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主要解决现有手动控制由于操作机构的结构所限,在使用时容易损坏,导致手自换向时,切换不灵活的问题。该闸阀包括箱体、导向杆、升降螺母、升降螺杆、柱销以及操作手轮,导向杆穿过箱体与阀杆相连接,升降螺杆固定于导向杆外围,升降螺母可旋转的安装于箱体内并与螺杆外围相配合,升降螺母通过传动机构与操作手轮传动配合,导向杆设有伸出箱体的延展部,升降螺杆外设有与延展部相配合的连接部,延展部、连接部上均设有相对应的通孔,柱销穿过通孔构成阀杆与升降螺母周向联动连接。该手自控制闸阀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闸阀在使用时,具有操作省力、省时以及不易损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主要解决现有手动控制由于操作机构的结构所限,在使用时容易损坏,导致手自换向时,切换不灵活的问题。该闸阀包括箱体、导向杆、升降螺母、升降螺杆、柱销以及操作手轮,导向杆穿过箱体与阀杆相连接,升降螺杆固定于导向杆外围,升降螺母可旋转的安装于箱体内并与螺杆外围相配合,升降螺母通过传动机构与操作手轮传动配合,导向杆设有伸出箱体的延展部,升降螺杆外设有与延展部相配合的连接部,延展部、连接部上均设有相对应的通孔,柱销穿过通孔构成阀杆与升降螺母周向联动连接。该手自控制闸阀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闸阀在使用时,具有操作省力、省时以及不易损坏等优点。【专利说明】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指一种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
技术介绍
目前,需要管道系统由直行程气缸执行器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而当阀门直行程气缸执行器在需要现场操作或灌区失电故障状态应急操作时,便需要手动切换装置来控制阀门的开启或关闭,而由于现有手动控制的梯形螺纹太短,容易损坏,手自换向时,切换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主要解决现有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存在操作吃力、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包括阀体、阀杆、闸板、手动操作机构以及气动执行机构,所述闸板设于阀体内,所述阀杆与闸板相连接,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用于带动闸板开启或关闭,所述手动操作机构包括箱体、导向杆、升降螺母、升降螺杆、柱销以及操作手轮,所述导向杆穿过箱体与阀杆相连接,所述升降螺杆固定于导向杆外围,所述升降螺母可旋转的安装于箱体内并与螺杆外围相配合,所述升降螺母通过传动机构与操作手轮传动配合,所述升降螺母旋转带动所述螺杆轴向移动构成所述闸板开启或关闭,所述导向杆设有伸出箱体的延展部,所述升降螺杆外设有与所述延展部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延展部、连接部上均设有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柱销穿过通孔构成所述阀杆与升降螺母周向联动连接。 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支架、下盖、导向键以及轴承,所述下盖固定于箱体下端,所述支架支撑于下盖的下方,所述轴承设于箱体的内壁与升降螺母之间,所述延展部通过导向键与连接部传动配合。 所述气动执行机构上气缸、下气缸、上活塞杆、下活塞杆、上活塞以及下活塞,所述上气缸、下气缸上下对接而成,所述导向杆穿入上气缸,所述上活塞杆的上端与导向杆之间相设有连接螺母,所述螺母的一端与上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杆卡接配合,且所述连接螺母与导向杆之间存在轴向行程,所述上活塞与上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上活塞与上气缸的内端部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上气缸、下气缸之间固定有隔板,所述下活塞杆可滑移穿过隔板并套设于上活塞杆外围,所述下活塞设于下气缸内并与下活塞杆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小锥齿轮、传动杆、大锥齿轮以及圆锥轴承,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操作手轮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小锥齿轮与大锥齿轮相连接,所述大锥齿轮固定于升降螺母的外侧。 所述下气缸的下端设有气缸盖,所述气缸盖与阀体之间设有支撑座,所述阀体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阀杆穿过凹槽,所述阀杆与凹槽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端设有压盖,所述上活塞穿过支撑座与阀杆螺纹连接。 