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相颗粒混合增强镁合金,按照重量百分比含量含有:Al:5.3-6.2%,Sn:3.2-4.1%,Sr:2.3-3.3%,Sb:1.3-1.5%,Ba:0.8-1.0%,Si:2.4-2.6%,Fe:0.3-0.5%,Ni:0.7-1.3%,Cs:1.5-1.7%,Cr:0.5-0.7%,W:0.9-1.1%,Pr:0.7-0.9%,Tm:1.3-1.5%,Y:0.9-1.1%,SiC纳米颗粒:1-3%,氮化硼纳米管颗粒:17-20%,余量为Mg,所述SiC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10-130nm,所述氮化硼纳米管颗粒的尺寸为25-45μm。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该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合金具有良好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相颗粒混合增强镁合金,按照重量百分比含量含有:Al:5.3-6.2%,Sn:3.2-4.1%,Sr:2.3-3.3%,Sb:1.3-1.5%,Ba:0.8-1.0%,Si:2.4-2.6%,Fe:0.3-0.5%,Ni:0.7-1.3%,Cs:1.5-1.7%,Cr:0.5-0.7%,W:0.9-1.1%,Pr:0.7-0.9%,Tm:1.3-1.5%,Y:0.9-1.1%,SiC纳米颗粒:1-3%,氮化硼纳米管颗粒:17-20%,余量为Mg,所述SiC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10-130nm,所述氮化硼纳米管颗粒的尺寸为25-45μm。本专利技术还提出该合金的制备方法。本合金具有良好力学性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镁合金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双相颗粒混合增强镁合金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镁合金的晶体结构属密排六方晶格,其塑性变形能力不及铝和钢,增加了镁合金 塑性加工的难度和生产制备成本,为此近年的新型镁合金开发研究中,已经开始重视通过 变形镁合金中合金相设计和采用新变形工艺等方式,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更注重提高镁 合金的塑性加工能力。由于镁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刚度和比强度高,而且有着优良导热性 能、电磁屏蔽性能、阻尼性能、切削加工性和减震性能,同时具有尺寸稳定、无污染、易回收 等一系列优点,是结构轻量化理想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及3C产品等工业中有着广 阔的商业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镁合金绝对强度低,室温变形能力较差,易氧化燃烧、易腐蚀 等缺陷,限制了其作为结构材料的广泛应用,目前镁合金的应用远不如铝合金广泛。因此, 提高镁合金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新型镁合金开发的热点,同时高强度镁合金 开发对拓展镁合金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强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工艺方 法成本低且简便易行,获得的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使得此类镁合金具有比传统商业镁 合金优越的力学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相颗粒混合增强镁合金,按照重量百分比含量含有:A1 :5. 3-6.2%,Sn: 3. 2-4. 1%, Sr :2. 3-3. 3%, Sb :1. 3-1. 5%, Ba :0. 8-1. 0%, Si :2. 4-2. 6%, Fe :0. 3-0. 5%, Ni : 0. 7-1. 3%, Cs :1. 5-1. 7%, Cr :0. 5-0. 7%, ff :0. 9-1. 1%, Pr :0. 7-0. 9%, Tm :1. 3-1. 5%, Y : 0. 9-1. 1%,SiC纳米颗粒:1-3%,氮化硼纳米管颗粒:17-20%,余量为Mg,所述SiC纳米颗粒 的直径为110_130nm,所述氮化硼纳米管颗粒的尺寸为25-45μπι。 更进一步地,按照重量百分比含量含有:A1 :5. 3%,Sn :3. 2%,Sr :2. 3%,Sb :1. 3%, Ba :0. 8%, Si :2. 4%, Fe :0. 3%, Ni :0. 7%, Cs :1. 