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传感多路阀。解决了现有多路阀大负载执行机构和小负载执行机构不能同时操作的问题。它包括阀体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分流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二分流阀;第一压力补偿器,第一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一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二压力补偿器,第二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二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三压力补偿器,第三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三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四压力补偿器,第四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四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的匹配流量、压力、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节能高效,同时多个机械同时动作而流量又不受负载影响。(*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负载传感多路阀。解决了现有多路阀大负载执行机构和小负载执行机构不能同时操作的问题。它包括阀体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分流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二分流阀;第一压力补偿器,第一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一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二压力补偿器,第二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二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三压力补偿器,第三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三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四压力补偿器,第四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四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本技术可以有效的匹配流量、压力、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节能高效,同时多个机械同时动作而流量又不受负载影响。【专利说明】负载传感多路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路阀,具体涉及一种负载传感多路阀。
技术介绍
起重机工作时利用吊臂吊起重物,然后依靠转台将重物从一个位置转移至另外一个位置完成工作任务,主要动作包括主卷扬、副卷扬、变幅和伸缩,这些动作在实际作业时一般会要求两个动作能同步实现,即所谓的复合动作。这几个动作一般集成在主阀上(称为多路换向阀)。多路换向阀是起重机液压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决定了主卷扬、副卷扬、变幅和伸缩四大动作的效率以及整机的耗能水平。 现有的起重机液压系统通常有两个油泵供油,即分别多路换向阀的对第一阀组、第二阀组进行供油,所述的第一阀组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一分流阀,所述的第二阀组包括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二分流阀;普通的多路阀没有负载补偿功能,系统卸荷时依靠主溢流阀卸荷,作业中做复合动作时油液都流向负载低的执行机构,故负载高的执行机构就停止了工作,或泵提供给系统的流量不饱和时,需求大流量的执行机构也会停止工作,实现不了复合动作。在起重机提升重物时,主卷和副卷的供油有时候会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起重时,有时候油压分配不合理,主卷或者副卷单独工作时,油压仍然平均分配或油液流向负载低的执行机构。同时现有的多路阀通常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加工困难,且采用片式阀组装而成,泄露点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多路阀大负载执行机构和小负载执行机构不能同时操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负载传感多路阀。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载传感多路阀,包括阀体,集成第一阀组、第二阀组,所述的第一阀组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一分流阀,所述的第二阀组包括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二分流阀;进一步包括合流阀,用于导通所述第一阀组和第二阀组的压力油路;第一压力补偿器,进油口与第一阀组的压力油路相连且其出油口与第一控制阀相连通,第一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一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二压力补偿器,进油口与第一阀组的压力油路相连且其出油口与第二控制阀相连通,第二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二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三压力补偿器,进油口与第二阀组的压力油路相连且其出油口与第三控制阀相连通,第三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三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四压力补偿器,进油口与第二阀组的压力油路相连且其出油口与第四控制阀相连通,第四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四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包括第一梭阀,进油口与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的信号油口相连通,出油口与第一分流阀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二梭阀,进油口与第一梭阀的出油口、第三控制阀的信号油口相连通;第三梭阀,进油口与第二梭阀的出油口、第四控制阀的信号油口相连通,出油口与第二分流阀的反馈油口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控制梭阀,进油口与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的信号油口相通,出油口与合流阀上的反馈油口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阀组和第二阀组的压力油路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合流阀的出油口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阀组上并联有第一溢流阀;所述的第二阀组上并联有第二溢流阀。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阀体采用压铸一体铸造成型。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控制阀的第一阀杆上设有第一环形切槽和第一过油槽。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控制阀的第二阀杆上设有第二环形切槽和第二过油槽。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均采用液控换向阀。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压力补偿器,使得多路阀在供油的时候,能根据负载的状况调节不同端的输出油压,使得多个机械同时动作而流量又不受负载影响,从而使得起重机的油压系统能可靠的、有效的、快速的用于工作中,可以有效的匹配流量、压力、动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节能高效。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便于操作等优点。本负载传感多路阀在系统中设置了第一、第二分流阀和多个压力补偿器,系统卸荷依靠设置小压差的分流阀,作业时,压力补偿器又可以有效的分配各联间所需的流量来使执行机构工作,能有效防止某一机构停止工作。本技术能做到系统节能,多个执行机构同时动作,流量与负载无关,微调性能好,解决了系统流量不饱和时(泵供给的流量小于执行机构所需流量),大负载执行机构和小负载执行机构不能同时操作的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附图1的的俯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A-A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1中B-B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5为附图1中C-C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6为附图1中D-D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7为附图1中E-E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8为附图1中T-T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9为附图1中V-V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液压原理图。 图中,1、第一控制阀;2、第二控制阀;3、第三控制阀;4、第四控制阀;51、第一分流阀;52、第二分流阀;6、合流阀;71、第一压力补偿器;72、第二压力补偿器;73、第三压力补偿器;74、第四压力补偿器;81、第一梭阀;82、第二梭阀;83、第三梭阀;84、控制梭阀;9、单向阀;101、第一溢流阀;102、第二溢流阀;11、第一阀杆;111、第一环形切槽;112、第一过油槽;12、第二阀杆;121、第二环形切槽;122、第二过油槽;13、阀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结合图2、3、4、5、6、7、8、9、10所示,一种负载传感多路阀,包括阀体13,集成第一阀组、第二阀组,所述的第一阀组包括第一控制阀1、第二控制阀2和第一分流阀51,所述的第二阀组包括第三控制阀3、第四控制阀7和第二分流阀52 ;本技术的多路阀用于起重机的液压系统中;第一控制阀为主卷控制阀;第二控制阀为副卷控制阀;第三控制阀为变幅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为伸缩控制阀;其中为主卷控制阀、副卷控制阀、变幅控制阀、伸缩控制阀在油路上相并联。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一控制阀1、第二控制阀2、第三控制阀3、第四控制阀4均采用液控换向阀。 其中,第一分流阀51的进油口与压力油口 P2相连通,出油口与油箱相连通,第二分流阀52进油口与压力油口 Pl相连通,出油口与油箱相连通。 合流阀6,用于导通所述第一阀组和第二阀组的压力油路;具体的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传感多路阀,包括:阀体,集成第一阀组、第二阀组,所述的第一阀组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一分流阀,所述的第二阀组包括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二分流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合流阀,用于导通所述第一阀组和第二阀组的压力油路;第一压力补偿器,进油口与第一阀组的压力油路相连且其出油口与第一控制阀相连通,第一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一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二压力补偿器,进油口与第一阀组的压力油路相连且其出油口与第二控制阀相连通,第二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二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三压力补偿器,进油口与第二阀组的压力油路相连且其出油口与第三控制阀相连通,第三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三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第四压力补偿器,进油口与第二阀组的压力油路相连且其出油口与第四控制阀相连通,第四控制阀的信号油口与第四压力补偿器的反馈油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洪,王震山,史浙安,魏新焕,
申请(专利权)人:圣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圣邦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