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6400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络筒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上油准确性低等技术问题。本上油系统包括设置在络筒机机架上的线油总槽和设置在线油总槽上且内部具有线油的至少一个上油箱,在上油箱的上方设有外壳,外壳下端具有进线口且在进线口处设有能与上油箱内部的线油相连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在外壳的上端具有出线口,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和出线口之间设有线油抹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过滤效果好且能循环供油,上油准确性高且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络筒机
,尤其涉及一种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技术介绍
络筒机在绕线作业时,一般都需要对线表面进行涂油,线与涂油装置接触时会使线上的杂物掉落,因此需要对线油进行过滤从而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另外,现有的线表面涂油一般通过人工上油的方式进行涂油,不仅涂覆不均匀,而且效率低,为了保证过滤效果和提高涂覆的均匀性,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带上油装置的槽筒式络筒机[申请号:200920297413.5],该络筒机包括机架、槽筒、加油管,该加油管对应络筒机每锭位的前方开设一加油槽,加油槽上安装油毡,油毡的宽度与丝条摆动行程相适配。该方案具有成本低廉,一根钢管加油毡即可实现上油,无须油轮和油槽,减少资金投入、丝条上油时可在油毡上左右滑动,避免原有装置需要增设导丝钩的麻烦。另外,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绕线机的上油装置[申请号:201120260745.3],包括:外壳,包括线的入口和出口;海绵块,位于外壳内的线经过处,与线紧贴;微量泵,它的喷嘴位于外壳内的入口和海绵块之间并朝向线;该方案具有有效控制线的含油量、防止线油飞溅、减小花毛污染、节约线油的优点。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上述的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过滤效果差,导致线油无法循环供应和使用,另外,利用喷嘴的结构对线油进行喷射,其不但上油准确性低,而且外壳内的导线通道容易堵塞,需要定期的清理,实用性差,其次,外壳的结构复杂且不易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上油准确且实用性强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设置在络筒机机架上,本上油系统包括设置在络筒机机架上的线油总槽和设置在线油总槽上且内部具有线油的至少一个上油箱,在上油箱的上方设有外壳,外壳下端具有进线口且在进线口处设有能与上油箱内部的线油相连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在外壳的上端具有出线口,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和出线口之间设有线油抹覆机构。外壳悬置在上油箱的正上方,所述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和线油抹覆机构分别设置在外壳上,其可以防止灰尘等等污染物掉落至线油抹覆机构和循环齿形上油机构上、以及掉落至上油箱内,其次,还可以防止线油飞溅和使线油从进线口直接回流至上油箱内;另外,外壳由板材折弯压制制成,具有结构简单和易于制造的优点,同时还能起到用于安装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和线油抹覆机构的作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能供循环的供油,即线经过循环齿形上油机构时能够保证线油上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另外,循环齿形上油机构不仅易于清理,而且还具有不易堵塞的特点;线油抹覆机构能保证线油抹覆的均匀性,另外,结合了本实施例的外壳其不但便于维修更换,而且易于清理。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包括设置在外壳进线口处且与上油箱内部线油相连的上油轮,在上油轮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直齿牙,相邻的两个直齿牙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线油的齿槽,所述的上油轮与能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为了保证生产作业的安全,在驱动电机的外侧设有罩壳,在罩壳上设有若干散热孔。进一步的,在每个直齿牙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能将相邻的两个齿槽连通的弧形导流槽,所述的弧形导流槽位于同一圆周方向上,导流槽具有储油和限位的两作用。另外,齿形上油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清理和不易堵塞的特点,上油轮的转速紧密跟随卷绕轴的速度,可进一步保证线上油均匀性。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络筒机机架上,第二壳体的下端一侧铰接在第一壳体的下端,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上端铰接有顶壳,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顶壳分别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上端封闭,在顶壳上设有当所述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后能防止第二壳体上端相对第一壳体摆动的锁止结构,第一壳体下端和第二壳体下端之间形成进线口,在顶壳上设有与该进线口连通的出线口。第二壳体的下端一侧铰接在第一壳体的下端的结构能便于线的穿设,即打开顶壳,然后转动第二壳体即可从第二壳体的下端另一侧将线穿入或直接从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的下端穿入,方便操控且简单。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顶壳分别由板材冲压折弯制成,不仅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还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另外,该结构的外壳可便于安装和定位,进一步保证拆装或清理的方便性。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上油轮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下端内侧,在第二壳体上设有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齿形上油轮上方且横向设置的锥形紧线轴,锥形紧线轴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一侧内壁,另一端悬空且端部延伸至第二壳体另一侧外。锥形紧线轴呈中空的筒状结构,当线经过上油轮后通过锥形紧线轴的作用使线绷紧,保证线油的抹覆均匀性。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壳体一侧上端设有限位件,在第二壳体的一侧上端设有供所述的限位件的弧形孔,所述的限位件插于弧形孔内,在第二壳体的另一侧设有位于锥形紧线轴外围的第二让位槽口,在第一壳体的另一侧设有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锥形紧线轴外侧的第一让位槽口;所述的第二壳体的下端一侧通过铰轴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下端,在铰轴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复位结构。