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肘靠,其不会招致上方尖的形状或外观不良并且确保高强度和对载荷的分散二者能够兼得。安装至构成车门(100)的内部装饰的车门装饰件(104)上的乘员用肘靠(140)具有:上面部(142),其作为乘员(P)用的肘靠面;侧面部(144),其从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接合部(146a),其形成在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预定位置并且用于接合至车门装饰件;增强肋(150a、150b),其在接合部与侧面部之间从上面部的背面向下方延伸,缺口(152a、152b)形成于增强肋,该缺口具有使得缺口的顶点不到达上面部(背面(142a))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肘靠,其不会招致上方尖的形状或外观不良并且确保高强度和对载荷的分散二者能够兼得。安装至构成车门(100)的内部装饰的车门装饰件(104)上的乘员用肘靠(140)具有:上面部(142),其作为乘员(P)用的肘靠面;侧面部(144),其从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接合部(146a),其形成在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预定位置并且用于接合至车门装饰件;增强肋(150a、150b),其在接合部与侧面部之间从上面部的背面向下方延伸,缺口(152a、152b)形成于增强肋,该缺口具有使得缺口的顶点不到达上面部(背面(142a))的高度。【专利说明】肘靠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至构成车门的内部装饰的车门装饰件的乘员用肘靠(armrest)。
技术介绍
在车门的作为外部构件的车门板的车室侧配置有作为内部构件的车门装饰件。乘员用肘靠安装至该车门装饰件。为了在乘员将其肘放在肘靠上时获得稳定感,肘靠需要有高强度。然而,如果强度过高,则碰撞时(侧面碰撞时)来自车体侧方的碰撞载荷容易从车门装饰件传递至乘员的肘,所以存在对乘员的伤害量增大的风险。因此,存在着以下要求:肘靠具有确保通常情况所需的足够的强度并且在侧面碰撞时等分配(分散)碰撞载荷的结构。 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在肘靠的车辆宽度方向大致中央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断裂线。所以,在车辆侧面碰撞中当压抵就座者时,肘靠通过在作为弱部的断裂线处弯折而发生变形,由此分配施加于肘靠的碰撞载荷并且减小施加给乘员的冲击。通过在肘靠的里面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多个肋,能够增大肘靠的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65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7]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专利文献I的肘靠在侧面碰撞中通过在断裂线处弯折而发生变形时,存在如下风险:肘靠的作为弯折面(破损面)的表面侧(上面侧)成为上方尖的形状。此外,根据专利文献I的构造,存在着由于在乘员将其肘放在肘靠上时的载荷(以下称为“肘放置载荷”)使断裂线在设计面上鼓起的情况,因此存在招致美观度恶化因而外观不良的风险。 鉴于该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不会招致上方尖的形状或外观不良并且确保高强度和对载荷的分散二者能够兼得的肘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肘靠的代表性的构造为,一种乘员用肘靠,其安装至构成车门的内部装饰的车门装饰件上,所述肘靠包括:上面部,其作为放置所述乘员的肘部的肘靠面;侧面部,其从所述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接合部,其形成在所述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预定位置处并且用于接合至所述车门装饰件;和增强肋,其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侧面部之间从所述上面部的背面向下方延伸,在所述增强肋中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具有使得所述缺口的顶点不到达所述上面部的高度。 根据以上构造,通过增强肋能够确保耐乘员的肘放置载荷的高强度。特别地,增强肋设置在由于接合至车门装饰件而比其他部分强度高的接合部附近。因此,能够增大增强肋的支撑强度,施加于肘靠的肘放置载荷由增强肋以及接合部接收、即由车门装饰件整体接收,因此使得能够改善肘靠的耐载荷性能并抑制诸如在放置肘时的响声等问题。此外,由于增强肋通过接合部支撑于车门装饰件,所以施加于肘靠的肘放置载荷能够经由接合部有效地传递至车门装饰件。 此外,在增强肋中形成有缺口,缺口具有使得缺口的顶点不到达上面部的背面的高度。该缺口用作增强肋中的弱部(强度弱的部分),侧面碰撞时施加于肘靠的碰撞载荷(压缩载荷)集中在缺口的顶点。由于集中的碰撞载荷,因而在上面部的背面与缺口的顶点之间形成断裂,碰撞载荷被分散。由于缺口具有使得其顶点不到达上面部的背面的高度,换言之由于增强肋的一部分残存在上面部的背面与缺口的顶点之间,所以,断裂仅形成在残存的增强肋部分,肘靠的上面部不成为破损面。