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卷索盘圈装置及卷索盘圈系统,包括:支轮旋转底座、轨道轮、齿轮转动装置以及圈径装置;支轮旋转底座包括:支轮底座及支撑轴;轨道轮套接在支撑轴;齿轮转动装置包括:齿轮座,齿轮中心轴,齿轮支架,动力输出构件;齿轮座内表面开设齿,动力输出构件的输出轴与齿啮合;圈径装置包括:支撑盘和支撑圆径;支撑盘套接在支撑轴上,支撑圆径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盘、轨道轮连接;圈径装置、齿轮座、轨道轮连为一体,动力输出构件驱动齿轮座,齿轮座带动圈径装置与轨道轮转动。采用本方案的卷索盘圈装置及卷索盘圈系统,可以避免人工的对拉索进行盘圈,提高了盘圈的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的误操作对拉索的碰伤,提高了盘圈的质量。(*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卷索盘圈装置及卷索盘圈系统,包括:支轮旋转底座、轨道轮、齿轮转动装置以及圈径装置;支轮旋转底座包括:支轮底座及支撑轴;轨道轮套接在支撑轴;齿轮转动装置包括:齿轮座,齿轮中心轴,齿轮支架,动力输出构件;齿轮座内表面开设齿,动力输出构件的输出轴与齿啮合;圈径装置包括:支撑盘和支撑圆径;支撑盘套接在支撑轴上,支撑圆径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盘、轨道轮连接;圈径装置、齿轮座、轨道轮连为一体,动力输出构件驱动齿轮座,齿轮座带动圈径装置与轨道轮转动。采用本方案的卷索盘圈装置及卷索盘圈系统,可以避免人工的对拉索进行盘圈,提高了盘圈的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的误操作对拉索的碰伤,提高了盘圈的质量。【专利说明】卷索盘圈装置及卷索盘圈系统
本技术涉及拉索整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卷索盘圈装置及卷索盘圈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预应力钢结构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索结构的不断创新发展,索结构的发展创新必将离不开索生产设备的创新,有效可靠的包装过程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传统的包装过程中,依靠大量人工盘卷造成的效率低下,质量差甚至因为操作不当对索钢丝的碰伤造成返工现象,因此拉索盘圈的有效提高效率、提高包装质量可靠性是一个技术盲点及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提高拉索盘圈效率的卷索盘圈装置及卷索盘圈系统。 一种卷索盘圈装置,包括:支轮旋转底座、轨道轮、齿轮转动装置以及圈径装置; 所述支轮旋转底座包括:支轮底座及设置在所述支轮底座中心的支撑轴; 所述轨道轮套接在所述支撑轴,且绕所述支撑轴转动; 所述齿轮转动装置包括:齿轮座,齿轮中心轴,与所述齿轮中心轴连接的齿轮支架,设置在所述齿轮支架的动力输出构件;所述齿轮中心轴套接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齿轮座内表面开设齿,所述动力输出构件的输出轴与所述齿哨合; 所述圈径装置包括:支撑盘和支撑圆径;所述支撑盘套接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支撑圆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轨道轮连接; 所述圈径装置、所述齿轮座、所述轨道轮连为一体,所述动力输出构件驱动所述齿轮座,所述齿轮座带动所述圈径装置与所述轨道轮转动。 上述本技术的卷索盘圈装置,所述圈径装置还包括:调节件、调节挡板以及第一固定件; 调节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盘且与所述支撑圆径连接,所述调节件开设调节缺口 ;所述调节挡板开设挡板缺口,所述调节缺口与所述挡板缺口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在所述调节缺口与挡板缺口处。 上述本技术的卷索盘圈装置,所述轨道轮包括:外轮、与外轮连接的支架以及第二固定件; 与所述支架连接的所述支撑圆径一端设置有调节片,所述调节片开设第一通孔;所述支架开设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匹配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设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上述本技术的卷索盘圈装置,所述支撑圆径的外表面为圆弧形。 上述本技术的卷索盘圈装置,所述支撑圆径的数量为6个,且均匀布设。 上述本技术的卷索盘圈装置,所述支轮底座为正多边形。 一种卷索盘圈系统,包括所述卷索盘圈装置以及升降调节台;所述卷索盘圈装置对拉锁盘圈,所述升降调节台调节拉锁的位置。 上述本技术的卷索盘圈系统,所述升降调节台包括:框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框体上的调节杆。 上述本技术的卷索盘圈系统,还包括引导拉锁的引导装置。 上述本技术的卷索盘圈系统,所述引导装置为推车。 