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所述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包含一圆柱状的引导轮体,所述的引导轮体的侧壁上设有一凹陷的引导环槽,所述的引导轮体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所述的引导轮体的周向上设有一“L”形的限位槽口,所述的限位槽口上设有一对限位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利用引导轮体上的“L”形的限位槽口,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安装合适的垫块,以改变引导轮体的有效引导半径,大大扩展了股绳机的适用范围。该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所述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包含一圆柱状的引导轮体,所述的引导轮体的侧壁上设有一凹陷的引导环槽,所述的引导轮体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所述的引导轮体的周向上设有一“L”形的限位槽口,所述的限位槽口上设有一对限位通孔。本技术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利用引导轮体上的“L”形的限位槽口,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安装合适的垫块,以改变引导轮体的有效引导半径,大大扩展了股绳机的适用范围。该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专利说明】 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绳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股绳机是一种常见的制绳设备,用于将多股细尼龙丝合股成较粗的股绳,以用于进一步的编织。为了提高股绳的收线速度,需要引导股绳以保持其张力,现有的引导轮的直径固定,更换起来极为麻烦,影响股绳的引导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所述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包含一圆柱状的引导轮体,所述的引导轮体的侧壁上设有一凹陷的引导环槽,所述的引导轮体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所述的引导轮体的周向上设有一“L”形的限位槽口,所述的限位槽口上设有一对限位通孔。 作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引导轮体为尼龙制成。 本技术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利用引导轮体上的“L”形的限位槽口,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安装合适的垫块,以改变引导轮体的有效引导半径,大大扩展了股绳机的适用范围。该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其中, 1、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2、引导轮体;3、固定通孔;4、引导环槽;5、限位槽口 ; 6、限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I包含一圆柱状的引导轮体2,该引导轮体2的侧壁上设有一凹陷的引导环槽4,该引导轮体2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3,该引导轮体2的周向上设有一“L”形的限位槽口 5,该限位槽口 5上设有一对限位通孔6。 该引导轮体2为尼龙制成。 该技术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利用引导轮体上的“L”形的限位槽口,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安装合适的垫块,以改变引导轮体的有效引导半径,大大扩展了股绳机的适用范围。该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I)包含一圆柱状的引导轮体(2),所述的引导轮体(2)的侧壁上设有一凹陷的引导环槽(4),所述的引导轮体(2)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3),所述的引导轮体(2)的周向上设有一“L”形的限位槽口(5),所述的限位槽口(5)上设有一对限位通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轮体(2)为尼龙制成。【文档编号】D07B7/02GK203938920SQ201420331230【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专利技术者】曹国平 申请人:曹国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股绳机的股绳引导装置(1)包含一圆柱状的引导轮体(2),所述的引导轮体(2)的侧壁上设有一凹陷的引导环槽(4),所述的引导轮体(2)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3),所述的引导轮体(2)的周向上设有一“L”形的限位槽口(5),所述的限位槽口(5)上设有一对限位通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曹国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