当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转动时,通过限位件和弧形孔相结合的结构能提高第二壳体转动稳定性与拆装或清理时的定位,即限位件可在弧形孔的任意一个位置固定;复位结构包括一个扭簧。限位件包括螺栓、螺钉和柱销等等限位件中的任意一种。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顶壳一侧的锁止销,在第一壳体的上端设有第一锁止槽,在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锁止槽相对应的第二锁止槽,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扣合时锁止销分别卡于第一锁止槽与第二壳体上;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与第一壳体固连的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呈几字形结构,在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条形孔和穿设在每个横向条形孔内的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与络筒机机架螺纹相连。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钉等等紧固件中的任意一种。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顶壳一端铰接在第一壳体上,另一端悬空,在第一壳体的上端内壁设有若干沿第一壳体宽度方向设置且离散排列的静定位件,在顶壳铰接在第一壳体的一端内壁设有若干与所述的静定位件一一对应的动定位件。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线油抹覆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位于锥形紧线轴上方的第一海绵块、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且与第一海绵块对应设置的第二海绵块,所述的第一海绵块和第二海绵块分别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向的一侧内壁,且当第一海绵块和第二海绵块的相向一侧面相互紧贴时线穿过第一海绵块与第二海绵块之间。可拆卸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一侧内壁的可拆卸座。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的上油箱上设有溢流口,在线油总槽的一侧设有线油总管,在线油总槽内设有循环油泵和连接在循环油泵上且与线油总管相连的进油管,在线油总管上连接有至少一根且与所述的上油箱一一对应的出油管。在上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中,所述线油总槽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设置在络筒机机架(a)上,其特征在于,本上油系统包括设置在络筒机机架(a)上的线油总槽(1)和设置在线油总槽(1)上且内部具有线油的至少一个上油箱(2),在上油箱(2)的上方设有外壳(3),外壳(3)下端具有进线口且在进线口处设有能与上油箱(2)内部的线油相连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在外壳(3)的上端具有出线口,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和出线口之间设有线油抹覆机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设置在络筒机机架(a)上,其特征在于,本上油系统包括设置在络筒机机架(a)上的线油总槽(1)和设置在线油总槽(1)上且内部具有线油的至少一个上油箱(2),在上油箱(2)的上方设有外壳(3),外壳(3)下端具有进线口且在进线口处设有能与上油箱(2)内部的线油相连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在外壳(3)的上端具有出线口,在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和出线口之间设有线油抹覆机构(5),所述的循环齿形上油机构(4)包括设置在外壳(3)进线口处且与上油箱(2)内部线油相连的上油轮(41),在上油轮(41)周向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直齿牙(42),相邻的两个直齿牙(42)之间形成用于储存线油的齿槽,所述的上油轮(41)与能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43)相连,所述的外壳(3)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在络筒机机架(a)上,第二壳体(32)的下端一侧铰接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在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的上端铰接有顶壳(33),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顶壳(33)分别将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的上端封闭,在顶壳(33)上设有当所述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后能防止第二壳体(32)上端相对第一壳体(31)摆动的锁止结构,第一壳体(31)下端和第二壳体(32)下端之间形成进线口,在顶壳(33)上设有与该进线口连通的出线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油轮(41)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内侧,在第二壳体(32)上设有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齿形上油轮(41)上方且横向设置的锥形紧线轴(34),锥形紧线轴(34)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32)一侧内壁,另一端悬空且端部延伸至第二壳体(32)另一侧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壳体(31)一侧上端设有限位件(31a),在第二壳体(32)的一侧上端设有供所述的限位件(31a)的弧形孔(32a),所述的限位件(31a)插于弧形孔(32a)内,在第二壳体(32)的另一侧设有位于锥形紧线轴(34)外围的第二让位槽口(32b),在第一壳体(31)的另一侧设有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相互扣合时能位于锥形紧线轴(34)外侧的第一让位槽口(31b);所述的第二壳体(32)的下端一侧通过铰轴(3a)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在铰轴(3a)和第二壳体(32)之间设有复位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络筒设备循环式上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顶壳(33)一侧的锁止销(33a),在第一壳体(31)的上端设有第一锁止槽(31c),在第二壳体(32)上设有与所述的第一锁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向顺达陈倩朱卫忠唐映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沪江线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