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包括底盖板、旋流器安装箱体、上盖板、微旋流器、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底流腔出料口、溢流腔出料口、进料腔进料管。偶数个微旋流器均匀安装在密闭的箱体中,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分别将旋流器安装箱体合理分割为溢流腔、进料腔、过渡腔、底流腔,溢流腔位于第一层、进料腔位于第二层、过渡腔位于第三层、底流腔位于第四层;溢流腔出料管与溢流腔连通,进料腔进料管与进料腔连通,底流腔出料管与底流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安装接口简单,降低了管道安装的难度,组合装置的分离性能好,而且处理量可调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包括底盖板、旋流器安装箱体、上盖板、微旋流器、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底流腔出料口、溢流腔出料口、进料腔进料管。偶数个微旋流器均匀安装在密闭的箱体中,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分别将旋流器安装箱体合理分割为溢流腔、进料腔、过渡腔、底流腔,溢流腔位于第一层、进料腔位于第二层、过渡腔位于第三层、底流腔位于第四层;溢流腔出料管与溢流腔连通,进料腔进料管与进料腔连通,底流腔出料管与底流腔连通。本技术的优点是:安装接口简单,降低了管道安装的难度,组合装置的分离性能好,而且处理量可调节。【专利说明】—种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旋流分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旋流分离器广泛应用于固液分离、液液分离、分级、浓缩等领域,旋流分离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体积紧凑、安装和维护成本低。近年来,旋流分离器在矿产加工处理、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电化学、纺织和纸浆、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和其它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用的大直径单管旋流器能够分离的最小颗粒是25μπι左右。对于更为细小的颗粒(例如小于10 μ m),传统的旋流器就显得能力不足。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在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工程领域,需要分离的微细颗粒的直径越来越小,对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单管大直径旋流器的进料口、溢流口、底流口是三个不同的布局方向,因为单管旋流器布局简单,进料口、溢流口、底流口可按照其自身布局进行直接连接。如果是针对微细颗粒的分离,应采用并联多管微旋流器的方法才能完成分离任务。如果为每个微旋流器的进料口、溢流口、底流口单独连接管道将造成连接管路极其复杂的局面,增加了工程安装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管微旋流器并联组合情况下的进料口、溢流口、底流口的布局。以解决旋流器管路复杂、安装难度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包括底盖板、旋流器安装箱体、上盖板、微旋流器、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底流腔出料管、溢流腔出料管、进料腔进料管。 偶数个微旋流器均匀安装在密闭的箱体中,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分别将旋流器安装箱体合理分割为溢流腔、进料腔、过渡腔、底流腔,溢流腔位于第一层、进料腔位于第二层、过渡腔位于第三层、底流腔位于第四层;溢流腔出料管与溢流腔连通,进料腔进料管与进料腔连通,底流腔出料管与底流腔连通。旋流器安装箱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底流腔出料管、溢流腔出料管以及进料腔进料管均为圆筒形。 所述底盖板,其形状为长方形薄板,在其长度方向的轴对称线上开有三个圆孔。 所述微旋流器以旋流器安装箱体长度方向的轴对称线对称分布,轴对称线每一侧的微旋流器数量均为2个或2个以上。 本技术的优点是: 1、底流腔出料口、溢流腔出料口、进料腔进料口均与底盖板连通,安装接口简单,降低了管道安装的难度。 2、由于采用多个微旋流器组合的形式,装置的分离性能好,而且处理量可调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B向视图。 图中: 1、底盖板;2、旋流器安装箱体;3、上盖板;4、微旋流器;5、溢流腔隔板;6、进料腔隔板;7、底流腔隔板;8、底流腔出料管;9、溢流腔出料管;10、进料腔进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从图1至图3可知,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由底盖板、旋流器安装箱体、上盖板、微旋流器、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底流腔出料口、溢流腔出料口、进料腔进料管等组成。 利用本技术的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进行轻相物质和重相物质分离的过程如下: 将偶数个微旋流器均匀安装在旋流器安装箱体中。溢流腔隔板与上盖板形成密闭的溢流腔,溢流腔隔板与进料腔隔板形成密闭的进料腔,底流腔隔板和底盖板形成密闭的底流腔。一定压力的待分离混合物通过进料腔进料管引导进入进料腔,然后待分离混合物进入多个微旋流器内部进行分离,轻相物质通过微旋流器溢流口进入旋流器安装箱体的溢流腔,重相物质通过微旋流器底流口进入旋流器安装箱体的底流腔。多个微旋流器的溢流物质汇集在溢流腔中,通过溢流腔出料管导出到旋流器安装箱体外部;多个微旋流器的底流物质汇集在底流腔中,通过底流腔出料管导出到旋流器安装箱体外部。 旋流器安装箱体的底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轴对称线上开有圆孔,溢流腔出料管、底流腔出料管、进料腔进料管安装在底盖板的圆孔内。溢流腔出料管、底流腔出料管、进料腔进料管同一个方向布置,安装接口简单,旋流器工艺操作也非常便捷。当待分离混合物的处理量增加时,只需根据要求并联更多的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就可提高处理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包括底盖板、旋流器安装箱体、上盖板、微旋流器、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底流腔出料管、溢流腔出料管、进料腔进料管;偶数个微旋流器均匀安装在密闭的箱体中,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分别将旋流器安装箱体合理分割为溢流腔、进料腔、过渡腔、底流腔,溢流腔位于第一层、进料腔位于第二层、过渡腔位于第三层、底流腔位于第四层;溢流腔出料管与溢流腔连通,进料腔进料管与进料腔连通,底流腔出料管与底流腔连通;旋流器安装箱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底流腔出料管、溢流腔出料管以及进料腔进料管均为圆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板,其形状为长方形薄板,在其长度方向的轴对称线上开有三个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旋流器以旋流器安装箱体长度方向的轴对称线对称分布,轴对称线每一侧的微旋流器数量均为2个或2个以上。【文档编号】B04C5/28GK203944481SQ201420241375【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专利技术者】俞建峰, 蒋建忠 申请人:江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管微旋流器组合装置,包括底盖板、旋流器安装箱体、上盖板、微旋流器、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底流腔出料管、溢流腔出料管、进料腔进料管;偶数个微旋流器均匀安装在密闭的箱体中,溢流腔隔板、进料腔隔板、底流腔隔板分别将旋流器安装箱体合理分割为溢流腔、进料腔、过渡腔、底流腔,溢流腔位于第一层、进料腔位于第二层、过渡腔位于第三层、底流腔位于第四层;溢流腔出料管与溢流腔连通,进料腔进料管与进料腔连通,底流腔出料管与底流腔连通;旋流器安装箱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底流腔出料管、溢流腔出料管以及进料腔进料管均为圆筒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峰,蒋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