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4842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该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鱼藤酮乳油17-27份、雄黄粉4-7份、木质素磺酸盐10-14份、烷基苯磺酸盐3-7份、异丙基磷酸酯4-8份、异丙醇30-36份、烷基苯基聚乙基醚3-6份、蓖麻油6-10份、松香粉10-14份、聚丁烯12-17份、氟硅酸纳3-7份和水30-35份。将上述各个组合按照比例配置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防治药剂;然后将防治药剂稀释后,对受害植株四周进行喷药,即可。该药剂的防效效果好,使用方便,减少了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利于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该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鱼藤酮乳油17-27份、雄黄粉4-7份、木质素磺酸盐10-14份、烷基苯磺酸盐3-7份、异丙基磷酸酯4-8份、异丙醇30-36份、烷基苯基聚乙基醚3-6份、蓖麻油6-10份、松香粉10-14份、聚丁烯12-17份、氟硅酸纳3-7份和水30-35份。将上述各个组合按照比例配置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防治药剂;然后将防治药剂稀释后,对受害植株四周进行喷药,即可。该药剂的防效效果好,使用方便,减少了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利于生态平衡。【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
技术介绍
黄秋葵,别名秋葵夹、羊角豆、羊角椒,洋辣椒。是锦葵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以采 收嫩荚供食用,嫩花和叶也可食用。原产于非洲,之后进入美洲地区。现在最大的秋葵生产 地就在那里--美国南部,美国人还给它一个更容易被记住的名字--"植物伟哥"。我国 江苏、山东、广西、重庆、安徽、黑龙江、陕西等地现在都有种植,种子如江苏长景园林、广东 等地都有。 黄秋葵从播种到第一嫩果形成约需55天左右。以后整个采收期长达9(Γ120天, 全生育期可达150天左右,甚至更长。黄秋葵商品性鲜果采摘标准以果长8?10厘米,果 外表鲜绿色,果内种子未老化为度。如果采收不及时,肉质老化,纤维增多,商品食用价值大 大降低。一般第一果采收后,初期每隔2~4天收一次,随温度升高,采收间隔缩短。8月盛 果期,每天或隔天采收一次。9月以后,气温下降,3~4天采收一次。通常花谢后4天采收嫩 果,品质最佳。每亩产多在200(Γ3000千克左右。嫩果(荚)肉质柔嫩、润滑,风味独特,营 养价值高,堪比人参(在日韩即称为绿色人参)却比人参更适合日常食补。可炒食、煮食、凉 拌、制罐、做汤及速冻加工等。幼果中还含有一种黏性物质,可助消化,治疗胃炎、胃溃疡,并 可保护肝脏及增强人体耐力。嫩叶也可食用。花、种子和根对恶疮、痈疖有疗效,有一定的 抗癌作用。种子中含有较多的钾、钙、铁、锌、锰等矿物质,能提取油脂、蛋白质或作为咖啡的 代用品。黄秋葵食用方法也多样,既可凉拌,又可热炒、油炸,还可汤食。 黄秋葵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而在黄秋葵的种植过程中,蚜虫是黄秋葵常见的 病虫害之一,黄秋葵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较重。这会对种植的农民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而目前发病期间用吡虫啉类农药如10% -遍净、10%蚜虱净10%大功臣等3000 倍液防治。但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病虫害很容易产生抗性,造成药效降低,从而要增加农药 的用量,延长使用时间,这样会造成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不利于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有效防治黄秋葵蚜虫,并且减少农药用量,延长药 效时间,减少施药次数,减轻环境污染,利于生态平衡的防治药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包括如下重 量份数的组分:20%鱼藤酮乳油17-27份、雄黄粉4-7份、木质素磺酸盐10-14份、烷基苯磺 酸盐3-7份、异丙基磷酸酯4-8份、异丙醇30-36份、烷基苯基聚乙基醚3-6份、蓖麻油6-10 份、松香粉10-14份、聚丁烯12-17份、氟硅酸纳3-7份和水30-35份。 所述20%鱼藤酮乳油与雄黄粉的质量比为9:13-3。 所述20%鱼藤酮乳油与雄黄粉的质量比为11-3。 所述木质素磺酸盐与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2:5。 所述异丙基磷酸酯与烷基苯基聚乙基醚的质量比为4:3。 使用方式:将上述各个组合按照比例配置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防治药剂;然后 将防治药剂的800-1200倍液,对受害植株四周进行喷药,喷2-4次,每次用药间隔3-7天。 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专利技术农药的配置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减少了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利于生态平 衡。经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防治药剂处理后的植株,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植株 的危害,提高其成活率。由于新的农药配比,再加上农药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使其不受原有 的药物抗性的影响,与现有农药相比,也提高了悬浮性和湿润性,经过试验测试,其防效效 果提1? 了许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鱼藤酮乳油17份、雄 黄粉4份、木质素磺酸盐10份、烷基苯磺酸盐3份、异丙基磷酸酯4份、异丙醇30份、烷基 苯基聚乙基醚3份、蓖麻油6份、松香粉10份、聚丁烯12份、氟硅酸纳3份和水30份。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鱼藤酮乳油27份、雄 黄粉7份、木质素磺酸盐14份、烷基苯磺酸盐7份、异丙基磷酸酯8份、异丙醇36份、烷基 苯基聚乙基醚6份、蓖麻油10份、松香粉14份、聚丁烯17份、氟硅酸纳7份和水35份。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鱼藤酮乳油22份、雄 黄粉6份、木质素磺酸盐12份、烷基苯磺酸盐5份、异丙基磷酸酯6份、异丙醇33份、烷基 苯基聚乙基醚5份、蓖麻油8份、松香粉12份、聚丁烯14份、氟硅酸纳5份和水33份。 以上实施例中的所有组分均可以商业购买。 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阐述,而不是限制,因此在和本专利技术的 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该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鱼藤 酮乳油17-27份、雄黄粉4-7份、木质素磺酸盐10-14份、烷基苯磺酸盐3-7份、异丙基磷酸 酯4-8份、异丙醇30-36份、烷基苯基聚乙基醚3-6份、蓖麻油6-10份、松香粉10-14份、聚 丁烯12-17份、氟硅酸纳3-7份和水30-35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20%鱼 藤酮乳油与雄黄粉的质量比为9:13-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20%鱼 藤酮乳油与雄黄粉的质量比为11-3。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 磺酸盐与烷基苯磺酸盐的质量比为12:5。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丙基 磷酸酯与烷基苯基聚乙基醚的质量比为4:3。【文档编号】A01N43/90GK104145999SQ201410371412【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专利技术者】王剑, 范加忠 申请人:泗阳县聚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20%鱼藤酮乳油17‑27份、雄黄粉4‑7份、木质素磺酸盐10‑14份、烷基苯磺酸盐3‑7份、异丙基磷酸酯4‑8份、异丙醇30‑36份、烷基苯基聚乙基醚3‑6份、蓖麻油6‑10份、松香粉10‑14份、聚丁烯12‑17份、氟硅酸纳3‑7份和水30‑3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范加忠
申请(专利权)人:泗阳县聚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