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宽箱运输梁,所述运输梁成对使用,分别横向设置在密排在集装箱船舱盖板上的标准集装箱上面的两端部,所述运输梁包括成一定高度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表面的腹板,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和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标准集装箱与超宽集装箱紧密排并堆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宽箱运输梁,所述运输梁成对使用,分别横向设置在密排在集装箱船舱盖板上的标准集装箱上面的两端部,所述运输梁包括成一定高度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表面的腹板,在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和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本技术能够实现标准集装箱与超宽集装箱紧密排并堆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专利说明】一种超宽箱运输梁
本技术涉及物流领域中用于堆码定位的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宽集装箱通过集装箱船运输的运输梁。
技术介绍
大家知道,集装箱通过设置在箱体角部的四个顶角件和四个底角件进行堆叠定位,并通过该角件实现转运过程中在船体或专用运输车辆上的固定。对于标准集装箱来说,箱宽方向两个相对的角件的间距是按ISO标准宽度设置的。因而不同厂家生产的集装箱之间,以及集装箱与运输设备的载物面之间可以实现统一的定位、堆码。而对于超宽集装箱来说,其箱宽方向两个相对的角件的间距不符合(宽于或窄于)ISO的标准要求,因而在运输过程中会带来一些问题。 参见图1,超宽集装箱10 (102”宽),如果采用标准的集装箱运输设备I (指装载标准96”宽的集装箱船、或者放在该船上的标准集装箱,图示为标准集装箱)来装运,那么集装箱在宽度方向只能跳装,会造成舱位11的浪费。如果采用其它运输设备,如散货船等,以散装运输的方式来运送超宽集装箱,通常需对运输设备自身进行技术改造,导致运输成本增加。 参见图2a和图2b,分别为现有转换平台技术中单个转换平台的俯视图和左视图;图中角件21、21’、22、22’构成转换平台的角件;角件23、23’上表面与21、21’平齐,中心相距为一设定值D。 参见图3,为将2台超宽集装箱10、10’并列放在3台转换平台上的示意图;注意3台箱的中间角件的单位尺寸A、B是根据超宽箱的角件位置设定的,中心距D控制相邻两个超宽箱之间的距离。假如装载102”宽的集装箱,则D彡102-89+1(单位:英寸)。这里设定相邻两箱的间隔距离> I”。 采用这种转换平台的缺点,是平台本身制作成本很高,返程运输仍然占用较多仓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密排的标准集装箱上用最经济的方式装载超宽集装箱,从而提供一种超宽箱运输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宽箱运输梁,所述运输梁成对地分别横向设置在密排在集装箱船舱盖板上的标准集装箱上面的两端部,通过集装箱锁具与其下面的标准集装箱相连接,所述运输梁包括成一定高度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表面的腹板, 所述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其中仅有一组相邻的第二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标准集装箱的角件孔中心距,其他各组相邻的第二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与标准集装箱在集装箱船舱盖板上的摆放步距对应相同; 所述上表面上匀距设有若干组相同的第一固定孔,每组第一固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与超宽集装箱底角件上的底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对应相同。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梁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相互平行,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相对距离满足集装箱固定锁具的安装要求。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都满足集装箱固定锁具的安装要求。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梁为一空心的矩形截面,矩形截面由相互平行的上翼板、下翼板、和与上下翼板垂直的两腹板焊接而成,在上翼板与下翼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和若干个第二固定孔,所述两腹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固定孔或第二固定孔的最大长度尺寸。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梁的腔内设有若干个加强件。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梁的长度尺寸为40ft或45ft以内。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梁上还有用于起吊、搬运和固定的第三固定孔、限位块、叉举槽和吊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能够实现标准集装箱与超宽集装箱紧密排并堆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现有技术中标准集装箱与超宽集装箱连接示意图; 图2a为现有转换平台技术中单个转换平台的俯视图; 图2b为现有转换平台技术中单个转换平台的左视图; 图3为将2台超宽集装箱并列放在3台转换平台上的示意图; 图4a为本技术与多个超宽集装箱配合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局部示意图; 图5a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5c为本技术的仰视图; 图5d为本技术的截面图; 图5e为图5b的局部放大图A ; 图5f为图5c的局部放大图A ; 图6为下表面上的第二固定孔的另一种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见图4a至图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宽箱运输梁40、40’,用于堆码超宽集装箱10。该运输梁成对地分别横向放在运输设备(如集装箱船舱盖板)2、2’或标准集装箱I上面的两端。 运输梁40,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表面41和下表面42,在上表面41与下表面42之间垂直设有2个腹板43。 下表面42,其是用于通过集装箱锁具与标准集装箱I连接,在下表面42上分别对应开设有至少三个第二固定孔451,第二固定孔451之间仅有一组相邻的第二固定孔451之间的间距为标准集装箱I的角件孔中心距,其他各组相邻的第二固定孔451之间的间距与标准集装箱I在集装箱船舱盖板上的摆放步距对应相同。 本技术在与标准集装箱I连接时,保证至少有一个第二固定孔451用于与每一个标准集装箱I上的固定孔连接,从而实现了将本技术安全地固定在标准集装箱I上。 上表面41,其与超宽集装箱10通过集装箱锁具配合连接,在上表面上分别匀距设有若干组相同的第一固定孔441,并且每组第一固定孔441间的中心距离与超宽集装箱10底角件上的底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对应相同。 超宽集装箱10底角件上的底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一般为89英寸或96 3/8英寸,所以每组第一固定孔441间的中心距离也为89英寸或96 3/8英寸。 另外,相邻的两组第一固定孔441之间的中心距离也为一定值,为7英寸或4 3/8英寸。 这样通过上述实施,保证了上表面41上的第一固定孔441与超宽集装箱10上的固定孔对应连接,从而实现了上表面41与超宽集装箱10的固定连接。 本技术中第一固定孔441和第二固定孔451其大小、形状和深度满足集装箱固定锁具的安装要求。 本技术具体为一空心的矩形截面,矩形截面由相互平行的上翼板、下翼板、和与上下翼板垂直的两腹板43焊接而成,在上翼板与下翼板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441和若干个第二固定孔451,两腹板43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宽箱运输梁,所述运输梁成对地分别横向设置在密排在集装箱船舱盖板上的标准集装箱上面的两端部,通过集装箱锁具与其下面的标准集装箱相连接,所述运输梁包括成一定高度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表面的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其中仅有一组相邻的第二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标准集装箱的角件孔中心距,其他各组相邻的第二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与标准集装箱在集装箱船舱盖板上的摆放步距对应相同;所述上表面上匀距设有若干组相同的第一固定孔,每组第一固定孔之间的中心距离与超宽集装箱底角件上的底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对应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颖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