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设有一前端面,自所述前端面向前延伸一防呆柱,所述防呆柱的外侧凸设一加强部,多个导电端子;一金属壳体,包括二侧壁,连接所述二侧壁的一顶壁;所述顶壁和一所述侧壁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一缺口,所述加强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缺口内。这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防呆柱只有部分收容于金属壳体收容空间内,且所述加强部卡扣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故所述防呆柱在过回焊炉时不易发生翘曲。从而使对接连接器对接顺利可靠,避免因对接时对接连接器与所述防呆柱碰撞造成产品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设有一前端面,自所述前端面向前延伸一防呆柱,所述防呆柱的外侧凸设一加强部,多个导电端子;一金属壳体,包括二侧壁,连接所述二侧壁的一顶壁;所述顶壁和一所述侧壁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一缺口,所述加强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缺口内。这样,本技术所述防呆柱只有部分收容于金属壳体收容空间内,且所述加强部卡扣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故所述防呆柱在过回焊炉时不易发生翘曲。从而使对接连接器对接顺利可靠,避免因对接时对接连接器与所述防呆柱碰撞造成产品的破坏。【专利说明】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稳定防止对接连接器误插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如中国大陆专利CN200820006772.6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插座,在其说明书第5页第2、5、7段及附图1揭示“电连接器插座包括一屏蔽壳体、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设置于该屏蔽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该绝缘本体具有一防误插延伸部”。说明书第6页第3段及附图1揭示“该防误插延伸部由该绝缘本体的前端面的角落延伸成型,且纵向地伸设于该屏蔽壳体的容置空间内。该防误插延伸部为三角柱体,其端面呈三角形状,且该防误插延伸部的垂直边及水平边分别贴接于该屏蔽壳体的侧板及底板内侧缘”。然所述电连接器插座组装后,由于该防误插延伸部的垂直边及水平边分别贴接于该屏蔽壳体的侧板及底板内侧缘,且防误插延伸部与屏蔽壳体之间无卡固或限位,故过高温回焊炉时,该防误插延伸部会发生翘曲变形,使该防误插延伸部偏离于屏蔽壳体的侧板及底板内侧缘,因此,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由于防误插延伸部的翘曲变形,会导致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发生对接困难的现象,严重时会使该防误插延伸部断裂,进而造成对接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损坏。因此,设计一种防误插结构更加稳定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研发人员的一致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更加稳定的防误插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设有一前端面,自所述前端面向前延伸一防呆柱,所述防呆柱具有向前的一自由端面,所述防呆柱的外侧凸设一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具有向前的一前接合面,所述前接合面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自由端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前端面所在平面之间,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基部;—金属壳体,包括二侧壁,连接所述二侧壁的一顶壁;所述顶壁和一所述侧壁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一缺口,所述加强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缺口内。进一步,所述防呆柱具有一顶面和一外侧面,所述加强部自所述顶面和所述外侧面向外凸伸形成。进一步,所述前接合面两侧具有一内接合面和一下接合面,所述下接合面高于所述外侧面的底端。进一步,所述第一缺口具有一后对接面和位于所述后对接面两侧的一外对接面和一上对接面,所述内接合面抵接所述外对接面,所述前接合面抵接所述后对接面,所述下接合面抵接所述上对接面。进一步,所述基部后端向外凸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加强部向后延伸连接所述凸块。进一步,所述凸块与所述基部的侧部之间设有一凹槽,所述侧壁向后的末端固定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所述基部的顶部设有多个凸肋,相邻所述凸肋之间设有一卡块,所述顶壁对应所述卡块设有一卡孔配合,所述顶壁与所述凸肋干涉配合。进一步,所述防呆柱于所述自由端面处设有一导引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于本技术中,所述防呆柱向外凸设有一加强部;所述金属壳体的顶壁和一侧壁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一缺口,所述加强部抵接所述第一缺口 ;与前案中所述防误插延伸部的垂直边及水平边分别贴接于该屏蔽壳体的侧板及底板内侧缘相比,本技术所述加强部卡扣于所述第一缺口处,使所述防呆柱牢牢地扣合于所述金属壳体上,故能减少所述防呆柱在过高温时发生的翘曲变形。从而使对接连接器对接顺利可靠,避免因对接时对接连接器与所述防呆柱碰撞造成产品的破坏。为便于对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立体组合图;图3为立体局部剖视图;图4为剖视组合图;图5为图1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I基部10舌板11防呆柱12前端面101顶部102侧部103凸块104凸肋105卡块106凹槽1041自由端面121 加强部122顶面123外侧面124端子收容槽111 导引面1211前接合面1221 内接合面1222下接合面1223 导电端子2接触部21焊接部22金属壳体3顶壁31卡孔310侧壁32收容空间33 第一缺口 34第二缺口 35 后对接面341外对接面342 上对接面343焊脚36底壁3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5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及其组成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5,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金属壳体3,所述金属壳体3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及多个导电端子2,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I内。请参阅图1、图4、图5,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一基部10,所述基部10设有一前端面101、一顶部102和一侧部103,所述基部10后端凸设有至少一凸块104,所述凸块104突出于所述基部10的顶部102和所述基部10的侧部103,自所述基部10的前端面101向前延伸一舌板11,所述舌板11上、下表面设有复数个贯穿所述基部10的端子收容槽111,於所述舌板11 一侧自所述基部10向前延伸有一防呆柱12,所述防呆柱12具有一自由端面121、一顶面123、一外侧面124,所述防呆柱12于所述自由端面121处设有一起导引作用的导引面1211 ;所述防呆柱12向外凸设有一加强部122,所述加强部122自所述顶面123和所述外侧面124向外凸伸形成。所述加强部122前端具有一前接合面1221,所述前接合面1221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自由端面121所在平面和所述前端面101所在平面之间,所述加强部122于所述前接合面1221两侧具有一内接合面1222和一下接合面1223,所述下接合面1223高于所述防呆柱12的外侧面124底端。所述加强部122向后延伸至其中一所述凸块104 ;所述凸块104与所述基部10的侧部103之间设有一凹槽1041,所述凹槽1041位于所述凸块104与所述基部10的侧部103之间,所述基部10的顶部102设有多个凸肋105,相邻所述凸肋105之间设有一卡块106。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述金属壳体3,包括一顶壁31,与所述顶壁31相对的一底壁37,与所述顶壁31和所述底壁37相连的二侧壁32以及共同围合形成的一收容空间33 ;所述舌板1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33,所述侧壁32后端插设于所述凹槽1041 ;使所述金属壳体3的侧壁32稳固地组装于所述凹槽1041,进而减少设于所述金属壳体3后端的焊脚36的晃动;所述凸肋105与所述顶壁31的下表面干涉配合,所述顶壁31对应所述卡块106处设有一^^孔310,所述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基部,所述基部设有一前端面,自所述前端面向前延伸一防呆柱,所述防呆柱具有向前的一自由端面,所述防呆柱的外侧凸设一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具有向前的一前接合面,所述前接合面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自由端面所在平面和所述前端面所在平面之间,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基部;一金属壳体,包括二侧壁,连接所述二侧壁的一顶壁;所述顶壁和一所述侧壁的交界处,设有一第一缺口,所述加强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缺口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毅,姚桂林,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