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稠油微量脱水仪技术

技术编号:1065216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稠油微量脱水仪。该方法包括:将待脱水稠油脱水;将脱水的稠油转移入双口烧瓶内;将双口烧瓶放入电加热套中,双口烧瓶电加热套以上部分及连接弯管缠上电加热带,将电加热带温度控制在100℃-120℃;对双口烧瓶内的稠油进行加热,初始设定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为120℃,然后程序升温,直至双口烧瓶中稠油温度加热至220℃,回收馏份,分液得到水层和有机液层;将有机液层倒回双口烧瓶的稠油中,混匀;测定稠油的含水量,若含水量小于0.1%即完成微量含水稠油的制备,否则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上述方法的稠油微量脱水仪。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在实验室内高效地制得含水量低于0.1%的微量含水稠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稠油微量脱水仪。该方法包括:将待脱水稠油脱水;将脱水的稠油转移入双口烧瓶内;将双口烧瓶放入电加热套中,双口烧瓶电加热套以上部分及连接弯管缠上电加热带,将电加热带温度控制在100℃-120℃;对双口烧瓶内的稠油进行加热,初始设定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为120℃,然后程序升温,直至双口烧瓶中稠油温度加热至220℃,回收馏份,分液得到水层和有机液层;将有机液层倒回双口烧瓶的稠油中,混匀;测定稠油的含水量,若含水量小于0.1%即完成微量含水稠油的制备,否则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上述方法的稠油微量脱水仪。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在实验室内高效地制得含水量低于0.1%的微量含水稠油。【专利说明】一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稠油微量脱水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稠油微量脱水仪,属于石油生 产工艺

技术介绍
稠油在开采过程中,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水分,对稠油进行分析评价时需要将稠油 脱水至微量含水,即含水量小于0. 1 %以下,由于稠油在脱水过程中时常出现爆沸现象,现 有的行业标准只能将稀油、高凝油脱水至含水量低于0. 5%,而且不能在实验室内实现制备 含水量低于〇. 5%的稠油,更难以制备含水量低于0. 1 %的微量含水稠油。 稠油属于原油的一种,指在50°C时粘度大于lOOmPa *s的原油,按其粘度不同分为 三类,即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稠油,50°C时粘度界于lOOmPa · s-10000mPa · s之间的原油 为普通稠油,50°C时粘度界于lOOOOmPa · s-50000mPa · s之间的原油为特稠油,50°C时粘度 大于50000mPa · s的原油为特稠油。稠油中水分以游离水和乳化水形式存在于原油之中, 原油现场脱水采用热沉降、化学沉降、电极化降沉方法去实现油水分离,这些油水分离技术 可以将除稠油以外的原油脱水至0.5%以下,普通稠油脱水至2%以下,特稠油、超稠油脱 水至4%以下,室内原油脱水的标准方法为行标SY/T6520-2001原油脱水试验方法-压力釜 法,此方法确定说明只能将原油脱水至0. 5%以下,为了进一步将稠油脱水至0. 1 %以下, 室内实验采用蒸馏脱水,只有蒸馏脱水能制备微量含水稠油,但稠油在蒸馏脱水过程中时 常出现爆沸现象,因此,在实验室制备微量含水稠油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 制备方法,能够在实验室内制备含水量低于0. 1 %的微量含水稠油。 本专利技术原理是:采用程序升温及伴热的方法使稠油中的乳化水以缓慢合理速度释 放出来,并及时排出释放出的乳化水和游离水。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脱水稠油脱水至含水量10%以下; 步骤二,将脱水后的稠油转移入双口烧瓶内,总体积不超过双口烧瓶容积的2/3 ; 步骤三,将双口烧瓶放入电加热套中,双口烧瓶电加热套以上部分及连接弯管缠 上电加热带,将电加热带温度控制在100°c -120°c之间; 步骤四,对双口烧瓶内的稠油进行加热,初始设定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为120°C, 当加热温度与双口烧瓶中稠油的温度差值小于10°c时,将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升高10°C, 如此反复,直至双口烧瓶中稠油温度加热至220°c,回收蒸馏出的馏份,然后分液,得到水层 和有机液层; 步骤五,将所得的有机液层倒回双口烧瓶的稠油中,加热至稠油可流动后混匀; 步骤六,测定步骤五所得的稠油的含水量,若含水量小于0. 1%即完成微量含水稠 油的实验室制备,制得微量含水稠油,否则,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六。 