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2222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直流电压源、微控制器和第一开关管,蜂鸣器通过第一开关管与微控制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PWM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蜂鸣器的一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贴片焊接,就不易搭焊、虚焊,一次性合格率高,而且采用电阻降压,能克服对电容、三极管的瞬间冲击,保证产品安全,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因为蜂鸣器功耗小,改用电阻降压可有交流电变成交流、直流两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直流电压源、微控制器和第一开关管,蜂鸣器通过第一开关管与微控制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PWM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蜂鸣器的一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本专利技术采用贴片焊接,就不易搭焊、虚焊,一次性合格率高,而且采用电阻降压,能克服对电容、三极管的瞬间冲击,保证产品安全,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因为蜂鸣器功耗小,改用电阻降压可有交流电变成交流、直流两用,提高产品的稳定性。【专利说明】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蜂鸣器,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
技术介绍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 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 件。 目前,蜂鸣器电路采用插件工艺组装,手工焊接,这样会造成效率非常的低,消耗 时间长,而且容易搭焊,虚焊,合格率低,而且还采用电容降压,这就导致交流电压对电容冲 击大,对电容和三极管的损坏高,造成蜂鸣器的使用寿命短。 如申请号为201020615594. 4,申请日为2010. 1L 19《一种蜂鸣器驱动电路》,该驱 动电路通过一个通道实现信号的驱动与关断,该驱动电路声音优美、结构简单、成本节约, 但是其依然采用电容降压法,就会导致使用寿命非常的短,无法大规模的被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 长,可以交、直流两用的新型蜂鸣器电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包括降压 电路,直流电压源、微控制器和第一开关管,蜂鸣器通过第一开关管与微控制器相连,还包 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 的PWM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蜂鸣器的一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I/O 口相连,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 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 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二端分别通过电阻与直流电压 源及第三开光管的控制端相连;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并通过 第一电容和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其第二端与蜂鸣器的另一端 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 三开关管为PNP型三极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蜂鸣器两端的第二电容。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蜂鸣器两端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开 关管的第一端相连,其阴极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电路采用电阻降压。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采用贴片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贴片焊接,就不易搭焊、虚焊,一 次性合格率高,而且采用电阻降压,能克服对电容、三极管的瞬间冲击,保证产品安全,提高 产品的使用寿命,因为蜂鸣器功耗小,改用电阻降压可有交流电变成交流、直流两用,提高 产品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蜂鸣器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蜂鸣器电路主要包括直流电压VCC、微控制器和第一开关管 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二极管D1。 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Q1、Q2、Q3、Q4可为三极管、M0S管或IGBT等开关管。本实施例中 采用三极管,且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和第四开关管Q4为NPN型三极管,第三开关 管Q3为PNP型三极管。为描述方便,定义三极管的基极为控制端,集电极为第一端,发射极 为第二端。当采用M0S管或IGBT时,则控制端为栅极,第一端为漏极,第二端为源极。 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1与微控制器的PWM信号输出端V12相连并通 过电阻R2和电容C3接地,其第一端与蜂鸣器B1的一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管 Q2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I/O 口 VII相连,其第一端通过电阻R3与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 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4接地,其第二端分别通过电阻 R5和R6与直流电压源VCC及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相连。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第 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相连,并通过第一电容C1和电阻R4接地,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3 的第二端相连,其第二端与蜂鸣器B1的另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连接在蜂鸣器B1两端。 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相连,其阴极与第四开关管Q4的第二端相连。 该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I/O 口 VII的高电平且PWM信号输出端V12也为高 电平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则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被拉到地,第四开关管Q3也导通, 使第一电容C1开始充电。当第一电容C1的充电电压达到第四开关管Q1的第一端通过蜂 鸣器B1得到高电压而导通,则有电流流过蜂鸣器B1,蜂鸣器B1就发出声音。 当I/O 口 VII为高电平,而PWM信号输出端V12为低电平时,第一开关管Q1截止, 没有电流流过蜂鸣器B1,则蜂鸣器B1不能发出声音。 当I/O 口 VII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而PWM信号输出端V12继续输出PWM信号时, 由于第一电容C1充电后有一定量的电压,此时第一电容C1开始通过电阻R4进行放电,第 四开关管Q4和第一开关管Q1仍然处于导通状态,此时,蜂鸣器B1会继续发出声音。随着第 一电容C1上的电压不断减小,流过蜂鸣器B1电流也不断减小,蜂鸣器B1的音量也跟随第 一电容C1的电压不断减小,直到第一电容C1上的电压低于第四开关管Q4的导通电压时, 第四开关管Q4截止,蜂鸣器B1停止发出声音。 降压电路采用电阻降压,能克服对电容、三极管的瞬间冲击,保证产品安全,提高 产品的使用寿命,因为蜂鸣器功耗小,改用电阻降压可有交流电变成交流、直流两用,提高 产品的稳定性,而且采用贴片焊接,就不易搭焊、虚焊,一次性合格率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 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 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 围。【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直流电压源、微控制器和第一开关管,蜂鸣器 通过第一开关管与微控制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 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PWM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电阻 接地,其第一端与蜂鸣器的一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 的I/O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蜂鸣器电路,包括降压电路,直流电压源、微控制器和第一开关管,蜂鸣器通过第一开关管与微控制器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PWM信号输出端相连接并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蜂鸣器的一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微控制器的I/O口相连,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其第二端接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电阻接地,其第二端分别通过电阻与直流电压源及第三开光管的控制端相连;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相连,并通过第一电容和电阻接地,其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相连,其第二端与蜂鸣器的另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琴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亿丰电子器材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