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436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工具,具体是一种棘轮扳手,包括本体、棘动件、卡挚件、盖板、控制件,其特征在于:本体驱动部的第二容腔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容腔相切,四个卡挚件分别可滑移的两两设于本体的两个第二容腔内;控制件可旋转的设于盖板上,该控制件下端设有二控向部,该控向部置于本体的两个第三容腔中,两个第三容腔与两个第二容腔分别相切,控向部可选择性的顶推卡挚件的导引部,使相应的两个卡挚件的卡挚齿分离于棘动件的棘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中相应的两个卡挚件同时传递扭力,使棘轮扳手的扭力大大增加,提高了棘轮扳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工具,具体是一种棘轮扳手,包括本体、棘动件、卡挚件、盖板、控制件,其特征在于:本体驱动部的第二容腔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容腔相切,四个卡挚件分别可滑移的两两设于本体的两个第二容腔内;控制件可旋转的设于盖板上,该控制件下端设有二控向部,该控向部置于本体的两个第三容腔中,两个第三容腔与两个第二容腔分别相切,控向部可选择性的顶推卡挚件的导引部,使相应的两个卡挚件的卡挚齿分离于棘动件的棘齿。本技术结构巧妙,使用中相应的两个卡挚件同时传递扭力,使棘轮扳手的扭力大大增加,提高了棘轮扳手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一种棘轮扳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工具,具体是一种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棘轮扳手由于扳转速度快,可连续扳紧或旋松螺纹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的棘轮扳手,一般通过棘动件和卡挚件齿的结合,单向传递扭力,但由于棘动件的齿较细,工作时传递扭力的齿数少,一般为三个,且由于结构的限制,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棘轮扳手传递扭力时的卡挚件数量为一个,卡挚件与本体通常采用销轴或和本体的壁面接触传递扭力,使用中,传递的扭力过大时,棘轮件和卡挚件的齿很容易磨损,造成棘轮扳手的失效。专利号为200810167710.8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三向棘轮扳手,包括本体、棘动件、卡挚件、控制件,本体驱动部设置有第一容置部、一个与第一容置部相切的第二容置部、一个与第二容置部相切的第三容置部,其中第三容置部的深度越过第二容置部的中心线,使卡挚件的第一端可刚性抵靠于本体的第二容置部的壁面,增加了卡块和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卡挚件所能承受的扭力值。但是由于该专利采用了一个第二容腔与一个第三容腔,工作时只有一个卡挚件受力,传递的扭矩不大,齿还是很容易损坏;另外由于一个第二容腔、第三容腔的结构及位置的设置的局限性,第三容腔不可避免的穿破了第二容腔的侧壁,也影响了卡挚件受力,从而影响棘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使用相应的两个卡挚件同时传递扭力的棘轮扳手,使棘轮扳手的扭力大大增加,提高了棘轮扳手的使用寿命O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棘轮扳手,包括本体、棘动件、卡挚件、盖板、控制件,本体一端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连接有一手柄,该驱动部设置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棘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本体的第一容腔内,棘动件外缘设有棘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的第二容腔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容腔相切,四个卡挚件分别可滑移的两两设于本体的两个第二容腔内,四个卡挚件相对于棘动件成对角线设置,卡挚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设有卡挚齿,卡挚件朝向棘动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导引部,另一端分别受一弹性件弹抵,第二容腔分别带有用于封闭开口的固定件;盖板固于本体的第一容腔的开口,以将本体的第一容腔封闭;控制件可旋转的设于盖板上,该控制件下端设有二个控向部,控向部置于本体的两个第三容腔中,两个第三容腔与两个第二容腔分别相切,控向部可选择性的顶推卡挚件的导引部,使相应的两个卡挚件的卡挚齿分离于棘动件的棘齿。 作为优选,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容腔的开口边缘设有四固定孔,盖板上对应设有四孔,将四螺钉穿入盖板的孔而锁固于固定孔,使盖板与本体连接,将本体的第一容腔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中央设有一固定孔,控制件的中央设有一转动孔,将一螺钉穿入控制件的转动孔而锁固于固定孔,使控制件与盖板可旋转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容腔的开口边缘设有一定位孔,该定位孔内设有一定位装置,盖板上对应设有能使该定位装置穿过的孔,控制件内侧设置有三相邻的定位凹陷,定位装置可卡入该定位凹陷以将控制件定位,该定位装置包括一弹簧和一钢球。