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极座属于机电技术领域,包括导电体、安装座、盖子、导电线,安装座上对称设计有两个安装筒;所述的导电体包括两根,且每根导电体两端均是对称弯曲成型并分别卡在安装筒两侧,各导电体两端头分别从两安装筒体顶端向下弯曲充当同极电极,导电体中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每根导电体充当电极外的某一处分别与导电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且采用两根导电体弯曲成型充当两个供电回路的同极电极,且仅两个固定点就可实现两组供电回路,固定点不易松动,结构可靠,加工成本低。适用于任何插入式供电的模式,且最主要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导电线可与交流或直流相连,取电方式不受限,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和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电极座属于机电
,包括导电体、安装座、盖子、导电线,安装座上对称设计有两个安装筒;所述的导电体包括两根,且每根导电体两端均是对称弯曲成型并分别卡在安装筒两侧,各导电体两端头分别从两安装筒体顶端向下弯曲充当同极电极,导电体中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每根导电体充当电极外的某一处分别与导电线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且采用两根导电体弯曲成型充当两个供电回路的同极电极,且仅两个固定点就可实现两组供电回路,固定点不易松动,结构可靠,加工成本低。适用于任何插入式供电的模式,且最主要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导电线可与交流或直流相连,取电方式不受限,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和应用价值。【专利说明】一种便携式电极座
本技术属于机电
,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电极座。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经常会外出游玩,尤其是在野外露营或钓鱼时,一旦夜晚来临,就会面临没有照明,或照明极不方便的问题,有时也需要对智能鱼漂进行插入式充电,这就需要一种携带方便,且连接插口通用的电极座。在现有技术中,用于上述场合的电极座只含有一个插入口,插入口的内侧面竖直安装有相对的两个电极片,两电极片分别固定在座体上,且分别与导电线相连,导电线可与外部电源通过接口连接。当用电泡等照明设备、或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将设备的电极片插入供电口中,使设备的电极片与插入口处竖直对应安装的电极片接触,则实现对照明设备或对充电设备的供电。 在现有技术中,插入式充电以其较方便操作而获得广泛应用,但在制作时,插入式的电极座,竖直安装的每个电极片均需要固定安装,组装时较麻烦;且在使用过程中,因组装过程中的电极片单独固定(多采用固定座或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使用次数较多后,固定处松动,容易出现电极座的电极片与设备的电极片接触不良,甚至不能使用的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插入式连接,当电极座发生倾斜或者震动时,会使电极座与设备之间产生相对运动,造成设备脱离电极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成本低廉、接触好、可靠性高的便携式电极座。 一种便携式电极座,包括导电体、安装座、盖子、导电线,其特征在于:安装座上对称设计有两个安装筒;所述的导电体包括两根,且每根导电体两端均是对称弯曲成型并分别卡在安装筒两侧,各导电体两端头分别从两安装筒体顶端向下弯曲充当同极电极,导电体中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每根导电体充当电极外的某一处分别与导电线连接;盖子与安装座相匹配,可扣装在安装座上,且盖子使导电体充当电极的部分裸露出来;同一个安装筒的两端的导电体分别与各自连接的导电线形成供电回路;两个安装筒之间的导电体形成并联的供电电路。 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方便,且采用两根导电体弯曲成型充当两个供电回路的同极电极,且仅两个固定点就可实现两组供电回路,固定点不易松动,结构可靠,加工成本低。适用于任何插入式供电的模式,且最主要的优点是携带方便,导电线可与交流或直流相连,取电方式不受限,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和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电极座的立体图; 图2为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3为便携式电极座的俯视图; 图4为安装座的俯视图; 图5为便携式电极座的正视图; 图6为安装座的正视图; 图7为导电体弯曲结构图; 图中:1.