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5019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系数高且各部件转动灵活的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包括立柱、转动设置在立柱上的平衡板、入口管、内臂、第一弯管、外臂、第二弯管、输出软管、回气软管和外伸管,入口管和内臂之间、内臂和第一弯管之间、第一弯管和外臂之间、外臂和第二弯管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接头相连,内臂固定在平衡板上,第二弯管、输出软管和外伸管通过法兰依次相连,回气软管从立柱处沿着内臂、外臂一直延伸到外伸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上述新型的旋转接头后,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正常工作,一旦需要维修,可以在线进行维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系数高且各部件转动灵活的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包括立柱、转动设置在立柱上的平衡板、入口管、内臂、第一弯管、外臂、第二弯管、输出软管、回气软管和外伸管,入口管和内臂之间、内臂和第一弯管之间、第一弯管和外臂之间、外臂和第二弯管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接头相连,内臂固定在平衡板上,第二弯管、输出软管和外伸管通过法兰依次相连,回气软管从立柱处沿着内臂、外臂一直延伸到外伸管。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上述新型的旋转接头后,保证了本技术的正常工作,一旦需要维修,可以在线进行维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专利说明】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LNG燃料船的加注都是采用软管进行,由于存在一些意外,即在加注LNG时,燃料船可能需要紧急脱离,但是软管又无法紧急脱离从而导致软管破裂,燃气泄漏,比较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且各部件转动灵活的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包括立柱、转动设置在立柱上的平衡板、入口管、内臂、第一弯管、外臂、第二弯管、输出软管、回气软管和外伸管,入口管和内臂之间、内臂和第一弯管之间、第一弯管和外臂之间、外臂和第二弯管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接头相连,内臂固定在平衡板上,第二弯管、输出软管和外伸管通过法兰依次相连,回气软管从立柱处沿着内臂、外臂一直延伸到外伸管,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左法兰、右法兰、内圈和外圈,左法兰连接内圈形成左旋转部件,右法兰连接外圈形成右旋转部件,左旋转部件与右旋转部件可相对旋转,左法兰右侧、内圈外侧及外圈左侧之间形成有空隙,空隙处安装有氮气密封圈,氮气密封圈左端面与左法兰密封接触,氮气密封圈右端面与外圈密封接触,左法兰处设置有氮气进口或氮气出口,左法兰、内圈、外圈与右法兰中分别设置有左氮气通道、内氮气通道、外氮气通道和右氮气通道,其中内氮气通道含有一个以旋转接头中轴线为中心的环形腔体,氮气进口、左氮气通道、内氮气通道、空隙、外氮气通道、右氮气通道和氮气出口依次相通,或者氮气出口、左氮气通道、内氮气通道、空隙、外氮气通道、右氮气通道和氮气进口依次相通,右法兰设置有相对应的氮气出口或氮气进口,氮气进口与氮气出口轴向设置,相邻旋转接头之间的氮气进口和氮气出口之间通过氮气吹扫管相连,环形腔体在内圈轴向上的长度L满足80%M彡L彡70%M, M为内圈在轴向上的长度,环形腔体的在轴向上的两端与内圈轴向上的两端间距相等,外臂上靠近输出软管的部位和回气软管上靠近输出软管的部位分别设置有球阀。 所述第一弯管上设置有定位板,外臂上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上铰接有弹簧缸,弹簧缸的缸体铰接在定位块上,弹簧缸的活塞杆与定位板铰接。 所述左法兰右端面处具有台阶,氮气密封圈左端面与台阶的底面密封接触,位于台阶底面外侧的围挡阻挡在氮气密封圈外侧。 所述内圈右侧与右法兰左端面设置的主动密封圈沟槽之间安装有主动密封圈,右法兰左端面设置的主动密封圈沟槽具有用于阻挡主动密封圈滑动的止口。 所述左法兰右侧与内圈左端面设置的左端面密封圈沟槽之间安装有左端面密封圈;右法兰左侧与外圈右端面设置的右端面密封圈沟槽之间安装有右端面密封圈;内圈左端面与左法兰右端面设置的主静密封圈沟槽之间安装有主静密封圈,右法兰左侧与内圈右端面设置的次级密封圈沟槽之间安装有次级密封圈。 所述内圈、外圈之间具有布满一周的钢球,钢球直径为9.525±0.1m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新型的旋转接头后,保证了本技术的正常工作,一旦需要维修,可以在线进行维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旋转接头的结构图。 