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7446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它包括位于屋顶面层上处于种植区的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基质层及植被层,植被层、种植基质层、过滤层和蓄排水层共同由围墙围括形成花坛,在围墙中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贯穿的排水管,排水管位于围墙内的管口连接蓄排水层,所述排水管位于围墙外的管口作为溢水口与屋顶面层上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种植基质层中多余的水透过过滤层流至蓄排水层进行吸收,并在吸收饱和后通过排水管排至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排水,防止多余水分滞留;在干旱时,还能实现保水,保证植物生长环境,可使建筑物顶层具有冬暖夏凉的多重效果,有效保护建筑物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它包括位于屋顶面层上处于种植区的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基质层及植被层,植被层、种植基质层、过滤层和蓄排水层共同由围墙围括形成花坛,在围墙中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贯穿的排水管,排水管位于围墙内的管口连接蓄排水层,所述排水管位于围墙外的管口作为溢水口与屋顶面层上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种植基质层中多余的水透过过滤层流至蓄排水层进行吸收,并在吸收饱和后通过排水管排至排水口。本技术有利于排水,防止多余水分滞留;在干旱时,还能实现保水,保证植物生长环境,可使建筑物顶层具有冬暖夏凉的多重效果,有效保护建筑物屋面。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容易。【专利说明】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屋顶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屋顶生物种植不仅不占用绿化用地,而且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提高绿色覆盖率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21世纪绿化、美化城市的主要手段。屋顶生物种植不但能有效地减轻光、声污染和二次扬尘,又能吸废排氧、调节气候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更可以使屋顶减轻热胀冷缩,延长屋顶的使用寿命,使室内冬暖夏凉,而且屋顶生物种植还可以丰富城市绿化景观,营造城市的第二 “绿肺”。 现有屋顶生物种植主要以人类休闲活动和美化环境为主,同时还要考虑屋顶自身保温隔热功能,而且需要保证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屋面能够保水和顺利排除多余积水。现有屋顶生物种植大都采用花盆等简易装置,虽然成本很低,但是不能形成规模,浇灌维护也不方便。而利用排水板进行排水,需要对屋顶进行防水和阻根处理,施工较复杂,而且成本较高,建成后植物的养护成本也比较高,使得很多屋顶花园建立后并没有发挥其生态功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保水、有利于排水、能够保证植物生长环境且具有良好隔热效果的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屋顶面层上处于种植区的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基质层及植被层,所述植被层、种植基质层、过滤层和蓄排水层共同由围墙围括形成花坛,在所述围墙中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贯穿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围墙内的管口连接所述蓄排水层,所述排水管位于围墙外的管口作为溢水口与屋顶面层上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种植基质层中多余的水透过过滤层流至蓄排水层进行吸收,并在吸收饱和后通过排水管排至排水口。 本技术过滤层能够透过水分子,而不能通过种植基质层的土壤,因此在降雨和浇灌时能够让种植基质层中多余的水分流入蓄排水层中,蓄排水层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蓄排水层吸收饱和后,水会从蓄排水层通过排水管排出,有利于排水,防止了多余水分滞留;在干旱时,储蓄在蓄排水层中的水蒸发进入种植基质层,从而保持了种植基质层的水分,实现保水,保证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并可使建筑物顶层具有冬暖夏凉的多重效果,有效保护建筑物屋面,延长屋顶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容易,无需对屋顶进行特别的防水和阻根处理,由于将各种层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置,能够在屋顶有限空间内进行绿化,具备生物植坯隔热的优势,实现良好的隔热效果,可以省去设置常规的屋顶保温层。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所述蓄排水层和屋顶面层之间增设防水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铺设在所述屋顶的面层上,所述隔离层围括在所述围墙内。隔离层可以将种植区与屋顶结构层隔离,阻止水土流失,而且避免蓄排水层中的水流至屋顶面层上,从而防止了面层防水及排水效果较差时,也不会导致屋顶发生漏水现象。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花坛外且位于所述种植区中设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沿着花坛的外边沿延伸,所述溢水口靠近所述人行道的人行道砖下表面设置,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溢水口的下方。 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水管为2个以上,且所述排水管沿着所述围墙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 本技术所述花坛位于所述人行道的内侧,在所述人行道的外侧设有外围护栏。 本技术可以有以下实施方式: 所述围墙采用石或砖砌成。 所述蓄排水层采用海绵,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一定蓄水能力的材料。 所述种植基质层采用可再生土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⑴本技术过滤层能够透过水分子,而不能通过种植基质层的土壤,因此在降雨和浇灌时能够让种植基质层中多余的水分流入蓄排水层中,蓄排水层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当蓄排水层吸收饱和后,水会从蓄排水层通过排水管排出,有利于排水,防止了多余水分滞留;在干旱时,储蓄在蓄排水层中的水蒸发进入种植基质层,从而保持了种植基质层的水分,实现保水,保证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并可使建筑物顶层具有冬暖夏凉的多重效果,有效保护建筑物屋面,延长屋顶使用寿命。 ⑵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容易,无需对屋顶进行特别的防水和阻根处理,由于将各种层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置,能够在屋顶有限空间内进行绿化,具备生物植坯隔热的优势,实现良好的隔热效果,可以省去设置常规的屋顶保温层。 ⑶本技术实现了绿化及隔热一体化,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满足当前城市美化环境的要求,适合广泛应用于建筑屋顶绿化及保温隔热,适应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它包括位于屋顶面层上处于种植区的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防水的隔离层5、蓄排水层4、过滤层3、种植基质层2及植被层1,屋顶面层是防水层6,它涂覆在屋顶结构层7上,在本实施例中,蓄排水层4采用海绵,种植基质层2采用可再生土壤,过滤层3能够透过水分子,而不能通过种植基质层的土壤,隔离层5采用塑料膜,植被层可根据楼层的高度及当地的气候情况选择植物。植被层 1、种植基质层2、过滤层3、蓄排水层4和隔离层5共同由围墙10围括形成花坛14,隔离层5铺设在屋顶的面层上,隔离层5可以将种植区与屋顶结构层隔离,阻止水土流失,而且避免蓄排水层中的水流至屋顶面层上,从而防止了面层防水及排水效果较差时,也不会导致屋顶发生漏水现象。围墙10采用砖砌成,采用120 mm厚的墙体,双面贴砖装饰。在围墙10中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贯穿的排水管12,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2为2个以上,且排水管12沿着围墙10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布,排水管12位于围墙10内的管口连接蓄排水层4,排水管12位于围墙10外的管口作为溢水口 8与屋顶面层上的排水口 13相连通。种植基质层中多余的水可以透过过滤层流至蓄排水层进行吸收,并在吸收饱和后通过排水管排至排水口。 在花坛14外且位于种植区中设有人行道9,人行道9沿着花坛14的外边沿延伸,溢水口 8靠近人行道9的人行道砖91下表面设置,排水口 13位于溢水口 8的下方。花坛14位于人行道9的内侧,在人行道9的外侧设有外围护栏11。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在降雨和浇灌植被时,种植基质层中多余的水分可流入蓄排水层中,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顶生物节能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屋顶面层上处于种植区的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基质层及植被层,所述植被层、种植基质层、过滤层和蓄排水层共同由围墙围括形成花坛,在所述围墙中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贯穿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位于围墙内的管口连接所述蓄排水层,所述排水管位于围墙外的管口作为溢水口与屋顶面层上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种植基质层中多余的水透过过滤层流至蓄排水层进行吸收,并在吸收饱和后通过排水管排至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炳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莲田金属工程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