上述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中,电热带的使用,使含水原油中蒸馏出的水份不冷凝在 烧瓶及弯头处,并能够及时排出,避免了冷凝水滴回落造成的原油爆沸;使用程序升温,让 原油中的游离水、乳化水缓慢释放出来,避免了短时间大量水份蒸发造成的原油爆沸;加热 带的加热温度及程序升温条件的设定,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条件,能够更好地蒸发出水分, 防止原油爆沸。 上述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中,步骤一所采用的脱水方法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优选 为现有室内原油脱水技术标准SY/T6520-2001原油脱水试验方法--压力釜法。 上述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中,步骤一和步骤六中含水量的测定方法为原油含水量测 定 GB/T8929-2006 的方法。 上述的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所述待脱水稠油包括稠油、特 稠油和/或超稠油。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所用的稠油微量脱水仪,优选的,该稠 油微量脱水仪包括加热带控制器、电加热带、温控热电偶、带控制器的电加热套、双口烧瓶、 温度计、连接弯管和冷凝装置; 所述加热带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加热带、所述温控热电偶电连接,所述温度计插 入所述双口烧瓶的一个口,所述连接弯管分别与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双口烧瓶的另一个口 相连接,所述双口烧瓶放置在所述带控制器的电加热套内,所述电加热带缠绕在所述双口 烧瓶的电加热套以上部分及所述连接弯管的外表面,所述温控热电偶设置在所述电加热带 与所述双口烧瓶的电加热套以上部分之间。 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为: 本专利技术先将现场待脱水稠油脱水至10%以下,然后将完成初步脱水的稠油转移到 双口烧瓶中进行程序升温、加热蒸馏,逐步脱出不同温度下的游离水与乳化水,同时将蒸馏 脱出的水分及馏分伴热排出、冷凝实现稠油中的油水分离,解决了稠油、超稠油、特稠油等 的脱水难、脱水时间长以及蒸馏过程的爆沸的问题,最终,能够在实验室内制备得到含水量 低于0. 1 %的稠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3提供的稠油微量脱水仪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 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 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以辽河油田特一联原油为待脱水稠油(特稠油),取1L的待脱水稠油按照 现有技术标准SY/T6520-2001原油脱水试验方法一一压力釜法进行脱水,将脱水后的稠油 按GB/T8929-2006测得稠油含水为1. 8% ; 步骤二,将脱水后的稠油转移入双口烧瓶内,总体积不超过双口烧瓶容积的2/3 ; 步骤三,将双口烧瓶放入电加热套中,并将双口烧瓶的电加热套以上部分及连接 弯管缠上电加热带,将电加热带温度控制在100°C _120°C之间; 步骤四,对双口烧瓶内的稠油进行加热,初始设定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为120°C, 当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与双口烧瓶中稠油的温度差值小于l〇°C时,将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 升高10°C,如此反复,直至双口烧瓶中稠油温度加热至220°C,回收蒸馏出的馏分,分液漏 斗分液,得到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待脱水稠油脱水至含水量10%以下;步骤二,将脱水后的稠油转移入双口烧瓶内,总体积不超过双口烧瓶容积的2/3;步骤三,将双口烧瓶放入电加热套中,双口烧瓶电加热套以上部分及连接弯管缠上电加热带,将电加热带温度控制在100℃‑120℃之间;步骤四,对双口烧瓶内的稠油进行加热,初始设定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为120℃,当加热温度与双口烧瓶中稠油的温度差值小于10℃时,将电加热套的加热温度升高10℃,如此反复,直至双口烧瓶中稠油温度加热至220℃,回收蒸馏出的馏份,然后分液,得到水层和有机液层;步骤五,将所得的有机液层倒回双口烧瓶的稠油中,加热至稠油可流动后混匀;步骤六,测定步骤五所得的稠油的含水量,若含水量小于0.1%即完成微量含水稠油的实验室制备,制得微量含水稠油,否则,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从军张俊李晓峰聂凤云刘丽华谢冰晰王俊良刘武友李佳蒋伟赵金姝张金芬周迎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