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件可于三个操作位置转动,该控制件位于中间位置时,该控制件的二个控向部未顶推该四个卡挚件的导引部,该四个卡挚件的卡挚齿分别啮合于棘动件的棘齿。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容腔截面呈椭圆孔,该四个卡挚件呈椭圆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容腔截面呈方形,该四个卡挚件呈方形柱。 作为优选,所述的棘动件设有可供套筒结合的驱转部。 本技术结构巧妙,相应的两个卡挚件同时传递扭力,使棘轮扳手的扭力大大增加,提高了棘轮扳手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控制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控制件位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6为图4的A-A剖视图,控制件位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7为图4的A-A剖视图,控制件位于第三操作位置。 图1-7中:1-本体、2-棘动件、3-卡挚件、4-控制件、5-盖板、6-弹性件、7-固定件、8-弹簧、9-钢球、10-螺钉一、11-第一容腔、12-第二容腔、121-开口、13-定位孔一、14-第三容腔、15-手柄、16-驱动部、17-固定孔一、20-螺钉二、21-棘齿、22-驱转部、31-卡挚齿、32-导引部、41-控向部、42-第一凹陷、43-第二凹陷、44-第三凹陷、45-转动孔、51-固定孔二、52-定位孔二、53-凹槽、5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7所表述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它包括: 一本体1,该本体I 一端设置有驱动部16,该驱动部16连接有一手柄15,该驱动部16设置有一第一容腔11、二个与第一容腔11相切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容腔12,二个与第二容腔12相切的第三容腔14,该第二容腔12设有二个开口 121,第二容腔12截面呈椭圆孔; 一棘动件2,该棘动件2可转动的设于本体的第一容腔11内,该棘动件2的外缘设有棘齿21,棘动件2设有可供套筒结合的驱转部22 ; 四个卡挚件3,该四个卡挚件3分别可滑移的两两设于本体I的二第二容腔12内,该四个卡挚件3相对于棘动件2成对角线设置,该四卡挚件3相对于棘动件2的一侧设有卡挚齿31,该四个卡挚件3朝向棘动件2的第一端分别设置有导引部32,该卡挚件3的第二端分别受一弹性件6弹抵,四个卡挚件3呈椭圆柱; 四个固定件7,该固定件7设于第二容腔12的开口 121,以将第二容腔12封闭; 一盖板5,该盖板固于本体I的第一容腔11的开口,以将本体I的第一容腔11封闭; 一控制件4,该控制件4可旋转的设于盖板5上,该控制件4下端设有二个控向部41,该控向部41置于本体I的第三容腔14中,可选择性的顶推卡挚件3的导引部32,使相应的二卡挚件3的卡挚齿31分离于棘动件2的棘齿21。 本体I的第一容腔11的开口边缘设有四固定孔一 17,盖板5上对应设有四连接孔54,将四螺钉一 10穿入盖板5的连接孔54而锁固于固定孔一 17,使盖板5与本体I连接,将本体的第一容腔11封闭。 盖板5中央设有一固定孔二 51,控制件4的中央设有一转动孔45,将一螺钉二 20穿入控制件4的转动孔45而锁固于固定孔二 51,使控制件4与盖板5可旋转的连接。 本体I的第一容腔11的开口边缘设有一定位孔一 13,该定位孔一 13内设有一定位装置,盖板5上对应设有能使该定位装置穿过的定位孔二 52,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扳手,包括本体、棘动件、卡挚件、盖板、控制件,本体一端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连接有一手柄,该驱动部设置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三容腔,棘动件可转动的设于本体的第一容腔内,棘动件外缘设有棘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的第二容腔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容腔相切,四个卡挚件分别可滑移的两两设于本体的两个第二容腔内,四个卡挚件相对于棘动件成对角线设置,卡挚件相对于棘动件的一侧设有卡挚齿,卡挚件朝向棘动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导引部,另一端分别受一弹性件弹抵,第二容腔分别带有用于封闭开口的固定件;盖板固于本体的第一容腔的开口,以将本体的第一容腔封闭;控制件可旋转的设于盖板上,该控制件下端设有二个控向部,控向部置于本体的两个第三容腔中,两个第三容腔与两个第二容腔分别相切,控向部可选择性的顶推卡挚件的导引部,使相应的两个卡挚件的卡挚齿分离于棘动件的棘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向进蔡义傅冬羚李欣林从黄轶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