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志铭专利>正文

用于扳手的旋转式握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7310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7:46
一种用于扳手的旋转式握柄,包含有一固定杆、一第一柄身,以及一第二柄身,第一柄身的一端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固定杆的一端,第一柄身的另一端供一扳手头固定,第二柄身的一端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固定杆的另一端,第二柄身的另一端供另一扳手头固定,如此通过第一、第二柄身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该二扳手头之间的相对角位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扳手的旋转式握柄,包含有一固定杆、一第一柄身,以及一第二柄身,第一柄身的一端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固定杆的一端,第一柄身的另一端供一扳手头固定,第二柄身的一端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固定杆的另一端,第二柄身的另一端供另一扳手头固定,如此通过第一、第二柄身之间的相对转动,使得该二扳手头之间的相对角位置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专利说明】用于扳手的旋转式握柄
本技术与扳手有关,尤指一种用于扳手的旋转式握柄。
技术介绍
一般常见的扳手主要是在握柄的两端分别接设一扳手头,通过对握柄施力即能通过其中一个扳手头对螺栓、螺帽或其他类似的工件进行锁紧或旋松的动作。 然而,一般扳手的握柄都是属于固定式的结构,所以在狭窄的操作空间内或者在周围有其他结构物的阻挡下进行操作时,使用者就必须通过握柄不断地改变握持角度,才能使扳手头跟与其相配合的工件确实地套接在一起,如此的操作方式势必会对使用者造成相当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扳手的旋转式握柄,其能根据实际需要对与其相配合的扳手头的操作角度进行调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扳手的旋转式握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固定杆; —第一柄身,具有一第一内端面、至少二自该第一内端面往内凹陷的定位孔、一背对该第一内端面的第一外端面,以及一介于该第一内、外端面之间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一柄身通过该第一安装槽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该固定杆的一端;以及 —第二柄身,具有一第二内端面、至少一由该第二内端面往外凸伸的定位柱、一背对该第二内端面的第二外端面,以及一介于该第二内、外端面之间的第二安装槽,该第二柄身通过该第二安装槽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该固定杆的另一端,并且通过该定位柱可选择地插设于该第一柄身的其中一该定位孔内。 其中该第一安装槽自该第一内端面朝该第一外端面的方向呈阶梯状延伸而形成有一抵接面,该固定杆具有一杆头与一连接该杆头的杆身,该杆身套设有一复位弹性件,该复位弹性件顶抵于该固定杆的杆头与该抵接面之间 其中该第二安装槽自该第二内端面朝该第二外端面的方向呈阶梯状延伸。 还包含有一第一矩形固定块与一第二矩形固定块,该第一矩形固定块固定于一第一矩形固定槽内,该第一矩形固定槽自该第一柄身的第一外端面朝该第一柄身的第一内端面的方向延伸且衔接该第一柄身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二矩形固定块固定于一第二矩形固定槽内,该第二矩形固定槽自该第二柄身的第二外端面朝该第二柄身的第二内端面的方向延伸且衔接该第二柄身的第二安装槽。 其中该定位孔的数目为四,该四定位孔以该第一安装槽为中心而呈等角度排列。 其中该第二柄身的定位柱的数目等于该第一柄身的定位孔的数目,该二定位柱分别插设于一该定位孔内。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能根据实际需要对与其相配合的扳手头的操作角度进行调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技术配合扳手头使用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 图4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第一柄身的定位孔与第二柄身的定位柱相互分离的状态。 