5%, Cr :0. 5%, ff :0. 9%, Pr :0. 7%, Tm :1. 3%, Y :0. 9%,SiC纳米颗粒:1%,氮化硼纳米管颗粒:17%,余量为Mg,所述SiC纳米颗粒的直径为 1 l〇nm,所述氮化硼纳米管颗粒的尺寸为25 μ m。 所述的双相颗粒混合增强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准备:按照重量百分比含量进行原料准备,所述原料为纯Mg锭、Mg- Sn中间 合金、纯A1锭、纯Sr、Al- Sb中间合金、Al- Ba中间合金、Mg- Si中间合金、Mg- Fe中间 合金、纯Ni、Al- Cs中间合金、Al- Cr中间合金、纯W、A1- Pr中间合金、Al- Tm中间合金、 Mg- Y中间合金、氮化硼纳米管颗粒、纳米SiC颗粒; (2) 原料预热处理:将步骤(1)中的纯Mg锭、Mg- Sn中间合金、纯A1锭、纯Sr、Al- Sb 中间合金、Al- Ba中间合金、Mg- Si中间合金、Mg- Fe中间合金、纯Ni、Al- Cs中间合金、 Al- Cr中间合金、纯W、A1- Pr中间合金、Al- Tm中间合金、Mg- Y中间合金、氮化硼纳米管 颗粒进行370°C预热处理; (3) 纳米SiC颗粒预处理:在容器中同时倒入比例为8g: 100ml的干燥SiC纳米颗粒及 分析纯乙醇,搅拌均匀至充分润湿后,将占 SiC纳米颗粒与纯乙醇混合物体积1/20的聚乙 烯醇稀溶液加入SiC颗粒与乙醇的混合物中,搅拌混合均匀后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烘烤 温度为110?130°C ; (4) 熔炼:将低碳钢坩锅预热至370°C后,放入预热好的纯Mg锭,同时给低碳钢坩锅升 温至790?810°C且通入气体保护气氛,待纯镁锭完全熔化后,加入Mg- Sn中间合金、纯A1 锭、纯Sr、Al- Sb中间合金、Al- Ba中间合金、Mg- Si中间合金、Mg- Fe中间合金、纯Ni、 Al- Cs中间合金、Al- Cr中间合金、纯W、Al- Pr中间合金、Al- Tm中间合金、Mg- Y中间 合金,待原料完全熔化后,机械均匀搅拌8-10分钟,再加入预处理过的纳米SiC颗粒,机械 均匀搅拌20-30分钟,之后再将预热过的氮化硼纳米管颗粒掺杂到熔炼的镁合金熔液中, 然后机械搅拌20-30分钟,并静置10-20分钟; (5) 精炼:通入保护气体,使合金液的温度升至800?820°C后,边加入精炼剂边搅拌, 精炼时间为10?12分钟,精炼完后在600?700°C保温静置10?20分钟,所述精炼剂的 组成为:NaCl :15 ?25% ;CaCl :20 ?30% ;余量为 KC1 ; (6) 浇铸:将精炼过的镁合金精炼料浇铸到预热温度为300?380°C的铁模具中,浇铸 温度为800?820°C,所述的铁模具内腔尺寸为长20cm,宽30cm,高100cm ; (7) 热处理:将铸件在500-600°C温度范围内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时间为30?32 小时,然后进行水淬,将淬火后的铸件放入到320°C的电阻炉中人工时效25小时,制得镁合 金坯件; (8) 轧制合金:将合金轧制成5cm的厚板,其中,第一个道次的扎制温度为240°C,扎下 量为33-34%,第二个道次的扎制温度为230°C,扎下量为33-34%,第三个道次的扎制温度为 220°C,扎下量为33-34%,,每道次轧制后回炉退火,退火温度为300?320°C,退火时间为 2?3小时; (9) 轧后热处理:将轧后的薄板进行时效处理,所述的时效处理工艺为:时效温度为 180?200°C,保温时间为40?42h ;再在150-180°C进行第二次时效处理,时效时间为38? 40h ;最后在130?140°C进行第三次时效处理,时效时间为37-39h。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双相颗粒混合增强镁合金,按照重量百分比含量含有:A1 :5. 3%,Sn :3. 2%,Sr : 2. 3%, Sb :1. 3%, Ba :0. 8%, Si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相颗粒混合增强镁合金,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含量含有:Al:5.3‑6.2%,Sn:3.2‑4.1%,Sr:2.3‑3.3%,Sb:1.3‑1.5%,Ba:0.8‑1.0%,Si:2.4‑2.6%,Fe:0.3‑0.5%,Ni:0.7‑1.3%,Cs:1.5‑1.7%, Cr:0.5‑0.7%,W:0.9‑1.1%,Pr:0.7‑0.9%,Tm:1.3‑1.5%, Y:0.9‑1.1%,SiC纳米颗粒:1‑3%,氮化硼纳米管颗粒:17‑20%,余量为Mg,所述SiC纳米颗粒的直径为110‑130nm,所述氮化硼纳米管颗粒的尺寸为25‑45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彩丽,
申请(专利权)人:农彩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