盖子2.供电口 3.接口 4.弹性卡孔5.固定体嵌入孔6.卡槽 7.安装筒8.固定压板9.安装座10.连接孔11.卡口 12.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便携式电极座,包括导电体12、安装座9、盖子1、导电线,其特征在于:安装座9上对称设计有两个安装筒7 ;所述的导电体12包括两根,且每根导电体12两端均是对称弯曲成型并分别卡在安装筒7两侧,各导电体12两端头分别从两安装筒体顶端向下弯曲充当同极电极,导电体12中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9上;每根导电体12充当电极外的某一处分别与导电线连接;盖子I与安装座9相匹配,可扣装在安装座9上,且盖子I使导电体12充当电极的部分裸露出来;同一个安装筒7的两端的导电体12分别与各自连接的导电线形成供电回路;两个安装筒7之间的导电体形成并联的供电电路。 本技术的结构可配合开发出一系列的插入式取电设备,且通过导电体12与安装座9的配合,并利用盖子I进行扣装,安装筒7与盖子I形成两个并联的供电口 2,一根导电体12只需要一个点固定在安装座上,两个插入式供电口 2只需要两次固定安装就可实现对两根导电体的固定,且导电体12弯曲成型后卡接在卡槽上,导电体12的靠近两端头部分分别充当电极,使用时,设备插入供电口 2后,对导电体12的力的作用间接作用于导电体12的固定点,导电体12的固定点不易松动,保证充当电极的导电体与设备之间具有更好的接触效果。 插入式取电设备使用方便,但存在插入式与电极座之间的相对稳定性差,当电极座受外界环境影响发生摇摆或震动时,设备极容易从电极座中脱出,为此,本技术特别设计了软固定的模式,其具体结构为:在安装座9的底部设计有固定体嵌入孔5,在孔中嵌入磁铁或可与磁铁相吸附的金属;对应的照明或充电设备插入供电口的底部也对应设计有嵌入孔,嵌入可与磁铁相吸附的金属或磁铁,则电极座与设备之间形成磁力相吸固定。 上述软固定的模式实现了电极座与设备之间的固定,但电极座本身的稳定性差,为使电极座本身相对于安放电极座的位置不易发生相对运动,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的电极座上嵌入磁铁,对应的在设备底部嵌入可与磁铁相吸附的金属。则电极座可吸附在任意的可与磁铁之间产生吸附力的场合,应用不受限,如粘在有铁板的墙壁上,汽车的金属配件上。 针对导电体,其在弯曲成型中只要实现端头充当电极即可,但为使其形状更合理,插入过程中导电体12端头对导电体固定点的间接作用力更小,所述的导电体的形状优选如下形状:将导电体12的两端对称向上弯曲,再向外弯曲、最后向下弯曲,形成倒U形结构,导电体的倒U形的顶部连接处形成卡口 11,导电体12两端的卡口 11分别卡接在两个安装筒7上,另一根导电体12的两端也分别卡接在两个安装筒7另一侧。 上述导电体的弯曲方式还可以在导电体12的端头与卡口之间的某一处,再向外弯曲形成凸起的触点。该凸起的触点使导电体与设备之间的连通从线与线之间的接触变成线与点之间的接触,可保证导电体与设备之间的电接触更好。 所述的导电体12采用具有弹性的导电体,可使导电体12充当电极的部分与插入设备间的接触更好。 由导电体12充当电极时,其端头处翘起,在端头处对用电设备的电极片施加的力较大,为避免设备电极片的损伤,本技术还在与安装筒内导电体竖直对应的位置设计有弹性卡孔4,则导电体12的端头卡在该弹性卡孔4内。当插入设备,导电体端头处向卡口内部伸展,当取出设备,导电体恢复原形状。 为便于安装,在安装座9的每个安装筒体的顶部对称加工有两个卡槽6,两筒体之间的卡槽6位置也对称,则导电体的卡口 11卡接在卡槽6上,使导电体12的位置不会因使用而在安装筒7的顶部窜动。 该电极座的导电体连接导电线后,导电线通过接口 3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电极座,包括导电体(12)、安装座(9)、盖子(1)、导电线,其特征在于:安装座(9)上对称设计有两个安装筒(7);所述的导电体(12)包括两根,且每根导电体(12)两端均是对称弯曲成型并分别卡在安装筒(7)两侧,各导电体(12)两端头分别从两安装筒体顶端向下弯曲充当同极电极,导电体(12)中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9)上;每根导电体(12)充当电极外的某一处分别与导电线连接;盖子(1)与安装座(9)相匹配,可扣装在安装座(9)上,且盖子(1)使导电体(12)充当电极的部分裸露出来;同一个安装筒(7)的两端的导电体(12)分别与各自连接的导电线形成供电回路;两个安装筒(7)之间的导电体形成并联的供电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振黔,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智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