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4580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有效屏蔽车门系统的外部噪音,降低密封结构内部的摩擦损耗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包括上、下密封结构,上、下密封结构的结构相同并对称地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上、下端边和门页的上、下端边之间。上、下密封结构分别包括密封框、密封支架及密封条,上密封结构的密封框和密封支架以与车体门框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上端边;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框和密封支架以与车体门框的下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下端边;密封条包括插装在密封支架的U型根部、位于U型根部的外侧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的外侧的叶边部,固定部的内侧面上设有两个突起,叶边部呈弧形且外端设有一个密封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见图1),在门页的开关过程中,密封条10与密封框20始终接触,使得两者的摩擦量大,且密封条10为薄板式结构,无弹性叶边,这种密封条易变形,致使车体和门页之间存在间隙,不能形成完整的密封循环结构,致使空气、声音能通过间隙传入车体,隔音效果差,导致密封性能差,可靠性低。另外,密封条10需要额外增加装配调节机构安装,因而增加了门页的结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它能有效屏蔽车门系统的外部噪音,降低密封结构内部的摩擦损耗,增强密封性能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包括上、下密封结构、左、右密封结构及中间密封结构,所述上、下密封结构的结构相同并对称地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上、下端边和门页的上、下端边之间,所述上、下密封结构分别包括密封框、密封支架及密封条,其中,所述上密封结构的密封框以与所述车体门框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上端边;所述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框以与所述车体门框的下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下端边;所述上密封结构的密封支架以与所述门页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门页的上端边;所述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支架以与所述门页的下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门页的下端边;所述密封条包括插装在所述密封支架的U型根部、位于U型根部的外侧的固定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并与所述密封框搭接的叶边部,所述固定部的内侧面上且在所述U型根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压紧在所述密封支架上的突起,所述叶边部呈弧形且外端设有一个与所述密封框弹性接触的密封球。上述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其中,所述上密封结构的密封框和所述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框还可安装在所述车体门框上的一个后密封框上。上述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其中,所述θ=0.5°~2°。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采用的密封条上设有的压紧突触和根部给密封条安装在密封支架上提供了一个夹紧力,密封条的弧形叶边在接触密封框时可自适应调整变形,因此可提供接触阈量。门页与车体门框的间隙由上、下密封结构和左、右密封结构填充,使整个门系统组成一个无间隙的循环密封结构,从而使门页在完全关闭时有效地隔绝了外界噪声的影响。另外,将上密封结构通过上密封支架和上密封框的固定接口以一定的倾斜角安装在车门系统的上部;下密封结构通过下密封支架和下密封框的安装接口以一定的倾斜角安装在车门系统的下部,车门在运动过程中,上、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条与密封框彼此分离,只在车门完全关闭时才闭合形成密封循环,屏蔽外部噪音,因而能降低密封结构内部的摩擦损耗,增强密封性能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密封装置增强了其隔音、防尘以及减震作用,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的横截面图;图3a是图3中的Ⅰ部位的放大图;图3b是图3中的Ⅱ部位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中密封条的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的循环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在关门时的状态图;图7b是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在开门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2至图7b,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包括上密封结构302、下密封结构304、左密封结构、右密封结构及中间密封结构,其中,左、右密封结构及中间密封结构采用常规的密封结构。上、下密封结构的结构相同并对称安装在车体门框301的上、下端边和门页303的上、下端边之间。上、下密封结构302、304分别包括上、下密封框103、106、上、下密封支架101、104及上、下密封条102、105。上密封结构302的上密封框103以与车体门框301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301的上端边;下密封结构304的下密封框106以与车体门框301的下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301的下端边。上密封结构302的上密封支架101以与门页303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门页303的上端边;下密封结构304的下密封支架104以与门页303的下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门页303的下端边;θ=0.5°~2°。上、下密封条102、105包括插装在密封支架101、104的U型根部201、位于U型根部201的外侧的固定部202、位于固定部202的外侧并与密封框103、106搭接的叶边部203,固定部202的内侧面上且在U型根部2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压紧在密封支架101、104上的突起204,叶边部203呈弧形且外端设有一个与密封框103、106弹性接触的密封球205。上密封结构302的上密封框103和下密封结构304的下密封框106还可安装在车体门框301上的一个后密封框305上,也可与后密封框305相互独立。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中的密封条的结构特点是:上密封结构302的上密封条102的压紧突触204和根部201给密封条102安装在上密封支架101上提供一个夹紧力,上密封条102的弧形叶边202在接触上密封框103时可自适应调整变形,因此可提供接触阈量。下密封结构304的下密封条105与上密封条102的结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的隔音循环结构的特点是:车体门框301、上密封结构302、门页303、下密封结构304,左、右密封结构及中间密封结构,门页303与车体门框301的间隙由上密封结构302、下密封结构304及左、右密封结构填充,使整体组成一个无间隙的循环结构,从而使门页303在完全关闭时有效地隔绝外界噪声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的安装方式的特点是:由于上密封结构302以一定倾斜角θ501安装在门页303上,门页303在打开过程中或者关闭过程中,上密封条102与上密封框103的间隙502由大变小,最终上密封条102的密封球203接触到上密封框103,直至压合到规定的程度,此时门页303完全关闭,此过程避免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包括上、下密封结构、左、右密封结构及中间密封结构,所述上、下密封结构的结构相同并对称地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上、下端边和门页的上、下端边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密封结构分别包括密封框、密封支架及密封条,其中,所述上密封结构的密封框以与所述车体门框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上端边;所述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框以与所述车体门框的下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下端边;所述上密封结构的密封支架以与所述门页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门页的上端边;所述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支架以与所述门页的下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门页的下端边;所述密封条包括插装在所述密封支架的U型根部、位于U型根部的外侧的固定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外侧并与所述密封框搭接的叶边部,所述固定部的内侧面上且在所述U型根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压紧在所述密封支架上的突起,所述叶边部呈弧形且外端设有一个与所述密封框弹性接触的密封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的密封装置,包括上、下密封结构、左、右密
封结构及中间密封结构,所述上、下密封结构的结构相同并对称地安装在车体
门框的上、下端边和门页的上、下端边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密封结
构分别包括密封框、密封支架及密封条,其中,
所述上密封结构的密封框以与所述车体门框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
式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上端边;所述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框以与所述车体门框的下
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安装在车体门框的下端边;
所述上密封结构的密封支架以与所述门页的上端边倾斜一角度θ的方式
安装在门页的上端边;所述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支架以与所述门页的下端边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丽玮刘小虎蒋晟华薛毅华辛瑞斌杨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法维莱交通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