采用本方案的卷索盘圈装置及卷索盘圈系统,可以避免人工的对拉索进行盘圈,提高了盘圈的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的误操作对拉索的碰伤,提高了盘圈的质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卷索盘圈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卷索盘圈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支轮旋转底座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轨道轮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齿轮转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图1中圈径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卷索盘圈系统的立体图; 图8为图1卷索盘圈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型新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型新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型新加以限制。 如图1至6所示,卷索盘圈装置包括:支轮旋转底座1、轨道轮2、齿轮转动装置3以及圈径装置4。 支轮旋转底座1,设置在地面,包括:支轮底座11及设置在支轮底座11中心的支撑轴12。支轮底座11的中间通过多个连接杆13与支撑轴12连接,形成多个等腰三角形所构成的正多边形支轮底座11,结构更为稳定。支撑轴12为长杆状,为套接构件做准备。 轨道轮2套接在支撑轴12,且绕支撑轴12转动。具体地,轨道轮2包括:外轮21、与外轮21连接的支架22。 齿轮转动装置3包括:齿轮座31,齿轮中心轴32,齿轮支架33以及动力输出构件 34。齿轮中心轴32套接在支撑轴12上,与齿轮中心轴32连接的齿轮支架33,并与齿轮支架33连接的动力输出构件34,同时在齿轮座31内表面开设齿311,动力输出构件34的输出轴341与齿311啮合。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出构件34可以是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该动力输出构件34还可以设置减速器,确保输出恰当的速度。 圈径装置4包括:支撑盘41和支撑圆径42;支撑盘41套接在支撑轴12上,支撑圆径42的一端与支撑盘41连接,另一端与轨道轮2连接。 进一步地,圈径装置4还包括:调节件43、调节挡板44以及第一固定件45。调节件43安装在支撑盘41且与支撑圆径42连接,调节件43开设调节缺口 431,该调节缺口 431可以设置多个。调节挡板44开设挡板缺口 441,调节缺口 431与挡板缺口 441匹配设置;第一固定件45安装在调节缺口 431与挡板缺口 441处,实现调节。 另外,轨道轮2包括:第二固定件(图未示)。与支架22连接的支撑圆径42—端设置有调节片46,调节片46开设第一通孔461 ;支架22开设第二通孔221,第二通孔221可以设置多个,第一通孔461与第二通孔221匹配设置,第二固定件穿设第一通孔461与第二通孔221,实现调节。 通过对圈径装置4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双重调节,可以根据拉索盘圈的要求调节设置,满足盘圈的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圆径42的外表面为圆弧形,易于拉索的盘圈且起到保护作用。支撑圆径42数量为6个,且均匀布设。 圈径装置4、齿轮座31、轨道轮2连为一体,动力输出构件34驱动齿轮座31,齿轮座31带动圈径装置4与轨道轮2转动。 采用本方案的卷索盘圈装置,可以避免人工的对拉索进行盘圈,提高了盘圈的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的误操作对拉索的碰伤,提高了盘圈的质量。 如图7至8所示,卷索盘圈系统,包括卷索盘圈装置以及升降调节台5,卷索盘圈装置与上述结构一致,卷索盘圈装置对拉锁盘圈,升降调节台5调节拉锁的位置。 进一步地,升降调节台5包括:框体51以及设置在框体51上的调节杆52,调节杆52根据拉索所在的高度调节,即对应的调节调节杆52在框体51的位置。 另外,卷索盘圈系统还包括引导拉锁的引导装置6,拉索较长时,拉索可以设置在引导装置6上,对拉索的盘圈进行引导,起到保护拉索不被损坏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弓丨导装置6可以为可移动的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索盘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轮旋转底座、轨道轮、齿轮转动装置以及圈径装置; 所述支轮旋转底座包括:支轮底座及设置在所述支轮底座中心的支撑轴; 所述轨道轮套接在所述支撑轴,且绕所述支撑轴转动; 所述齿轮转动装置包括:齿轮座,齿轮中心轴,与所述齿轮中心轴连接的齿轮支架,设置在所述齿轮支架的动力输出构件;所述齿轮中心轴套接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齿轮座内表面开设齿,所述动力输出构件的输出轴与所述齿啮合; 所述圈径装置包括:支撑盘和支撑圆径;所述支撑盘套接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支撑圆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盘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轨道轮连接; 所述圈径装置、所述齿轮座、所述轨道轮连为一体,所述动力输出构件驱动所述齿轮座,所述齿轮座带动所述圈径装置与所述轨道轮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宝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坚宜佳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