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林专利>正文

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0827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其涉及新能源客车、无轨电车系统、电控、气动、摄像监控等技术领域。单辫是指无轨电车车顶上单根集电杆,其能电控回转、升降又能自由回转,使其上双联集电头接触或脱离窄距动力线网,在出库入库、景观街道、道路广场、大交叉路口等没有动力线网路段及前方有障碍车时脱离动力线网靠自身辅助新能源动力电池供电行驶,而且新能源混合动力无轨电车在行驶当中就可给新能源动力电池充电,无须建设价格高昂充电桩及其配套场地,无须排队长时间充电。一台燃油公交车尾气排放量相当于几十辆小汽车尾气排放量,成千上万燃油公交车是城市雾霾重要污染源之一。本发明专利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其涉及新能源客车、无轨电车系统、电控、气动、摄像监控等
。单辫是指无轨电车车顶上单根集电杆,其能电控回转、升降又能自由回转,使其上双联集电头接触或脱离窄距动力线网,在出库入库、景观街道、道路广场、大交叉路口等没有动力线网路段及前方有障碍车时脱离动力线网靠自身辅助新能源动力电池供电行驶,而且新能源混合动力无轨电车在行驶当中就可给新能源动力电池充电,无须建设价格高昂充电桩及其配套场地,无须排队长时间充电。一台燃油公交车尾气排放量相当于几十辆小汽车尾气排放量,成千上万燃油公交车是城市雾霾重要污染源之一。本专利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专利说明】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轨电车、新能源客车、电控、气动、摄像监控等

技术介绍
目前,无轨电车的运营与发展在我国之所以出现萎缩、停滞趋势,主要是大交叉路口、道路广场横棚线影响城市景观,旧式无轨电车机动性差、爱掉辫子,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加之过去电价高于油价运营成本高。但通过技术更新和线网改造及新建,新型无轨电车克服以往散差乱、故障高的弊病,取而代之是高效、节能、噪音更低、宽敞美观、车内冷暖舒适的新能源混合动力无轨电车,解决了机动性差、爱掉辫子的问题。由于采用电控自动回转、升降轻质集电杆和整齐、简明的窄距动力线网及架线弯曲单臂梁架在路灯杆上,动力线入地并通过路灯杆内腔沿着单臂梁给动力线网供电,使路灯杆起到三合一作用,新能源混合动力无轨电车能取消大交叉路口、道路广场线网横棚线、交叉器、分配器等,以免影响大交叉路口、道路广场景观,而且新能源混合动力无轨电车在行驶当中就可给新能源动力电池充电,无须建设价格高昂充电桩及其配套场地,无须排队长时间充电。根据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机动车燃油排放已占北京市PM2.5排放总量的31.1 %,一台燃油公交车尾气排放量相当于几十辆小汽车尾气排放量,成千上万燃油公交车是城市雾霾重要污染源之一。本专利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使无轨电车焕发新春成为城市一道风景线。另外,无轨电车可安装大功率冷暖空调无需考虑费油、尾气排放问题,加上噪音低乘坐舒适度堪比地铁、轻轨,人们更愿意出行乘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单辫是指新型无轨电车车顶上单根集电杆,其能电控升起、自动降下、使其上双联集电头接触或脱离动力线网。在出库入库、景观街道、道路广场、大交叉路口等没有动力线网路段及前方有障碍车时脱离动力线网靠自身辅助新能源动力电池供电行驶。 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1),主要有能电控升降单辫集电杆、带有缓冲弹簧的举升缸、带有缓冲压簧的双联集电头、能自由回转又能电动回转的回转支承、监控回转及升降单辫集电杆的摄像监控系统、设置在方向盘中部上的监控屏幕及控制集电杆回转升降旋钮和按纽、窄距动力线网、设置在路灯杆上的架线弯曲单臂梁、路灯、无轨电车系统、新能源客车等组成,见图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1),主要是将新能源客车车顶加装新型的单辫集电杆(2)及无轨电车系统,并少用辅助新能源动力电池(3)而成,见图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单辫集电杆(2)根部与回转支承(4)上的支架(5)铰接,带有缓冲弹簧的举升缸(6)上端与单辫集电杆(2)上的支架(7)铰接、其下端与回转支承(4)上的支架(8)铰接,见图1中A、B局部放大图图2、图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单辫集电杆(2)上部连接有立轴管 (9),与立轴管(9)配合能自由回转的是双联集电头(10)上的立轴(11),双联集电头(10)上的双联集电块(12)与双联摇臂支架(13)上端固定连接,双联摇臂支架(13)下端与双联集电头(10)上的支架(14)铰接,为使双联集电块(12)具有良好接触窄距动力线网(15)在双联摇臂支架(13)下面设置有双联缓冲压簧(16),其上下端各自用螺钉固定,见图1中C局部放大图图4。