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结构,其包括灯具壳体、光源、智能控制模块及半导体片,所述光源、所述半导体片及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容置于所述灯具壳体内,所述半导体片位于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处,并吸收所述光源产生的热量并利用温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半导体片提供的电能,并控制所述电源开启或熄灭。所述灯具结构中的半导体片吸收所述光源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并利用温差即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了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提供电能支持。所述灯具结构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能有效地利用所述灯具结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而且,该半导体片吸收所述光源等发热部位的热量,使所述灯具结构获得较佳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所述光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结构。
技术介绍
智能灯具(如LED智能灯、智能通道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照明用灯具,这些灯具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隧道、停车场、图书馆、楼道、走廊、地下室等照明场所,其通过与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的完善融合,当有人进入该智能灯具的检测范围时,该智能灯具的控制元件会控制光源自动点亮,在人离开之后,该光源在延迟一定的预定时间后自动熄灭。所述智能灯具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大多通过灯具的壳体进行传导散发出去。然而,这样的散热方式不但效率较低,会导致灯具壳体表面温度不均匀,而且无法有效地利用该灯具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所述智能灯具的智能功能,需要通过外部电源或内部电源(如电池)给控制元件提供电能支持以使其正常工作,如此难以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佳、且能有效利用热能的灯具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灯具结构,其包括灯具壳体、光源、智能控制模块及半导体片,所述光源、所述半导体片及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容置于所述灯具壳体内,所述半导体片位于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处,并吸收所述光源产生的热量并利用温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半导体片提供的电能,并控制所述电源开启或熄灭。其中,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括反射器组件,所述反射器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灯具壳体内,其可为曲面镜或球面镜,该反射器组件反射汇聚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并将反射的光线通过所述透明组件透射出去。其中,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括透明组件,所述透明组件位于所述灯具壳体内,并固定于该灯具壳体的光线出射端,该透明组件透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所述反射器组件反射的光线。其中,所述透明组件为一个光学透镜或由多个光学透镜形成的透镜组。其中,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括光源座,所述光源座装设于所述灯具壳体内,其用于保持所述光源的位置,并使该光源与电源相连接。其中,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括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与所述半导体片电性连接,并放大该半导体片输出的电流信号。其中,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括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与所述放大电路及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该稳压电路将所述放大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进行调整处理,并输出稳定的电压至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以给该智能控制模块提供电能支持。其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为红外感应元件,其通过感应外界散发的红外热量实现其自动控制功能,以开启所述光源。其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为声控元件,其通过采用声响效果进行声电转换控制所述光源,并可经过延时后自动断开电源。其中,所述半导体片为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或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其利用温差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相应的电能。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灯具结构中,所述半导体片位于靠近所述光源等发热部位的位置处,并吸收该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该半导体片获得热能后利用温差即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了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提供电能支持。因此,所述灯具结构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能有效地利用所述灯具结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此外,该半导体片吸收所述光源等发热部位的热量,使所述灯具结构获得较佳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了所述光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灯具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灯具结构中的半导体片与智能控制模块的连接方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灯具结构100,其可为LED智能灯、智能通道灯等照明用灯具,并可应用于隧道、停车场、图书馆、楼道、走廊、地下室等照明场所。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灯具结构100包括灯具壳体20、透明组件30、光源40、光源座50、反射器组件(图未示)、半导体片60及智能控制模块70。所述灯具壳体20整体大致呈中空的柱状体,其具有一个封闭的容置腔22。所述透明组件30可为一个光学透镜或由多个光学透镜形成的透镜组,其位于所述容置腔22内,并固定于所述灯具壳体20的一端(即光线出射端),该透明组件22用于透射所述光源40发出的光线以及所述反射器组件反射的光线。所述光源40位于所述灯具壳体20的容置腔22内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光源座50上。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光源40可为LED,其在通电后根据需要发出相应颜色的光线。所述光源座50装设于所述灯具壳体20的容置腔22内,其可保持所述光源40的位置,并使该光源40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反射器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灯具壳体20的容置腔22内,其可为曲面镜或球面镜,该反射器组件反射汇聚所述光源40发出的光线,并将反射的光线通过所述透明组件30透射出去。所述半导体片60可为半导体温差发电片或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其利用温差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相应的电能。该半导体片60位于所述灯具壳体20内,且靠近所述光源40、反射器、光源座50及灯具壳体20等发热部件的位置处,并吸收该光源40、反射器、光源座50及灯具壳体20的热量。该半导体片60获得热能后利用温差即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生成的电能通过导线传输至所述智能控制模块70,以给该智能控制模块70提供电能支持。所述智能控制模块70位于所述灯具壳体20的容置腔22内,并与所述半导体片60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70可为红外感应元件(如红外感应开关),其可通过感应外界散发的红外热量实现其自动控制功能,以开启所述光源40。例如,所述半导体片60利用温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生成的电能传输至所述智能控制模块70,当该智能控制模块70检测到有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即可触发开启所述光源40;当人体离开后,该智能控制模块70经过一定时间的延迟后,控制所述光源40熄灭。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控制模块70可为声控元件(如声控开关),其通过采用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结构,其包括光源及智能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结构还包括灯具壳体及半导体片,所述光源、所述半导体片及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容置于所述灯具壳体内,所述半导体片位于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处,并吸收所述光源产生的热量并利用温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半导体片提供的电能,并控制所述电源开启或熄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具结构,其包括光源及智能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结
构还包括灯具壳体及半导体片,所述光源、所述半导体片及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容置于所述灯具壳体内,所述半导体片位于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处,并吸收所
述光源产生的热量并利用温差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所述智能控制模块接收所述
半导体片提供的电能,并控制所述电源开启或熄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
括反射器组件,所述反射器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灯具壳体内,其可为曲面
镜或球面镜,该反射器组件反射汇聚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并将反射的光线通
过所述透明组件透射出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
括透明组件,所述透明组件位于所述灯具壳体内,并固定于该灯具壳体的光线
出射端,该透明组件透射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所述反射器组件反射的光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组件为一个光
学透镜或由多个光学透镜形成的透镜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结构进一步包
括光源座,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梁欢,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