图中:1、右法兰,2、主动密封圈,3、空隙4、次级密封圈,5、外圈,6、钢球,7、内圈, 8、左端面密封圈,9、氮气密封圈,10、左法兰,11、卡套接头,13、主静密封圈,14、氮气进口,15、氮气出口,16、右端面密封圈,17、左氮气通道,18、内氮气通道,19、外氮气通道,20、右氮气通道,21、环形腔体,22、立柱,23、平衡板,24、入口管,25、内臂,26、第一弯管,27、外臂,28、第二弯管,29、输出软管,30、回气软管,31外伸管,32、旋转接头,33、法兰,34,氮气吹扫管,35、球阀,36、定位板,37、定位块,38、弹簧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包括立柱22、水平转动设置在立柱22上的平衡板23 (用于水平调节外伸管31的位置)、入口管24、内臂25、第一弯管26、外臂27、第二弯管28、输出软管29、回气软管30和外伸管31,入口管24和内臂25之间、内臂25和第一弯管26之间、第一弯管26和外臂27之间、外臂27和第二弯管28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接头32相连,内臂25固定在平衡板23上,第二弯管28、输出软管29和外伸管31通过法兰33依次相连,回气软管30从立柱22处沿着内臂25、外臂27 —直延伸到外伸管31,在使用的时候,外伸管31和油罐车的进口相连,回气软管30与油罐车的出口相连。如图2所示,所述旋所述旋转接头32包括左法兰10、右法兰1、内圈7和外圈5,左法兰10连接内圈7形成左旋转部件,右法兰I连接外圈5形成右旋转部件,左旋转部件与右旋转部件可相对旋转,左法兰10右侧、内圈7外侧及外圈5左侧之间形成有空隙3,空隙3处安装有氮气密封圈9,氮气密封圈9左端面与左法兰10密封接触,氮气密封圈9右端面与外圈5密封接触。所述左法兰10处设置有氮气进口 14,右法兰I设置有相对应的氮气出口 15,当然在实际生产的时候,氮气进口 14和氮气出口 15的位置可以互换,本技术采用前一种设置方式。左法兰10、内圈7、外圈5与右法兰I中分别设置有左氮气通道17、内氮气通道18、外氮气通道19和右氮气通道20,其中内氮气通道18含有一个以旋转接头中轴线为中心的环形腔体21,氮气进口 14、左氮气通道17、内氮气通道18、空隙3、外氮气通道19、右氮气通道20和氮气出口 15依次相通,在实际生产的时候也可以氮气出口 15、左氮气通道17、内氮气通道18、空隙3、外氮气通道19、右氮气通道20和氮气进口 14依次相通,氮气进口 14与氮气出口 15轴向设置,氮气进口 14与氮气出口 15处均安装有卡套接头11。环形腔体21在内圈7轴向上的长度L满足80%M彡L彡70%M, M为内圈7在轴向上的长度,环形腔体21的在轴向上的两端与内圈7轴向上的两端间距相等。由于设置了环形腔体21,内圈7内壁的温度和外壁的温度就会相差很大,即内圈7内的低温的能量被环形腔体21隔离同时又被环形腔体21内的氮气带走,从而大大降低内圈7内的低温能量传递到外壁上,这样内圈7和外圈5之间的温差不大,这样就能防止因内圈7和外圈5之间温差大而产生的收缩不均匀夹住钢球6带来的内圈7和外圈5卡死的现象。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内河船用LNG燃料加注装置,包括立柱、转动设置在立柱上的平衡板、入口管、内臂、第一弯管、外臂、第二弯管、输出软管、回气软管和外伸管,入口管和内臂之间、内臂和第一弯管之间、第一弯管和外臂之间、外臂和第二弯管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接头相连,内臂固定在平衡板上,第二弯管、输出软管和外伸管通过法兰依次相连,回气软管从立柱处沿着内臂、外臂一直延伸到外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包括左法兰、右法兰、内圈和外圈,左法兰连接内圈形成左旋转部件,右法兰连接外圈形成右旋转部件,左旋转部件与右旋转部件可相对旋转,左法兰右侧、内圈外侧及外圈左侧之间形成有空隙,空隙处安装有氮气密封圈,氮气密封圈左端面与左法兰密封接触,氮气密封圈右端面与外圈密封接触,左法兰处设置有氮气进口或氮气出口,左法兰、内圈、外圈与右法兰中分别设置有左氮气通道、内氮气通道、外氮气通道和右氮气通道,其中内氮气通道含有一个以旋转接头中轴线为中心的环形腔体,氮气进口、左氮气通道、内氮气通道、空隙、外氮气通道、右氮气通道和氮气出口依次相通,或者氮气出口、左氮气通道、内氮气通道、空隙、外氮气通道、右氮气通道和氮气进口依次相通,右法兰设置有相对应的氮气出口或氮气进口,氮气进口与氮气出口轴向设置,相邻旋转接头之间的氮气进口和氮气出口之间通过氮气吹扫管相连,环形腔体在内圈轴向上的长度L满足80%M≥L≥70%M,M为内圈在轴向上的长度,环形腔体的在轴向上的两端与内圈轴向上的两端间距相等,外臂上靠近输出软管的部位和回气软管上靠近输出软管的部位分别设置有球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是公吴宝勇秦栋成温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隆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