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为防止升起单辫集电杆(2)接触窄距动力线网(15)时双联集电头(10)随意偏摆,在双联集电头(10)与单辫集电杆(2)之间设有居中复位拉簧(17 ),便于双联集电头(10 )与窄距动力线网(15 )接触供电,窄距动力线网(15)架空在架线弯曲单臂梁(18)前端上,架线弯曲单臂梁(18)另一端架在路灯杆(19)上,架线弯曲单臂梁(18)与路灯杆(19)之间用拉绳(20)拉住,见图1及图1中C局部放大图图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单辫集电杆(2)中部设置有摄像头 (21),见图1中D局部放大图图5,监控屏幕(22)及回转支承(4)、电控升降单辫集电杆(2)的旋钮(23)、按钮(24)均设置在方向盘(25)上中部,便于驾驶员在站点等待乘客上下车时观察操作电控回转及升起单辫集电杆(2)使双联集电头(10)顺利接触窄距动力线网(15)供电行驶,见图1中E局部放大图图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支承(4)上有能带动回转支承(4)回转的减速电动机(26),其前端装有电磁离合器(27),电磁离合器(27)与回转支承(4)用螺钉连接,在升起单辫集电杆(2 )使双联集电头(10 )接触窄距动力线网(15 )供电时,电磁离合器(27)使减速电动机(26)与回转支承(4)自动脱离,使单辫集电杆(2)能左右自由回转便于窄距动力线网(15)良好供电行驶。 8、与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反,在无窄距动力线网(15)的路段,双联集电头(10)脱离窄距动力线网(15)断电时,辅助新能源动力电池(3)自动给整车系统供电,电磁离合器 (27)自动结合,减速电动机(26)带动回转支承(4)居中回转,带有缓冲弹簧的举升缸(6)使单辫集电杆(2)自动降下,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I)靠辅助新能源动力电池(3)供电行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及窄距动力线网、架线弯曲单臂梁、路灯、道路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回转支承前半部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回转支承后半部及带有缓冲弹簧举升缸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单辫集电杆上端及双联集电头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单辫集电杆中部上的摄像头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驾驶方向盘上的监控屏幕及电控旋钮、按钮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新能源客车为基础加装无轨电车系统等进行改制而成,如图1所 /Jn ο 窄距动力线网(16)两线距离取150毫米。 单辫集电杆(3)用轻质材料制造,轻盈又美观,选专业厂家订制。 回转支承(4)、双联集电头(10)、窄距动力线网(15)、架线弯曲单臂梁(18)、方向盘(25)等到专业厂家订制。摄像监控系统进行采购。 为响应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号召,该车辅助动力源采用新能源动力电池供电自主行驶,为大大降低整车成本,尽可能少用价格高昂新能源动力电池,能使其自主行驶里程达10公里左右满足需要即可。 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单辫无轨电车(1),主要有能电控升降单辫集电杆、带有缓冲弹簧的举升缸、带有缓冲压簧的双联集电头、能自由回转又能电动回转的回转支承、监控回转及升降单辫集电杆的摄像监控系统、设置在方向盘中部上的监控屏幕及控制集电杆回转升降旋钮和按纽、窄距动力线网、设置在路灯杆上的架线弯曲单臂梁、路灯、无轨电车系统、新能源客车等组成,见图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杨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