这使得能够有利地分散碰撞载荷并且降低对乘员的伤害量。此外,根据以上构造,能够通过增强肋的残存在上面部的背面与缺口的顶点之间的部分吸收通常施加的肘放置载荷。这使得能够抑制诸如传统技术中那样由断裂线引起的外观不良等设计上的问题。 所述增强肋可以在所述肘靠的车辆前后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形成于多个所述增强肋的所述缺口的所述顶点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不同位置处。据此,在增强肋中,作为弱部的缺口的顶点的位置沿着肘靠的车辆前后方向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偏移。所以,与缺口的顶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配置在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即使在经年使用过程中肘放置载荷长期地施加于肘靠的上面部,也能够防止由于缺口引起的上面部中断裂的形成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设计上的问题。 多个所述增强肋越靠近车辆前方,形成于该增强肋的所述缺口的所述顶点可以越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根据该构造,当从上方或下方观察肘靠的上面部时,缺口的顶点位于从车辆后方侧和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向车辆前方侧和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线上。换言之,在肘靠的上面部中设定弱部的线。该弱部的线朝向由于连接上面部和侧面部而具有高强度的车辆前方侧和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角部)延伸。因此,在侧面碰撞中等施加大碰撞载荷时,肘靠的上面部不大可能破损(不大可能形成破损面),能够更可靠地降低对乘员的伤害量。 多个所述增强肋越靠近车辆前方,形成于该增强肋的所述缺口的所述顶点可以越接近所述上面部。根据该构造,在肘靠的放置乘员的肘的、即肘放置载荷最易施加的车辆后方侧,形成于增强肋的缺口的顶点与上面部的背面之间的距离较长,并且大部分增强肋残存在顶点与上面部的背面之间。这使得在车辆后方侧能够确保对抗肘放置载荷的高强度。另一方面,在肘靠的车辆前方侧形成于增强肋的缺口中,形成于增强肋的缺口的顶点与上面部的背面之间距离较短,因此增加了增强肋的变形量并有效地缓和了碰撞载荷。这使得确保高强度和对载荷的分散二者能够兼顾。 专利技术的效果 本专利技术使得能够提供不会招致上方尖的形状或外观不良并且确保高强度和对载荷的分散二者能够兼得的肘靠。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一实施方式的肘靠的车门的图。 图2是图1的(b)的车门装饰件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中示出的肘靠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门;102…车门板;104…车门装饰件;110…板;120…装饰物;120a…凸台插入孔;130…凹袋;140…肘靠;142…上面部;142a…背面;143…角部;144…侧面部;146a?146e…接合部;147a…凸台座面;148a…焊接凸台;150a?150j…增强肋;152a、152b、152j…缺口 ;154a、154b…残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以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除非另有声明,否则不意欲限制本专利技术。注意,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功能和构造实质上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不再重复说明,并且图中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不直接相关的要素。 图1是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肘靠的车门100的图。图1的(a)是示出车门100的车室侧的侧面图,图1的(b)是示出图1的(a)的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用肘靠,其安装至构成车门的内部装饰的车门装饰件上,所述肘靠包括:上面部,其作为放置所述乘员肘部的肘靠面;侧面部,其从所述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接合部,其形成在所述上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预定位置处并且用于接合至所述车门装饰件;和增强肋,其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侧面部之间从所述上面部的背面向下方延伸,在所述增强肋中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具有使得所述缺口的顶点不到达所述上面部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村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