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管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座、压合辊固定座、第一压合辊、第二压合辊、第三压合辊和升降支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装置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压合调节,具备了突出的承重能力和压合精度,同时通过新型的压合辊轮,压合辊能够更好的贴合待加工管件表面,做到压合力度均匀准确,能够有效提高管件合缝的加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且易于操作,有效降低了操作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管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机座、压合辊固定座、第一压合辊、第二压合辊、第三压合辊和升降支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置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压合调节,具备了突出的承重能力和压合精度,同时通过新型的压合辊轮,压合辊能够更好的贴合待加工管件表面,做到压合力度均匀准确,能够有效提高管件合缝的加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且易于操作,有效降低了操作安全风险。【专利说明】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加工机械装置,特别是用于钢管合缝的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口径的钢管绝大部分采用单张钢板单支制造,在形成圆筒后需要点焊固定,为焊接工序做好准备。点焊前,由于钢管卷筒时留有中缝,需要对钢管的缝隙进行合缝。现有的技术手段是采用合缝机对钢管进行合缝,大多通过从压合机构伸出压合辊,从钢管的上、左、右三个方向进行压合,而在对不同管径的钢管进行合缝时,靠调节油缸伸出的导向柱长度来实现。其存在的不足是:调节不同管径时,靠油缸伸出的导向柱长度来实现,但是,导向柱伸出量越大,机架的强度越小,能承受的力也较小,造成现有的合缝机只能对壁厚较薄的钢管进行合缝。另外,由于调节时所有的压合辊向中间聚拢,造成输送管子的机架也要随之调节高度,这给操作带来很大麻烦。而且,仅从三个方向采用结构、数量单一的压合辊进行压合,会导致钢管受力不均,压合的过程可能会造成钢管变形,压合效果不佳,更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压合调节,具备了突出的承重能力和压合精度,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合缝装置包括了机座、压合辊固定座、第一压合辊、第二压合辊、第三压合辊、升降支座和推送轨道,所述升降支座放置于机座正下方,所述推送轨道放置于机座前端。 所述机座包括两组立式支柱组和一个顶部框架,每组立式支柱组由两个立式支柱相对的组成,所述顶部框架是由四根横梁围绕成的矩形结构框架,所述四个立式支柱分别固定在顶部框架的四个角上,所述立式支柱的内侧设有一个条形导轨,每组立式支柱组的两个立式支柱上的条形导轨相对设置,所述条形导轨上设有导槽;所述压合辊固定座设于机座上,压合辊固定座的截面形状为开口的八边形结构框架,所述压合辊固定座两侧边各设有一个连接调节座,所述连接调节座与压合辊固定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调节座两侧边各设有两组第一滑轮组,每组第一滑轮组由两个第一滑轮相对于条形导轨设置组成,所述连接调节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与条形导轨上的导槽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压合辊固定座上的连接调节座通过第一滑轮组与条形导轨之间、以及第二滑轮与导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上下滑动的固定在所述立式支柱组的两个立式支柱之间,所述顶部框架上设两个液压油缸,所述每个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分别与连接调节座相连接;所述第一压合辊,第二压合辊及第三压合辊设于压合辊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压合辊位于压合辊固定座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压合辊底部设置的第一辊轮排由六个第一圆形滚轮并排组成,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所述第二压合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压合辊固定座的顶部两侧位置,以第一压合辊为对称轴,两个第二压合辊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压合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a为45度,所述第二压合辊底部设置的第二辊轮排由六个第二圆形滚轮并排组成,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所述第一圆形滚轮宽度LI与所述第二圆形滚轮宽度L2之比为7:6 ;所述第三压合辊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压合辊固定座两侧底部位置,以第一压合辊为对称轴,两个第三压合辊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压合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b为17度,所述第三压合辊包括辊轮排及承接支架,所述承接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承接支架顶部与底部均设有方形凹槽,其截面呈H型结构;所述承接支架底部凹槽内设有多个压合辊轮,所述压合辊轮数量为6个,在凹槽内并排设置形成滚轮排,所述压合辊轮中心设有轴承,中心轴承两端与承接支架底部凹槽两侧连接;所述压合辊轮为一体式结构,包括两个圆台滚轮和连接轴,所述两个圆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两侧,以连接轴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两个圆台滚轮通过连接轴承连接为一体,所述压合辊轮通过两个圆台滚轮设置,呈中间凹两端凸结构;所述承接支架顶部凹槽两侧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 所述升降支座包括基座,液压油缸和支撑座,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呈直角三角形的竖直基座和一个横向设置在竖直基座顶端的水平基座,所述竖直基座和水平基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成一体结构,使基座整体呈η形结构,所述水平基座上设有两个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基座下方设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上设有固定底盘,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之间,使支撑座整体呈H形结构,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穿过基座的水平基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液压油缸的固定底盘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水平基座的上方,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之间均有设有若干压合辊轮,所述压合辊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侧水平设有一个定位连接杆,所述定位连接杆的端部竖直的连接有一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位置与定位套筒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定位套筒套合在所述定位杆外部。 