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建忠专利>正文

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4331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获取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当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为30~100像素并且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垂直角度为0~20°时,视为该即时头像照片为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步骤2:提取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步骤3:提取目标人物的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步骤4:将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和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进行比对,计算相似度,并判断所述的相似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提取和显示所述目标人物对应的身份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易于操作、易于分辨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像比对检测领域,特别是适用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人像比对应用技术。
技术介绍
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等。这其中,只有人脸特征是最直观、最可靠、最准确的,利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验证是最自然、最直接的手段。相比其它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人脸特征识别不需对象行为的配合就能方便有效地核查对象的身份,不易被察觉,因而具有优良的防伪、防欺诈、直接、友好、方便等特点。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在安防、门禁、考勤等领域。人脸识别主要包括人脸的定位、图片预处理、人脸的特征点的识别、人脸的特征点的特征值的提取、特征值比对等,其中,人脸定位可以实现的方法很多,比如基于知识的方法(Knowledge-based)、特征不变量方法(Feature invariant),其中较为经典的为adaboost方法、模板匹配的方法(Template matching)等。图片预处理包括人脸的角度调整,对于垂直于照片平面区域的倾斜角度校正通常通过以下几种理论进行:1)基于Garbor小波变换的方法(文献1:Y.Li and X.Y.Lin,“Face hallucination with pose variation”in Pro.6th IEEE Int.Conf.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2004,pp.723–728);2)基于张量分解的方法(文献2:K.Jia and S.G.Gong,“Multi-modal tensor face for simultaneoussuper-resolution and recognition,”in Proc.IEEE Int.Conf.ComputerVision,2005,pp.1683-1690;文献3:K.Jia and S.G.Gong,“Generalizedfacesuper-resolution,”IEEETrans.ImageProcessing,vol.17,no.6,pp.873886,Ju n.2008);3)改进的点对应算法和线性物体类的原理构造正脸合成的方法(文献4:陈家大、赖剑煌、冯国灿,“一种人脸姿势判别与正脸合成的新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通过上述任一种方法即可达到对照片倾斜角度的调整;人脸特征点的识别和提取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746593.1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特征值提取的算法。上述的技术发展使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泛。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也有向移动终端应用的趋势,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移动终端的计算能力不及PC、工业计算机等固定式计算机,移动终端的图像获取受操作者影响大,因此开发出一种易于操作、易于分辨的能够应用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人像比对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易于操作、易于分辨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获取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当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为30~100像素并且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垂直角度为0~20°时,视为该即时头像照片为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0~20°不仅是正向为0~20°,反向也为0~20°,即围绕垂线夹角为40°的角度范围。优选地,上述的拍摄垂直角度为0~15°,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为55~90像素;步骤2:提取上述的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步骤3:提取目标人物的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步骤4:将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和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进行比对,计算相似度,并判断所述的相似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提取和显示所述目标人物对应的身份信息。在上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中,所述的步骤1中,还包括:子步骤11:通过摄像头检测环境光线强度,当所述的环境光线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时,则通过移动终端上搭载的LED灯补光。在上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中,所述的步骤1中,还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子步骤12:通过移动终端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测量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垂直角度,将所述的拍摄垂直角度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并判断所述的拍摄垂直角度数据是否为0~20°,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3,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拍摄垂直角度;子步骤13: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的预设位置显示预设的单位像素标尺,并根据所述的单位像素标尺判断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是否为30~100像素,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4,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子步骤14: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拍摄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并对拍摄的即时头像照片进行剪裁,去除多余的背景。在上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中,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水平角度为0~20°;优选地,上述的拍摄水平角度为0~15°,所述的步骤1中,在子步骤12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子步骤15:通过移动终端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测量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水平角度,并将所述的拍摄水平角度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并判断所述的拍摄水平角度数据是否为0~20°;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2,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拍摄水平角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0~20°不仅是正向为0~20°,反向也为0~20°,即围绕水平线夹角为40°的角度范围。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范围与此相同。在上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中,所述的子步骤14中,在剪裁后的即时头像照片中,所述的目标人物的人脸面积不少于所述的剪裁后的即时头像照片的面积的3/4。在上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中,所述的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子步骤21:人脸定位,将人脸区域从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背景中分离;子步骤22:双眼定位,从子步骤21中获取的人脸区域中确定双眼瞳孔的位置;子步骤23:影像校正,校正人脸区域的倾斜角度,并根据子步骤22中所确定的双眼瞳孔的位置确定所述的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并根据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与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201410343213.html" title="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获取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当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为30~100像素并且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垂直角度为0~20°时,视为该即时头像照片为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步骤2:提取上述的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步骤3:提取目标人物的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步骤4:将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和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进行比对,计算相似度,并判断所述的相似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提取和显示所述目标人物对应的身份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获取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当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
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为30~100像素并且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垂直
角度为0~20°时,视为该即时头像照片为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
步骤2:提取上述的符合要求的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
步骤3:提取目标人物的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
步骤4:将即时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和已有头像照片中的人脸特征集群进行比对,
计算相似度,并判断所述的相似度是否符合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提取和显示所述目标
人物对应的身份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步骤1中,还包括:
子步骤11:通过摄像头检测环境光线强度,当所述的环境光线强度小于预设的第二阈值
时,则通过移动终端上搭载的LED灯补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步骤1中,还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2:通过移动终端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测量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
垂直角度,将所述的拍摄垂直角度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并判断所述的拍摄垂
直角度数据是否为0~20°,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3,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拍摄垂直角度;
子步骤13: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的预设位置显示预设的单位像素标尺,并根据所述
的单位像素标尺判断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是否为30~100像素,
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4,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两眼的瞳孔中心点的距离;
子步骤14:通过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拍摄目标人物的即时头像照片,并对拍摄的即时头像
照片进行剪裁,去除多余的背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水平角度为0~20°;所述的步骤1中,
在子步骤12之前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5:通过移动终端上的重力感应装置测量所述的摄像头与目标人物的头部的拍摄
水平角度,并将所述的拍摄水平角度数据显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并判断所述的拍摄
水平角度数据是否为0~20°;若是,则进行子步骤12,若否,则继续调整所述的拍摄水平角
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

\t述的子步骤14中,在剪裁后的即时头像照片中,所述的目标人物的人脸面积不少于所述的剪
裁后的即时头像照片的面积的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21:人脸定位,将人脸区域从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背景中分离;
子步骤22:双眼定位,从子步骤21中获取的人脸区域中确定双眼瞳孔的位置;
子步骤23:影像校正,校正人脸区域的倾斜角度,并根据子步骤22中所确定的双眼瞳
孔的位置确定所述的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并根据双眼瞳孔中心的距离与预设的双眼瞳孔中
心的距离的比值,调整人脸区域的像素;
子步骤24:影像预处理,对子步骤23中校正过的人脸区域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脸部
的色彩、脸部曝光、脸部光线均匀、脸部平均色彩、脸部高光、模糊度、亮度均值、灰度动
态范围、不均匀性、过曝光比例、欠曝光比例、图像锐度、图像模糊度的处理;
子步骤25:提取人脸特征集群,对经子步骤24获取的人脸区域提取不少于一个的人脸
特征值,所述的即时头像照片的人脸特征值的总和为即时头像照片的人脸特征集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像比对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上的应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31:获取已有头像照片,通过与移动终端相连的身份证读卡器获取已有头像照片;
子步骤32:人脸定位,将人脸区域从所述的已有头像照片的背景中分离;
子步骤33:双眼定位,从子步骤32中获取的人脸区域中确定双眼瞳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吴建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