图5为本技术的横向剖视图,主要显示第二柄身的定位柱插设于第一柄身的其中一个定位孔的状态。 图6类同于图5,主要显不第二柄身的定位柱插设于第一柄身的另外一个定位孔的状态。 图7为本技术配合扳手头使用的另一使用示意图,主要显示第一、第二柄身之间相对转动后的状态。 图8为本技术配合套筒使用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旋转式握柄10包含有一固定杆20、一第一柄身30,以及一第二柄身40。 固定杆20具有一杆身22,杆身22的一端与一杆头24连接,杆身22的另一端延伸出一螺纹尾部26。 如图2及图3所不,第一柄身30具有一第一内端面31、一背对第一内端面31的第一外端面32、一介于第一内、外端面31、32之间的第一安装槽33,以及一介于第一内、夕卜端面31、32之间的第一矩形固定槽34,其中的第一安装槽33自第一内端面31朝第一外端面32的方向呈阶梯状延伸而形成有一抵接面332,如图3所示,第一矩形固定槽34自第一外端面32朝第一内端面31的方向延伸且衔接第一安装槽33。此外,如图3及图5所示,第一柄身30更具有四个定位孔35,所述定位孔35自第一内端面31往内凹陷且以第一安装槽33为中心而呈等角度排列。 第二柄身40具有一第二内端面41、一背对第二内端面41的第二外端面42、一介于第二内、外端面41、42之间的第二安装槽43,以及一介于第二内、外端面41、42之间的第二矩形固定槽44,其中的第二安装槽43自第二内端面41朝第二外端面42的方向呈阶梯状延伸,第二矩形固定槽44自第二外端面42朝第二内端面41的方向延伸且衔接第二安装槽43。此外,第二柄身40更具有一定位柱45,定位柱45自第二内端面41往外凸伸而出,用以插设于第一柄身30的其中一个定位孔35内,然而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二柄身40的定位柱45的数目可以增加为与第一柄身30的定位孔35的数目相同,使所述定位柱45分别插设于一个定位孔35内,如此可以达到相同的功效。 在组装时,固定杆20自第一柄身30的第一安装槽33穿设于第二柄身40的第二安装槽43内,再通过一螺帽16锁设于固定杆20的螺纹尾部26即完成三者之间的组装。在组装完成之后,当第二柄身40的定位柱45插设于第一柄身30的其中一个定位孔35内时,第一、第二柄身30、40无法相对固定杆20转动,当第二柄身40的定位柱45脱离第一柄身30的定位孔35时,第一、第二柄身30、40即能分别相对固定杆20转动。此外,为了让第二柄身40的定位柱45保持在插设于第一柄身30的定位孔35的状态,通过将一复位弹性件50套设于固定杆20的杆身22且顶抵于固定杆20的杆头24与第一柄身30的抵接面332之间,使复位弹性件50对第一柄身30提供复位弹力。 另一方面,本技术更提供有一第一矩形固定块60与一第二矩形固定块70,第一矩形固定块60塞设于第一柄身30的第一矩形固定槽34内且通过一第一栓件80加以固定,第一栓件80穿设于第一柄身30的一第一径向穿孔36与第一矩形固定块60的一第三径向穿孔62内,第二矩形固定块70塞设于第二柄身40的第二矩形固定槽44内且通过一第二栓件82加以固定,第二栓件82穿设于第二柄身40的一第二径向穿孔46与第二矩形固定块70的一第四径向穿孔72内。此外,第一矩形固定块60具有一第一嵌槽64,用以供一扳手头12嵌设固定,第二矩形固定块70具有一第二嵌槽74,用以供另一扳手头14嵌设固定。 假如要调整两支扳手头12、14之间的相对角度时,首先同时对第一、第二柄身30、40施以拉力,使第一柄身30的定位孔35与第二柄身40的定位柱45之间互相分离,如图4所示,同时让固定杆20的杆头24挤压复位弹性件50,接着即可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柄身30或第二柄身40旋转适当的角度,以改变两支扳手头12、14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扳手的旋转式握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固定杆;一第一柄身,具有一第一内端面、至少二自该第一内端面往内凹陷的定位孔、一背对该第一内端面的第一外端面,以及一介于该第一内、外端面之间的第一安装槽,该第一柄身通过该第一安装槽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该固定杆的一端;以及一第二柄身,具有一第二内端面、至少一由该第二内端面往外凸伸的定位柱、一背对该第二内端面的第二外端面,以及一介于该第二内、外端面之间的第二安装槽,该第二柄身通过该第二安装槽可转动地且可轴向移动地套设于该固定杆的另一端,并且通过该定位柱可选择地插设于该第一柄身的其中一该定位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志铭
申请(专利权)人:章志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