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它包括底板(1)、底座(2)、压头(3)、滑动柱(4)和工件(10),所述的底座(2)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的底座(2)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所述的第一孔(5)和第三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孔(6)的直径,所述的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二孔(6)和第三孔(7)内,所述的滑动柱(4)与底板(1)之间设有弹簧(13),所述的压头(3)贴合在底座(2)的上表面,所述的压头(3)内设有第四孔(8)和第五孔(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提供一种成本低、安装定位精准度要求低且不容易压偏、报废率低、结构简单的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它包括底板(1)、底座(2)、压头(3)、滑动柱(4)和工件(10),所述的底座(2)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的底座(2)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所述的第一孔(5)和第三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孔(6)的直径,所述的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二孔(6)和第三孔(7)内,所述的滑动柱(4)与底板(1)之间设有弹簧(13),所述的压头(3)贴合在底座(2)的上表面,所述的压头(3)内设有第四孔(8)和第五孔(9),本技术提供提供一种成本低、安装定位精准度要求低且不容易压偏、报废率低、结构简单的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专利说明】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装,尤其是涉及一种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
技术介绍
衬套灌油后需要对其进行压装橡胶、压倒角R以及对衬套进行缩颈处理,据现有技术,对衬套进行这三步处理用的专门的设备,这三道工序整成了一道工序,对于小批量衬套的压装处理来说,成本太高,且三道工序在同一设备上完成,衬套的安装定位精准度要求高,很难准确定位,对于压倒角R来说,倒角R容易压偏,报废率高,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安装定位精准度要求低且不容易压偏、报废率低、结构简单的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 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它包括底板、底座、压头、滑动柱和工件,所述的底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的底座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的第一孔和第三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的滑动柱滑动配合在第二孔和第三孔内,所述的滑动柱与底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的压头贴合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的压头内设有第四孔和第五孔,所述的第四孔的直径大于第五孔的直径,所述的工件上部分位于第四孔内,工件下部分位于第五孔内,所述的滑动柱内设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伸入在工件内。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滑动柱滑动配合在第二孔和第三孔内,利用压头与底座相互配合,来实现工件倒R角,弹簧的作用是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同时也能将工件顶出,成本低、安装定位精准度要求低,有定位柱,不容易压偏、报废率低、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头设有第六孔,所述的第六孔位于第五孔上方,所述的第六孔设有螺纹,方便把螺杆插入第六孔,方便把压头拆卸和安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技术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的俯视图。 其中,1、底板,2、底座,3、压头,4、滑动柱,5、第一孔,6、第二孔,7、第三孔,8、第四孔,9、第五孔,10、工件,11、定位柱,12、第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它包括底板1、底座2、压头 3、滑动柱4和工件10,所述的底座2固定在底板I上,所述的底座2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所述的第一孔5和第三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孔6的直径,所述的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二孔6和第三孔7内,所述的滑动柱4与底板I之间设有弹簧13,所述的压头3贴合在底座2的上表面,所述的压头3内设有第四孔8和第五孔9,所述的第四孔8的直径大于第五孔9的直径,所述的工件10上部分位于第四孔8内,工件10下部分位于第五孔9内,所述的滑动柱4内设有定位柱11所述的定位柱11伸入在工件10内,本技术的优点是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二孔6和第三孔7内,利用压头3与底座3相互配合,来实现工件10倒R角,弹簧13的作用是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同时也能将工件顶出,成本低、安装定位精准度要求低,有定位柱11,不容易压偏、报废率低、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头3设有第六孔12,所述的第六孔12位于第五孔9上方,所述的第六孔12设有螺纹,方便把螺杆插入第六孔12,方便把压头3拆卸和安装。 具体来说,本技术针对的是对衬套进行倒R角,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二孔6和第三孔7内,第三孔7起导向作用,工件10位于第一孔5和第四孔8内,当把工件10放入第一孔5内,同时定位柱11伸入在工件10内,滑动柱4运动到与第一孔5底平面平行的位置,弹簧13被压缩,再把压头3压在底座2的上表面,第四孔8套在工件10的上部分,第四孔8与第五孔9的台阶用于压倒角R,成本低、安装定位精准度要求低且不容易压偏、报废率低、结构简单。 以上就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I)、底座(2)、压头(3)、滑动柱(4)和工件(10),所述的底座(2)固定在底板(I)上,所述的底座(2)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所述的第一孔(5)和第三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孔(6)的直径,所述的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二孔(6)和第三孔(7)内,所述的滑动柱(4)与底板(I)之间设有弹簧(13),所述的压头(3)贴合在底座(2)的上表面,所述的压头(3)内设有第四孔(8)和第五孔(9),所述的第四孔(8)的直径大于第五孔(9)的直径,所述的工件(10)上部分位于第四孔(8)内,工件(10)下部分位于第五孔(9)内,所述的滑动柱(4)内设有定位柱(11)所述的定位柱(11)伸入在工件(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头(3)设有第六孔(12),所述的第六孔(12)位于第五孔(9)上方,所述的第六孔(12)设有螺纹。【文档编号】B23P19/02GK203945091SQ201420425038【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专利技术者】金海峰, 焦斌, 齐智伟 申请人:宁波金凌中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衬套灌油倒R角工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1)、底座(2)、压头(3)、滑动柱(4)和工件(10),所述的底座(2)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的底座(2)内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所述的第一孔(5)和第三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孔(6)的直径,所述的滑动柱(4)滑动配合在第二孔(6)和第三孔(7)内,所述的滑动柱(4)与底板(1)之间设有弹簧(13),所述的压头(3)贴合在底座(2)的上表面,所述的压头(3)内设有第四孔(8)和第五孔(9),所述的第四孔(8)的直径大于第五孔(9)的直径,所述的工件(10)上部分位于第四孔(8)内,工件(10)下部分位于第五孔(9)内,所述的滑动柱(4)内设有定位柱(11)所述的定位柱(11)伸入在工件(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海峰,焦斌,齐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金凌中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