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乘客电梯轿厢,其包括厢体及用以开关所述厢体的一个或多个门体,所述厢体具有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连接于所述轿顶组件与所述轿底组件之间的轿壁组件,所述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轿壁组件共同围成一用以容纳乘客的搭乘空间,所述搭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上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水平设置,所述轿顶组件上安装有用以换气的轴流风扇,所述搭乘空间内安装有照明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乘客电梯轿厢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安装结构更为稳固,从而确保避免电梯门开闭过程出现夹伤人员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佳,且经久耐用,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乘客电梯轿厢,其包括厢体及用以开关所述厢体的一个或多个门体,所述厢体具有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连接于所述轿顶组件与所述轿底组件之间的轿壁组件,所述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轿壁组件共同围成一用以容纳乘客的搭乘空间,所述搭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上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水平设置,所述轿顶组件上安装有用以换气的轴流风扇,所述搭乘空间内安装有照明系统。本技术的乘客电梯轿厢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安装结构更为稳固,从而确保避免电梯门开闭过程出现夹伤人员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佳,且经久耐用,实用性强。【专利说明】乘客电梯轿厢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乘客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电梯作为一种现代化机械运载工具,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商场大厦、高层办公楼、高层住宅等楼宇当中。 电梯通常包括一用于运载人或物品的轿厢、用于维持轿厢的导向作用的导轨及驱动其作运载运动的驱动机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而轿厢则包括厢体、轿厢门体、及用于控制轿厢门体及各楼层的层门体作打开或关闭动作的门机系统。对于电梯安全运作而言,乘客电梯轿厢的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提升现有技术中乘客电梯轿厢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则成为目前电梯制造领域所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空间利用率高、组装牢靠的乘客电梯轿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乘客电梯轿厢,包括厢体及用以开关所述厢体的一个或多个门体,所述厢体具有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连接于所述轿顶组件与所述轿底组件之间的轿壁组件,所述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轿壁组件共同围成一用以容纳乘客的搭乘空间,所述搭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上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水平设置,所述轿顶组件上安装有用以换气的轴流风扇,所述搭乘空间内安装有照明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乘客电梯轿厢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轿底组件下方的踏板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系统可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或所述轿顶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上。 进一步地,所述乘客电梯轿厢的额定载重量介于800?1200kg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轿顶组件或所述轿底组件的面积介于2.2?2.8平方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轿顶组件上安装有一用以固定轿顶直梁的直梁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直梁固定组件安装于所述轿顶组件所在平面的一侧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轿顶组件上靠近所述门体的端部未延伸超过所述门体的范围,所述扶手组件上靠近所述门体的端部未延伸超过所述门体的范围,所述扶手组件所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轿顶组件所延伸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轿顶组件的周边距所述轿壁组件的内壁的间距介于10?20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轿顶组件的周边距所述轿壁组件的内壁的间距介于15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乘客电梯轿厢,包括厢体及用以开关所述厢体的一个或多个门体,所述厢体具有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连接于所述轿顶组件与所述轿底组件之间的轿壁组件,所述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轿壁组件共同围成一用以容纳乘客的搭乘空间,所述搭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上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水平设置,所述轿顶组件上安装有用以换气的轴流风扇,所述搭乘空间内安装有照明系统。本技术的乘客电梯轿厢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安装结构更为稳固,从而确保避免电梯门开闭过程出现夹伤人员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佳,且经久耐用,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乘客电梯轿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乘客电梯轿厢在另一视角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轴流风扇; 10、扶手组件; 11、轿壁组件; 12、轿底组件; 17、踏板组件; 18、直梁固定组件; 8、 轿顶组件; 9、 吊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配合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乘客电梯轿厢,包括厢体及用以开关所述厢体的一个或多个门体,所述厢体具有轿顶组件8、轿底组件12及连接于所述轿顶组件8与所述轿底组件12之间的轿壁组件11,所述轿顶组件8、轿底组件12及轿壁组件11共同围成一用以容纳乘客的搭乘空间,所述搭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11上的扶手组件10,所述扶手组件10水平设置,所述轿顶组件8上安装有用以换气的轴流风扇1,所述搭乘空间内安装有照明系统(未图示)。 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乘客电梯轿厢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轿底组件12下方的踏板组件17,所述踏板组件17用以安装于轿厢和各个楼层之间的衔接处,以确保轿厢内乘客的安全进出。其中,所述照明系统可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11、或所述轿顶组件8中的至少一者上,以确保电梯轿厢内的照明。更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乘客电梯轿厢的额定载重量介于800?1200kg之间。所述轿顶组件8或所述轿底组件12的面积介于2.2? 2.8平方米之间。更为优选地,所述轿顶组件8上安装有一用以固定轿顶直梁的直梁固定组件18。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直梁固定组件18安装于所述轿顶组件8所在平面的一侧边缘处。 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轿顶组件8上靠近所述门体的端部未延伸超过所述门体的范围,所述扶手组件上靠近所述门体的端部未延伸超过所述门体的范围,所述扶手组件10所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轿顶组件8所延伸的长度。所述轿顶组件8的周边距所述轿壁组件11的内壁的间距介于10?20mm之间。更为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轿顶组件8的周边距所述轿壁组件11的内壁的间距介于15mm之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轿顶组件8上还设置有吊顶组件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乘客电梯轿厢,包括厢体及用以开关所述厢体的一个或多个门体,所述厢体具有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连接于所述轿顶组件与所述轿底组件之间的轿壁组件,所述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轿壁组件共同围成一用以容纳乘客的搭乘空间,所述搭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上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水平设置,所述轿顶组件上安装有用以换气的轴流风扇,所述搭乘空间内安装有照明系统。本技术的乘客电梯轿厢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安装结构更为稳固,从而确保避免电梯门开闭过程出现夹伤人员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佳,且经久耐用,实用性强。 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乘客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电梯轿厢包括厢体及用以开关所述厢体的一个或多个门体,所述厢体具有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连接于所述轿顶组件与所述轿底组件之间的轿壁组件,所述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轿壁组件共同围成一用以容纳乘客的搭乘空间,所述搭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电梯轿厢包括厢体及用以开关所述厢体的一个或多个门体,所述厢体具有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连接于所述轿顶组件与所述轿底组件之间的轿壁组件,所述轿顶组件、轿底组件及轿壁组件共同围成一用以容纳乘客的搭乘空间,所述搭乘空间内设置有安装于所述轿壁组件上的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水平设置,所述轿顶组件上安装有用以换气的轴流风扇,所述搭乘空间内安装有照明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凤祥,许林荣,陆胜林,王营浚,张国强,黄岚岚,张晓菊,童珺,张琴音,周巧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伯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