所述推送轨道包括轨道底座、轨道辊轮、推送杆和电机,所述轨道底座包括水平支撑杆组和垂直支撑杆组,所述水平支撑杆组的水平支撑杆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水平支撑杆组与垂直支撑杆组相互垂直为一体式结构;轨道底座的截面呈“H”形结构,垂直支撑杆组均匀分布于水平支撑杆组底部;所述水平支撑杆之间并排安装有多个轨道辊轮,轨道辊轮中心设有辊轮轴承,辊轮轴承两端与水平支撑杆组连接形成“H”形结构;所述水平杆支撑杆组两端设有两组链接辊轮,两组链接辊轮上分别套有一条推进链条,所述推进链条两端链接形成链条圈,所述推进链条还与电机内部齿轮链接,所述推进链条用螺栓与推送杆链接固定。 上述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滑轮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调节座的侧边上。 上述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中,所述条形导轨与第一滑轮接触的两边为向内凹槽的圆弧形结构。 上述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压合辊通过螺栓与压合辊固定座实现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压合辊通过螺栓与压合辊固定座实现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压合辊通过螺栓与压合辊固定座实现固定连接。 上述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压合辊前端设有导向杆。 上述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中,所述轨道滚轮至少为两个。 上述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中,所述垂直支撑杆组至少为两组。 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液压油缸控制固定底盘进行上下移动,固定底盘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支撑座上下移动,以此来调节底部压辊与待合缝的钢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压合承重力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采用定位杆与定位套筒相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的钢管合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合缝装置包括了机座、压合辊固定座、第一压合辊、第二压合辊、第三压合辊、升降支座和推送轨道,所述升降支座放置于机座正下方,所述推送轨道放置于机座前端;所述机座包括两组立式支柱组和一个顶部框架,每组立式支柱组由两个立式支柱相对的组成,所述顶部框架是由四根横梁围绕成的矩形结构框架,所述四个立式支柱分别固定在顶部框架的四个角上,所述立式支柱的内侧设有一个条形导轨,每组立式支柱组的两个立式支柱上的条形导轨相对设置,所述条形导轨上设有导槽;所述压合辊固定座设于机座上,压合辊固定座的截面形状为开口的八边形结构框架,所述压合辊固定座两侧边各设有一个连接调节座,所述连接调节座与压合辊固定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调节座两侧边各设有两组第一滑轮组,每组第一滑轮组由两个第一滑轮相对于条形导轨设置组成,所述连接调节座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与条形导轨上的导槽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压合辊固定座上的连接调节座通过第一滑轮组与条形导轨之间、以及第二滑轮与导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上下滑动的固定在所述立式支柱组的两个立式支柱之间,所述顶部框架上设两个液压油缸,所述每个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分别与连接调节座相连接;所述第一压合辊,第二压合辊及第三压合辊设于压合辊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压合辊位于压合辊固定座的顶部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压合辊底部设置的第一辊轮排由六个第一圆形滚轮并排组成,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所述第二压合辊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压合辊固定座的顶部两侧位置,以第一压合辊为对称轴,两个第二压合辊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压合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a为45度,所述第二压合辊底部设置的第二辊轮排由六个第二圆形滚轮并排组成,其顶部设有液压油缸;所述第一圆形滚轮宽度L1与所述第二圆形滚轮宽度L2之比为7:6;所述第三压合辊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压合辊固定座两侧底部位置,以第一压合辊为对称轴,两个第三压合辊呈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压合辊与水平方向所成夹角b为17度,所述第三压合辊包括辊轮排及承接支架,所述承接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承接支架顶部与底部均设有方形凹槽,其截面呈H型结构;所述承接支架底部凹槽内设有多个压合辊轮,所述压合辊轮数量为6个,在凹槽内并排设置形成滚轮排,所述压合辊轮中心设有轴承,中心轴承两端与承接支架底部凹槽两侧连接;所述压合辊轮为一体式结构,包括两个圆台滚轮和连接轴,所述两个圆台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两侧,以连接轴为对称中心呈对称设置,所述两个圆台滚轮通过连接轴承连接为一体,所述压合辊轮通过两个圆台滚轮设置,呈中间凹两端凸结构;所述承接支架顶部凹槽两侧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液压油缸;所述升降支座包括基座,液压油缸和支撑座,所述基座包括两个呈直角三角形的竖直基座和一个横向设置在竖直基座顶端的水平基座,所述竖直基座和水平基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成一体结构,使基座整体呈n形结构,所述水平基座上设有两个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所述基座下方设有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上设有固定底盘,所述支撑座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之间,使支撑座整体呈H形结构,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穿过基座的水平基座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液压油缸的固定底盘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水平基座的上方,所述两个第一支撑架之间均有设有若干压合辊轮,所述压合辊轮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侧水平设有一个定位连接杆,所述定位连接杆的端部竖直的连接有一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位置与定位套筒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定位套筒套合在所述定位杆外部;所述推送轨道包括轨道底座、轨道辊轮、推送杆和电机,所述轨道底座包括水平支撑杆组和垂直支撑杆组,所述水平支撑杆组的水平支撑杆数量为两个且相互平行;所述水平支撑杆组与垂直支撑杆组相互垂直为一体式结构;轨道底座的截面呈“H”形结构,垂直支撑杆组均匀分布于水平支撑杆组底部;所述水平支撑杆之间并排安装有多个轨道辊轮,轨道辊轮中心设有辊轮轴承,辊轮轴承两端与水平支撑杆组连接形成“H”形结构;所述水平杆支撑杆组两端设有两组链接辊轮,两组链接辊轮上分别套有一条推进链条,所述推进链条两端链接形成链条圈,所述推进链条还与电机内部齿轮链接,所述推进链条用螺栓与推送杆链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红宝,黄国焕,李代君,蒋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振光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