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手自控制闸阀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闸阀在使用时,具有操作省力、省时以及不易损坏等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阀体I,阀杆2,闸板3,手动操作机构4,气动执行机构5,箱体6,导向杆7,升降螺母8,升降螺杆9,柱销10,操作手轮11,延展部12,连接部13,支架14,下盖15,导向键16,轴承17,上气缸18,下气缸19,上活塞杆20,下活塞杆21,上活塞22,下活塞23,连接螺母24,弹性复位件25,隔板26,小锥齿轮27,传动杆28,大锥齿轮29,圆锥轴承30,上气缸盖31,支撑座32,凹槽33,密封圈34,压盖35,下气缸盖36,A孔37,B孔38,C孔39,D孔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包括阀体1、阀杆2、闸板3、手动操作机构4以及气动执行机构5,所述闸板设于阀体内,所述阀杆2与闸板3相连接,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用于带动闸板3开启或关闭,所述手动操作机构包括箱体6、导向杆7、升降螺母8、升降螺杆 9、柱销10以及操作手轮11,所述导向杆7穿过箱体6与阀杆2相连接,所述升降螺杆9固定于导向杆7外围,所述升降螺母8可旋转的安装于箱体6内并与升降螺杆9外围相配合,所述升降螺母8通过传动机构与操作手轮11传动配合,所述升降螺母8旋转带动所述升降螺杆9轴向移动构成所述闸板3开启或关闭,所述导向杆7设有伸出箱体6的延展部12,所述升降螺杆9外设有与所述延展部12相配合的连接部13,所述延展部12、连接部13上均设有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柱销10穿过通孔构成所述阀杆2与升降螺母8周向联动连接。在手动操作时,转动手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升降螺母旋转,升降螺母与箱体之间设有轴承,升降螺母沿着轴承旋转,升降螺母内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而螺杆是固定在导向杆的外围,且螺杆、导向杆的端部伸出箱体裸露于外围相互之间通过柱销相连接实现周向联动的目的,升降螺母旋转带动螺杆轴向移动,从而阀杆上下移动实现关闭或开启。该手自控制闸阀采用上述结构,使得闸阀在使用时,传动稳定性好,具有操作省力、省时以及不易损坏等优点。 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支架14、下盖15、导向键16以及轴承17,所述下盖15固定于箱体6下端,所述支架14支撑于下盖15的下方,所述轴承17设于箱体6的内壁与升降螺母8之间,所述延展部12通过导向键16与连接部13传动配合。导向键16固定在螺杆的连接部上,导向杆的延展部设有与所述导向键相配合的导向槽,下盖安装于箱体的下端,支架通过下盖支撑箱体,升降螺母的上下端均设有轴承。通过在箱体与气动执行机构之间设置支架、下盖,增加导向杆的长度,在操作手轮时,更加轻松、省力。 在本技术中,如图所示,所述气动执行机构包括上气缸18、下气缸19、上活塞杆20、下活塞杆21、上活塞22以及下活塞23,所述上气缸18、下气缸19上下对接而成,所述导向杆7穿入上气缸18,所述上活塞杆20的上端与导向杆之间相设有连接螺母24,所述连接螺母24的一端与上活塞杆2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杆7卡接配合,且所述连接螺母24与导向杆7之间存在轴向行程,所述上活塞22与上活塞杆20固定连接,所述上活塞22与上气缸18的内端部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25,所述上气缸18、下气缸19之间固定有隔板26,所述下活塞杆21可滑移穿过隔板26并套设于上活塞杆20外围,所述下活塞23设于下气缸19内并与下活塞杆21固定连接。上气缸的上端设有上气缸盖,下气缸的下端设有下气缸盖,下气缸盖设有A孔,隔板上设有B孔,上气缸盖设有C孔,上活塞杆20设有D孔,工作原理:当压缩空气从A孔气缸进气,D孔出气推动下活塞向上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行程手自控制闸阀,包括阀体(1)、阀杆(2)、闸板(3)、手动操作机构(4)以及气动执行机构(5),所述闸板设于阀体内,所述阀杆(2)与闸板(3)相连接,所述气动执行机构用于带动闸板(3)开启或关闭,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操作机构包括箱体(6)、导向杆(7)、升降螺母(8)、升降螺杆(9)、柱销(10)以及操作手轮(11),所述导向杆(7)穿过箱体(6)与阀杆(2)相连接,所述升降螺杆(9)固定于导向杆(7)外围,所述升降螺母(8)可旋转的安装于箱体(6)内并与升降螺杆(9)外围相配合,所述升降螺母(8)通过传动机构与操作手轮(11)传动配合,所述升降螺母(8)旋转带动所述升降螺杆(9)轴向移动构成所述闸板(3)开启或关闭,所述导向杆(7)设有伸出箱体(6)的延展部(12),所述升降螺杆(9)外设有与所述延展部(12)相配合的连接部(13),所述延展部(12)、连接部(13)上均设有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柱销(10)穿过通孔构成所述阀杆(2)与升降螺母(8)周向联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洪,胡胜利,俞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汉姆森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