯的前端连接。 其中,所述滑槽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槽。 其中,所述容置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前爬梯后端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动块,滑动块与条形槽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前爬梯前端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滑杆固定于支撑座的底部,滑杆两端的外围均套设有滑套,滑套与滑杆滑动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后爬梯使用时,打开活动门,将放置在空腔内的后爬梯拉出,一端着地即可;不使用时,只需将后爬梯推回空腔内,然后关上活动门即可。 本技术的后爬梯可收放自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收起时不会像现有的后爬梯一样向前倾斜地固定在底架的后部,而是收藏在底架内,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使用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5是本技术所述后爬梯未使用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所述后爬梯使用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所述后爬梯使用时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所述后爬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所述前爬梯未使用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所述前爬梯使用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所述前爬梯使用时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所述前爬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技术所述前爬梯未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技术所述前爬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底架、11—顶板、12—中板、13—底板、2—前爬梯、21—容置槽、22—滑杆、23—滑动座、24—滑槽、25—气缸、26—支撑槽、27支撑座、28—滑套、3—后爬梯、31 一空腔、32—活动门、33—锁扣组件、34—提手、35—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f 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见图f 8,一种后爬梯可收藏的半挂车,包括底架I和两个后爬梯3,底架I后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两个后爬梯3的空腔31,两个后爬梯3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空腔31内,底架I的后端对应两个空腔31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门32。 本技术的后爬梯3使用时,打开活动门32,将放置在空腔31内的后爬梯3拉出,一端着地即可;不使用时,只需将后爬梯3推回空腔31内,然后关上活动门32即可。 本技术的后爬梯3可收放自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收起时不会像现有的后爬梯3 —样向前倾斜地固定在底架I的后部,而是收藏在底架I内,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爬梯3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空腔31的后端均固定有凸柱,凸柱与凹槽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凹槽和凸柱,当本技术的后爬梯3使用时,凸柱会挡住凹槽前端的内侧壁,可以防止后爬梯3全部拉出而掉在地上。 本技术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空腔3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后爬梯3的前端均固定有凸柱,凸柱与凹槽滑动连接。当本技术的后爬梯3使用时,后爬梯3前端的凸柱会挡住凹槽后端的内侧壁,可以防止后爬梯3全部拉出而掉在地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爬梯3前端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35,滚轮35滑动连接于所述空腔31内。滚轮35可以为滚珠轴承,通过设置滚轮35,方便将后爬梯3的拉出或者推进空腔3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门32的一端与底架I的后端铰接,活动门32的另一端与底架I通过锁扣组件33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半挂车的后灯可以装设在活动门32上,当本技术的后爬梯3使用时,打开活动门32,将放置在空腔31内的后爬梯3拉出,一端着地即可;不使用时,只需将后爬梯3推回空腔31内,然后关上活动门32即可。 本技术另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活动门32为平开推拉门。平开推拉门可以向两侧推开,关闭时合上即可,类似现有的窗户开关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爬梯3的后端固定有提手34。提手34为固定于后爬梯3后端的可以弯曲的软质提手34,或者为固定于后爬梯3后端的可折叠的硬质提手34,可折叠可以通过中间铰接等方式实现,提手34的设置用于拉出后爬梯3,使用方便。 见图9?14,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架I呈Z字型,底架I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板11、中板12和底板13,顶板11高于底板13,中板12分别与顶板11和底板13垂直,还包括两个前爬梯2,底板13前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两个前爬梯2的容置槽21,两个前爬梯2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容置槽21内,前爬梯2的前端固定有滑杆22,中板12的后端固定有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爬梯可收藏的半挂车,包括底架和两个后爬梯,其特征在于:底架后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置两个后爬梯的空腔,两个后爬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空腔内,底架的后端对应两个空腔的位置设置有活动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凯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